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2 供热
8.2.1 供热热源应兼顾生产用热与辅助生产用热,宜充分利用生产余热。
8.2.2 供热装置应根据生产、生活用热要求以及公用工程条件确定,供热介质宜采用蒸汽、导热油。
8.2.3 锅炉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能适应天然气净化厂开工、停工和各种运转情况下热负荷变化的需要;
1 应能适应天然气净化厂开工、停工和各种运转情况下热负荷变化的需要;
2 应设置备用锅炉,当一台锅炉因事故停止运行时,其余锅炉的总蒸汽量应能满足正常运行时最大供热负荷要求;
3 宜选择相同型号,且不应少于2台,不宜多于5台。
8.2.4全厂蒸汽量平衡应按不同压力等级分别进行,蒸汽量平衡应包括下列内容:
8.2.5 不同压力等级蒸汽管网应分别设置压力调节系统。压力调节方案应以锅炉负荷调节作为最终调节手段。不同压力等级的蒸汽管网之间应按工艺要求设置减温减压器。8.2.4全厂蒸汽量平衡应按不同压力等级分别进行,蒸汽量平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工艺装置及其他用热设备的最大蒸汽耗量(有间断负荷时应计入同时使用系数);
2 全厂蒸汽管网的损失;
3 工艺装置的自产蒸汽。
8.2.6 锅炉、余热锅炉和蒸汽发生器宜集中设置给水系统,不同压力等级的蒸汽发生设备宜分别设置给水泵。给水箱有效容积不应小于全系统20min的额定用水量。
8.2.7 蒸汽的凝结水应回收,回收率不应低于90%,宜采用压力回水闭式系统。凝结水回收站应根据全厂用热设备分布情况集中或分区集中设置。凝结水箱内二次蒸汽宜加以利用。
8.2.8 锅炉、余热锅炉和蒸汽发生器的补给水系统宜集中设置。补给水的水质应按天然气净化厂内蒸汽参数最高的蒸汽发生设备或工艺设备对水质的要求确定。
8.2.9 软化(除盐)水处理设备的设计能力,应根据天然气净化厂开工和正常运转时软化(除盐)水消耗量确定,宜为下列各项之和:
1 工艺装置及其他用热设施的凝结水损失;
2 蒸汽发生设备自用蒸汽的凝结水损失;
3 蒸汽发生设备的排污损失;
4 厂区蒸汽系统和凝结水系统的损失(包括蒸汽漏损和放空以及二次蒸汽不能利用造成的凝结水损失);
5 其他用途的软化(除盐)水量。
8.2.10 软化(除盐)水箱有效容积应根据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出力和运行方式确定,总有效容积不应小于1h~2h的全厂补给水量。
8.2.11 导热油加热炉供热系统设计应符合《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TSG G0001和现行行业标准《导热油加热炉系统规范》SY/T 0524的规定。
8.2.12 导热油的选择应满足工艺装置供热参数要求,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有机热载体》GB 23971和《有机热载体安全技术条件》GB 24747的规定。
8.2.13 导热油加热炉的台数不宜少于2台,当1台加热炉能满足检修需要时,可设置1台。
8.2.14 导热油加热炉系统宜采用液相闭式循环系统,导热油循环系统应有备用循环泵。单机运行的液相炉循环系统循环泵不应少于2台,1台为工作泵,1台为备用泵。一组多机运行的液相炉循环系统,可共用1台备用泵。
8.2.15 导热油加热炉的进、出口油温度应满足热用户的温度要求,导热油炉的进、出口温差宜为40℃~60℃。
8.2.16 导热油加热炉的热效率及排烟温度应符合《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TSG G0O02的规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71的规定。
8.2.17 导热油加热炉系统宜采用PLC控制并应自成系统,且应有完善的点火程序控制和炉膛熄火保护装置等非正常情况的报警和停炉安全保护功能。
条文说明
8.2.3 本条是对锅炉选择的要求:
1、2 天然气净化厂锅炉是常年供热的。锅炉的检修和停产将引起天然气净化厂停工或减产,影响天然气正常供应,而且锅炉检修往往和净化厂检修不能同步,较大规模的检修时间长,因此净化厂一般应设备用锅炉。
3 设置1台锅炉时,锅炉的任何故障都会引起全厂性的停产,因此规定锅炉台数一般不少于2台。参照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的相关规定,本标准规定新建净化厂锅炉台数宜为2台~5台。
8.2.4 天然气净化厂的蒸汽负荷单一、稳定,用于保温加热的蒸汽所占的比例很小,蒸汽负荷受气温影响较小,几乎没有间歇负荷,因此间接负荷计入同时使用系数。
8.2.5 蒸汽管网压力应稳定,关系到工艺设备和动力设备操作的稳定性。而压力调节应以锅炉的负荷作为最终调节手段,用以维持全厂的蒸汽平衡,减少蒸汽的排放损失。
8.2.8 因为天然气净化厂存在不同压力参数的蒸汽发生设备,工厂的水处理系统按蒸汽参数最高的设备来确定补给水水质指标,以避免水处理系统的复杂性。
8.2.13 本条是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锅炉房设计规范》GB 50041相关内容做出的规定。
8.2.15 导热油炉的进、出口温差与循环泵的选型有关,在满足工艺用热条件下,为减少输送能耗,结合导热油炉炉内盘管设计的特性和工程实例,推荐导热油炉的进、出口温差宜在40℃~60℃范围。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8.1 给排水及消防
- 下一节:8.3 供配电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厂址选择
- 5 总平面布置
- 5.1 一般规定
- 5.2 生产区的布置
- 5.3 辅助生产区及火炬区的布置
- 5.4 厂前区的布置
- 5.5 仓库区及装卸设施的布置
- 5.6 围墙大门的布置
- 6 工艺装置
- 6.1 一般规定
- 6.2 工艺方法及参数选用
- 6.3 设备的工艺设计
- 6.4 装置设备及管道布置
- 7 辅助生产设施
- 7.1 硫黄成型、包装和储存
- 7.2 火炬及放空系统
- 7.3 燃料气系统
- 8 公用工程
- 8.1 给排水及消防
- 8.2 供热
- 8.3 供配电
- 8.4 通信
- 9 仪表与自动控制
- 9.1 一般规定
- 9.2 仪表控制系统设计
- 9.3 计算机控制系统
- 10 设备及管道组件
- 10.1 一般规定
- 10.2 选材
- 10.3 设计与制造
- 11 防腐与绝热
- 11.1 防腐
- 11.2 绝热
- 12 建筑与结构
- 12.1 建筑
- 12.2 结构
- 13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4 道路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