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3 中继电路组织


4.3.1 公用互联网网络节点之间可采用直达中继电路或转接方式实现业务流量疏通,电路组织应符合业务流量流向特点,并应根据节点间的业务流量需求规划疏通方式、设定各级电路组织阀值。
4.3.2 公用互联网骨干网整体上可采用不完全网状结构进行中继电路组织,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骨干网内设置核心汇接节点、汇聚汇接节点和一般汇接节点时,汇接节点之间的中继电路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般汇接节点应和2个以上(含2个)的汇聚汇接节点之间设置中继电路,汇聚关系宜为在同一业务运营维护管理域内;
      2) 汇聚汇接节点应和2个以上(含2个)的核心汇接节点之间设置中继电路,汇聚关系应综合考虑传输路由方向和本级电路组织阀值确定;
      3) 同一业务运营维护管理域内的汇聚汇接节点之间宜设置直达中继电路;
      4) 业务流量大、超过本级电路组织阀值时,不同业务运营维护管理域内的部分汇聚汇接节点之间可设置高效直达中继电路,该电路宜只用于疏通局部流量。
    2 骨干网内设置核心汇接节点和一般汇接节点时,汇接节点之间的中继电路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般汇接节点应和2个以上(含2个)的核心汇接节点之间设置中继电路,汇聚关系应综合考虑传输路由方向和本级电路组织阀值确定;
      2) 业务流量大、超过本级电路组织阀值时,部分一般汇接节点之间可设置高效直达中继电路,该电路宜只用于疏通局部流量;
      3) 包含省际、省内子层次的骨干网中,省内骨干网的核心汇接节点应和2个以上(含2个)的省际骨干网的一般汇接节点之间设置中继电路。
    3 核心汇接节点之间的中继电路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可采用不完全网状结构或完全网状结构进行电路组织,应综合考虑传输路由方向和本级电路组织阀值确定拓扑结构;
      2) 核心汇接节点间的连通度不宜小于3。
    4 互联互通节点、国际出入口节点应和核心汇接节点间设置直达中继电路。
4.3.3 公用互联网城域网节点间的电路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核心节点之间可采用完全网状结构进行电路组织;
    2 业务接入控制节点宜和2个以上(含2个)的核心节点之间设置中继电路;
    3 汇聚节点宜和2个以上(含2个)的业务接入控制节点之间设置中继电路,连接方式可选择星形、双星形、口字形等;
    4 接入网络出入口节点宜和2个以上(含2个)的汇聚节点之间设置中继电路,汇聚关系应根据传输路由方向确定;
    5 城域网的核心节点与骨干网的一般汇接节点之间应设置中继电路。
4.3.4 若存在国际网络部分,电路组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国际流量交换节点应和2个以上(含2个)的国际出入口节点之间设置国际中继电路;
    2 国际流量交换节点、国际业务接入节点的中继电路可参照国内网络部分电路组织规定设置,应根据业务需求确定。
4.3.5 公用互联网的中继电路组织应保障网络的可靠性,中继方向可按重要性分级,具体规定如下:
    1 中继方向重要性可分为R1级、R2级和R3级。R1级为最重要级中继方向,该中继方向所属中继电路的中断将导致较大面积网络路由迂回、流量拥塞,或流量疏通能力明显下降。R2级为重要级中继方向,该中继方向所属中继电路的中断将导致部分网络路由迂回、增加流量拥塞可能性,或流量疏通能力明显下降。R3级为一般级中继方向,该中继方向所属中继电路的中断将导致少量网络路由迂回、增加流量拥塞可能性,或流量疏通能力下降;
    2 R1级重要性中继方向的中继电路的可用性不宜低于99.999%,R2级重要性中继方向的中继电路的可用性不宜低于99.99%,R3级重要性中继方向的中继电路的可用性不宜低于99.9%;
    3 具备条件时,R1级、R2级中继方向的中继电路可采用MPLS TE FRR等技术配置逻辑备份电路,备份电路和被保护电路的中间路由不应相同,备份电路应能实现在50ms内倒换;
    4 核心汇接节点间的中继方向、互联互通的中继方向可为R1级重要性;
    5 一般汇接节点至汇聚汇接节点或核心汇接节点、汇聚汇接节点至核心汇接节点的中继方向可为R2级重要性;
    6 汇聚汇接节点之间、一般汇接节点之间、城域网内的中继方向可为R3级重要性。
4.3.6 公用互联网的中继电路组织应满足网络性能的要求,宜符合下列规定:
    1 2个城域网经由骨干网转接业务时,经过的骨干网汇接节点数量不宜超过8个;
    2 用户在骨干网内到达互联互通节点、国际出入口节点所经过的骨干网汇接节点数不宜超过4个。
4.3.7 公用互联网的中继电路组织应和传输网络进行联合优化,宜符合下列规定:
    1 中继电路组织应结合传输网络路由情况,减少业务流量在传输网络物理路径上迂回;
    2 源自一个节点不同方向的中继电路宜采用不同的传输系统开通,并采用不同的光缆路由;
    3 R2、R3级中继方向的中继电路,在可用性符合第4.3.5条第2款要求且IP网络层面已经配置有一定可靠性措施时,可不要求传输网络为该中继电路提供保护机制。

条文说明
4.3.1 中继电路的设置以能高效率、低成本疏通网络流量为原则,并兼顾网络维护管理的便利性。网络点对点流量小于传送网的电路带宽时,宜较多地设置转接电路汇聚流量,以充分利用IP流量的统计复用特性,提高电路利用率。网络点对点流量大于传送网的电路带宽时,可多设置直达电路,形成较扁平化的网络结构,提高网络性能,但是也要注意过多的中继电路影响路由收敛、流量均衡,增加维护难度。
4.3.5 当路由表中只有一条最优路由(ECMP链路除外)。普通IP路由在故障发生时,需要重新收敛,收敛时间一般在秒级,这样将造成部分流量丢失。快速重路由机制通过填补路由收敛的时间间隙,在故障发生后路由重新收敛期间,将流量快速切换到备份路径,保证业务不中断;路由收敛后,将流量切换回收敛后的最佳路径。快速重路由可采用MPLS TE FRR、IP FRR、LDP FRR等技术实现。以一种MPLS TE FRR设置方式举例:在某中继电路部署主用承载TE Tunnel,在不同路由的中继电路上部署与之对应的FRR Backup LSP。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网络工程设计标准 GB/T51375-2019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手机APP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