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3.5 装置布置
3.5.1 循环冷却水装置内的布置,应充分利用地形,并结合各单体建(构)筑物相互关系及装置内管线综合等因素合理布置。
3.5.2 循环冷却水装置内的变(配)电间、水质处理间、药剂间等建(构)筑物,宜与泵站毗邻。
3.5.3 循环冷却水装置内各建(构)筑物之间应设巡回、检修、运输通道。
3.5.4 循环冷却水装置内各建(构)筑物周围地坪宜铺砌。
3.5.5 在环境条件许可时,循环冷却水装置内的泵站、旁滤等设备和设施,宜采用露天布置。
3.5.6 采用重力自流回水的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其热水提升泵组的吸水池与循环给水泵组的吸水池宜紧邻布置,并应设顶部溢流连通。
3.5.7 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回水沉淀处理池宜靠近生产工艺区,并应设沉淀物的清除设施和临时堆场。
3.5.1、3.5.2 装置内各单元之间应按流程、功能及场地地形,合理布局,以节省管线等,减少占地,满足施工要求,方便操作,利于管理。
冷却设施的选择和布置是循环冷却水装置布置中的核心内容,有其特定的技术要求,详见本规范第5章。
3.5.3 根据巡回、检修及设备运输的要求,在循环冷却水装置内各建(构)筑物之间应设置相应的通道。
3.5.4 本条规定是为了减少装置区地面的尘土、落叶、杂草等对循环冷却水造成的污染,保障循环冷却水系统的正常运行。
3.5.5 在气候条件允许或采取了适当的防冻措施时,循环冷却水装置内的泵站、旁滤等设备和设施采用露天布置可节省投资,减少占地,且便于检修。
3.5.6 采用重力自流回水的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回水上塔和冷却后循环供水需两次加压提升,为避免在开、停车过程中热水池和冷水池出现瞬时低水位和溢流跑水现象,两组提升泵的吸水池宜紧邻布置,并设顶部溢流连通。
3.5.7 直冷开式循环冷却水系统的回水中通常含有易沉淀的悬浮物,为避免回水管(渠)淤堵和及时清除沉积的泥渣,采用沉淀处理时,沉淀池宜靠近生产工艺区,并设清灰(泥)设施和临时堆场。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循环冷却水系统
 - 3.1 一般规定
 - 3.2 基础资料
 - 3.3 系统划分
 - 3.4 位置选择
 - 3.5 装置布置
 - 4 系统水平衡
 - 4.1 一般规定
 - 4.2 水量平衡计算
 - 4.3 水质平衡
 - 4.4 系统容积
 - 5 冷却设施
 - 5.1 一般规定
 - 5.2 冷却设施选择
 - 5.3 冷却设施布置
 - 6 循环冷却水处理
 - 6.1 一般规定
 - 6.2 阻垢缓蚀
 - 6.3 微生物控制
 - 6.4 清洗和预膜
 - 6.5 旁流水处理
 - 6.6 补充水
 - 6.7 排水处理
 - 6.8 药剂储存和投配
 - 7 泵站及附属建(构)筑物
 - 7.1 一般规定
 - 7.2 泵站
 - 7.3 吸水池及过水廊道
 - 7.4 附属建(构)筑物
 - 8 管道布置
 - 8.1 一般规定
 - 8.2 管道敷设
 - 9 监测与控制
 - 9.1 一般规定
 - 9.2 监测、控制
 - 9.3 分析化验
 - 10 节水、节能与环境保护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节水
 - 10.3 节能
 - 10.4 环境保护
 - 11 劳动安全卫生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安全卫生设施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