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6 定向钻及夯管
6.6.1 定向钻及夯管施工应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组织实施。
6.6.2 定向钻施工前应检查下列内容,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开始钻进:
1 设备、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应安装牢固、稳定,钻机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符合入土角要求;
2)钻机系统、动力系统、泥浆系统等调试合格;
3)导向控制系统安装正确,校核合格,信号稳定;
4)钻进、导向探测系统的操作人员经培训合格;
2 管道的轴向曲率应符合设计要求、管材轴向弹性性能和成孔稳定性的要求;
3 按施工方案确定入土角、出土角;
4 无压管道从竖向曲线过渡至直线后,应设置控制井;控制井的设置应结合检查井、入土点、出土点位置综合考虑,并在导向孔钻进前施工完成;
5 进、出控制井洞口范围的土体应稳固;
6 最大控制回拖力应满足管材力学性能和设备能力要求,总回拖阻力的计算可按式(6.6.2-1)进行:
6.6.2 定向钻施工前应检查下列内容,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开始钻进:
1 设备、人员应符合下列要求:
1)设备应安装牢固、稳定,钻机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符合入土角要求;
2)钻机系统、动力系统、泥浆系统等调试合格;
3)导向控制系统安装正确,校核合格,信号稳定;
4)钻进、导向探测系统的操作人员经培训合格;
2 管道的轴向曲率应符合设计要求、管材轴向弹性性能和成孔稳定性的要求;
3 按施工方案确定入土角、出土角;
4 无压管道从竖向曲线过渡至直线后,应设置控制井;控制井的设置应结合检查井、入土点、出土点位置综合考虑,并在导向孔钻进前施工完成;
5 进、出控制井洞口范围的土体应稳固;
6 最大控制回拖力应满足管材力学性能和设备能力要求,总回拖阻力的计算可按式(6.6.2-1)进行:
式中:P ——总回拖阻力(kN);
PF ——扩孔钻头迎面阻力(kN);
P1 ——管外壁周围摩擦阻力(kN);
Dk ——扩孔钻头外径(m),一般取管道外径1.2~1.5倍;
Do ——管节外径(m);
Ra ——迎面土挤压力(kN/㎡ );一般情况下,黏性土可取500~600 kN/㎡ ,砂性土可取800~1000 kN/㎡ ;
L ——回拖管段总长度(m);
f1 ——管节外壁单位面积的平均摩擦阻力(kN/㎡ ),可按本规范表6.3.4-2中的钢管取值;
7 回拖管段的地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待回拖管段应布置在出土点一侧,沿管道轴线方向组对连接;
2)布管场地应满足管节拼接长度要求;
3)管段的组对拼接、钢管的防腐层施工、钢管接口焊接无损检验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4)管节回拖前预水压试验应合格;
8 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导向探测系统。
6.6.3 夯管施工前应检查下列内容,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开始夯进。
1 工作井结构施工符合要求,其尺寸应满足单节管长安装、接口焊接作业、夯管锤及辅助设备布置、气动软管弯曲等要求;
2 气动系统、各类辅助系统的选择及布置符合要求,管路连接结构安全、无泄露,阀门及仪器仪表的安装和使用安全可靠;
3 工作井内的导轨安装方向与管道轴线一致,安装稳固、直顺,确保夯进过程中导轨无位移和变形;
4 成品钢管及外防腐层质量检验合格,接口外防腐层补口材料准备就绪;
5 连接器与穿孔机、钢管刚性连接牢固、位置正确、中心轴线一致,第一节钢管顶入端的管靴制作和安装符合要求;
6 设备、系统经检验、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滑块与导轨面接触平顺、移动平稳;
7进、出洞口范围土体稳定。
6.6.4 定向钻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向孔钻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机必须先进行试运转,确定各部分运转正常后方可钻进;
2)第一根钻杆入土钻进时,应采取轻压慢转的方式,稳定钻进导入位置和保证入土角;且入土段和出土段应为直线钻进,其直线长度宜控制在20m左右;
3)钻孔时应匀速钻进,并严格控制钻进给进力和钻进方向;
4)每进一根钻杆应进行钻进距离、深度、侧向位移等的导向探测,曲线段和有相邻管线段应加密探测;
5)保持钻头正确姿态,发生偏差应及时纠正,且采用小角度逐步纠偏;钻孔的轨迹偏差不得大于终孔直径,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宜退回进行纠偏;
6)绘制钻孔轨迹平面、剖面图;
2 扩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出土点向入土点回扩,扩孔器与钻杆连接应牢固;
2)根据管径、管道曲率半径、地层条件、扩孔器类型等确定一次或分次扩孔方式;分次扩孔时每次回扩的级差宜控制在100~150mm,终孔孔径宜控制在回拖管节外径的1.2~1.5倍;
3)严格控制回拉力、转速、泥浆流量等技术参数,确保成孔稳定和线形要求,无坍孔、缩孔等现象;
4)扩孔孔径达到终孔要求后应及时进行回拖管道施工;
3 回拖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出土点向入土点回拖;
2)回拖管段的质量、拖拉装置安装及其与管段连接等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拖管;
3)严格控制钻机回拖力、扭矩、泥浆流量、回拖速率等技术参数,严禁硬拉硬拖;
4)回拖过程中应有发送装置,避免管段与地面直接接触和减小摩擦力;发送装置可采用水力发送沟、滚筒管架发送道等形式,并确保进入地层前的管段曲率半径在允许范围内;
4 定向钻施工的泥浆(液)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向钻进、扩孔及回拖时,及时向孔内注入泥浆(液);
2)泥浆(液)的材料、配比和技术性能指标应满足施工要求,并可根据地层条件、钻头技术要求、施工步骤进行调整;
3)泥浆(液)应在专用的搅拌装置中配制,并通过泥浆循环池使用;从钻孔中返回的泥浆经处理后回用,剩余泥浆应妥善处置;
4)泥浆(液)的压力和流量应按施工步骤分别进行控制;
5 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停止作业,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作业:
1)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或损坏,钻机导轨、工作井变形;
2)钻进轨迹发生突变、钻杆发生过度弯曲;
3)回转扭矩、回拖力等突变,钻杆扭曲过大或拉断;
4)坍孔、缩孔;
5)待回拖管表面及钢管外防腐层损伤;
6)遇到未预见的障碍物或意外的地质变化;
7)地层、邻近建(构)筑物、管线等周围环境的变形量超出控制允许值。
6.6.5 夯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第一节管入土层时应检查设备运行工作情况,并控制管道轴线位置;每夯入1m应进行轴线测量,其偏差控制在15mm以内;
2 后续管节夯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节管夯至规定位置后,将连接器与第一节管分离,吊入第二节管进行与第一节管接口焊接;
2)后续管节每次夯进前,应待已夯入管与吊入管的管节接口焊接完成,按设计要求进行焊缝质量检验和外防腐层补口施工后,方可与联接器及穿孔机连接夯进施工;
3)后续管节与夯入管节连接时,管节组对拼接、焊缝和补口等质量应检验合格,并控制管节轴线,避免偏移、弯曲;
4)夯管时,应将第一节管夯入接收工作井不少于500mm,并检查露出部分管节的外防腐层及管口损伤情况;
3 管节夯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气动压力、夯进速率,气压必须控制在穿孔机工作气压定值内;并应及时检查导轨变形情况以及设备运行、连接器连接、导轨面与滑块接触情况等;
4 夯管完成后进行排土作业,排土方式采用人工结合机械方式排土;小口径管道可采用气压、水压方法:排土完成后应进行余土、残土的清理;
5 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停止作业,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作业:
1)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或损坏,导轨、工作井变形;
2)气动压力超出规定值;
3)穿孔机在正常的工作气压、频率、冲击功等条件下,管节无法夯入或变形、开裂;
4)钢管夯入速率突变;
5)连接器损伤、管节接口破坏;
6)遇到未预见的障碍物或意外的地质变化;
7)地层、邻近建(构)筑物、管线等周围环境的变形量超出控制值。
6.6.6 定向钻和夯管施工管道贯通后应做好下列工作:
1 检查露出管节的外观、管节外防腐层的损伤情况;
2 工作井洞口与管外壁之间进行封闭、防渗处理;
3 定向钻管道轴向伸长量经校测应符合管材性能要求,并应等待24h后方能与已敷设的上下游管道连接;
4 定向钻施工的无压力管道,应对管道周围的钻进泥浆(液)进行置换改良,减少管道后期沉降量;
5 夯管施工管道应进行贯通测量和检查,并按本规范第5.4节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内防腐施工。
6.6.7 定向钻和夯管施工过程监测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定向钻的入土点、出土点以及夯管的起始、接收工作井设有专人联系和有效的联系方式;
2 定向钻施工时,应做好待回拖管段的检查、保护工作;
3 根据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施工方式等,对沿线地面、建(构)筑物、管线等进行监测,并做好保护工作。
PF ——扩孔钻头迎面阻力(kN);
P1 ——管外壁周围摩擦阻力(kN);
Dk ——扩孔钻头外径(m),一般取管道外径1.2~1.5倍;
Do ——管节外径(m);
Ra ——迎面土挤压力(kN/㎡ );一般情况下,黏性土可取500~600 kN/㎡ ,砂性土可取800~1000 kN/㎡ ;
L ——回拖管段总长度(m);
f1 ——管节外壁单位面积的平均摩擦阻力(kN/㎡ ),可按本规范表6.3.4-2中的钢管取值;
7 回拖管段的地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1)待回拖管段应布置在出土点一侧,沿管道轴线方向组对连接;
2)布管场地应满足管节拼接长度要求;
3)管段的组对拼接、钢管的防腐层施工、钢管接口焊接无损检验应符合本规范第5章的相关规定和设计要求;
4)管节回拖前预水压试验应合格;
8 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导向探测系统。
6.6.3 夯管施工前应检查下列内容,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开始夯进。
1 工作井结构施工符合要求,其尺寸应满足单节管长安装、接口焊接作业、夯管锤及辅助设备布置、气动软管弯曲等要求;
2 气动系统、各类辅助系统的选择及布置符合要求,管路连接结构安全、无泄露,阀门及仪器仪表的安装和使用安全可靠;
3 工作井内的导轨安装方向与管道轴线一致,安装稳固、直顺,确保夯进过程中导轨无位移和变形;
4 成品钢管及外防腐层质量检验合格,接口外防腐层补口材料准备就绪;
5 连接器与穿孔机、钢管刚性连接牢固、位置正确、中心轴线一致,第一节钢管顶入端的管靴制作和安装符合要求;
6 设备、系统经检验、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滑块与导轨面接触平顺、移动平稳;
7进、出洞口范围土体稳定。
6.6.4 定向钻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导向孔钻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1)钻机必须先进行试运转,确定各部分运转正常后方可钻进;
2)第一根钻杆入土钻进时,应采取轻压慢转的方式,稳定钻进导入位置和保证入土角;且入土段和出土段应为直线钻进,其直线长度宜控制在20m左右;
3)钻孔时应匀速钻进,并严格控制钻进给进力和钻进方向;
4)每进一根钻杆应进行钻进距离、深度、侧向位移等的导向探测,曲线段和有相邻管线段应加密探测;
5)保持钻头正确姿态,发生偏差应及时纠正,且采用小角度逐步纠偏;钻孔的轨迹偏差不得大于终孔直径,超出误差允许范围宜退回进行纠偏;
6)绘制钻孔轨迹平面、剖面图;
2 扩孔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出土点向入土点回扩,扩孔器与钻杆连接应牢固;
2)根据管径、管道曲率半径、地层条件、扩孔器类型等确定一次或分次扩孔方式;分次扩孔时每次回扩的级差宜控制在100~150mm,终孔孔径宜控制在回拖管节外径的1.2~1.5倍;
3)严格控制回拉力、转速、泥浆流量等技术参数,确保成孔稳定和线形要求,无坍孔、缩孔等现象;
4)扩孔孔径达到终孔要求后应及时进行回拖管道施工;
3 回拖应符合下列规定:
1)从出土点向入土点回拖;
2)回拖管段的质量、拖拉装置安装及其与管段连接等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拖管;
3)严格控制钻机回拖力、扭矩、泥浆流量、回拖速率等技术参数,严禁硬拉硬拖;
4)回拖过程中应有发送装置,避免管段与地面直接接触和减小摩擦力;发送装置可采用水力发送沟、滚筒管架发送道等形式,并确保进入地层前的管段曲率半径在允许范围内;
4 定向钻施工的泥浆(液)配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向钻进、扩孔及回拖时,及时向孔内注入泥浆(液);
2)泥浆(液)的材料、配比和技术性能指标应满足施工要求,并可根据地层条件、钻头技术要求、施工步骤进行调整;
3)泥浆(液)应在专用的搅拌装置中配制,并通过泥浆循环池使用;从钻孔中返回的泥浆经处理后回用,剩余泥浆应妥善处置;
4)泥浆(液)的压力和流量应按施工步骤分别进行控制;
5 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停止作业,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作业:
1)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或损坏,钻机导轨、工作井变形;
2)钻进轨迹发生突变、钻杆发生过度弯曲;
3)回转扭矩、回拖力等突变,钻杆扭曲过大或拉断;
4)坍孔、缩孔;
5)待回拖管表面及钢管外防腐层损伤;
6)遇到未预见的障碍物或意外的地质变化;
7)地层、邻近建(构)筑物、管线等周围环境的变形量超出控制允许值。
6.6.5 夯管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第一节管入土层时应检查设备运行工作情况,并控制管道轴线位置;每夯入1m应进行轴线测量,其偏差控制在15mm以内;
2 后续管节夯进应符合下列规定:
1)第一节管夯至规定位置后,将连接器与第一节管分离,吊入第二节管进行与第一节管接口焊接;
2)后续管节每次夯进前,应待已夯入管与吊入管的管节接口焊接完成,按设计要求进行焊缝质量检验和外防腐层补口施工后,方可与联接器及穿孔机连接夯进施工;
3)后续管节与夯入管节连接时,管节组对拼接、焊缝和补口等质量应检验合格,并控制管节轴线,避免偏移、弯曲;
4)夯管时,应将第一节管夯入接收工作井不少于500mm,并检查露出部分管节的外防腐层及管口损伤情况;
3 管节夯进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气动压力、夯进速率,气压必须控制在穿孔机工作气压定值内;并应及时检查导轨变形情况以及设备运行、连接器连接、导轨面与滑块接触情况等;
4 夯管完成后进行排土作业,排土方式采用人工结合机械方式排土;小口径管道可采用气压、水压方法:排土完成后应进行余土、残土的清理;
5 出现下列情况时,必须停止作业,待问题解决后方可继续作业:
1)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或损坏,导轨、工作井变形;
2)气动压力超出规定值;
3)穿孔机在正常的工作气压、频率、冲击功等条件下,管节无法夯入或变形、开裂;
4)钢管夯入速率突变;
5)连接器损伤、管节接口破坏;
6)遇到未预见的障碍物或意外的地质变化;
7)地层、邻近建(构)筑物、管线等周围环境的变形量超出控制值。
6.6.6 定向钻和夯管施工管道贯通后应做好下列工作:
1 检查露出管节的外观、管节外防腐层的损伤情况;
2 工作井洞口与管外壁之间进行封闭、防渗处理;
3 定向钻管道轴向伸长量经校测应符合管材性能要求,并应等待24h后方能与已敷设的上下游管道连接;
4 定向钻施工的无压力管道,应对管道周围的钻进泥浆(液)进行置换改良,减少管道后期沉降量;
5 夯管施工管道应进行贯通测量和检查,并按本规范第5.4节的规定和设计要求进行内防腐施工。
6.6.7 定向钻和夯管施工过程监测和保护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定向钻的入土点、出土点以及夯管的起始、接收工作井设有专人联系和有效的联系方式;
2 定向钻施工时,应做好待回拖管段的检查、保护工作;
3 根据地质条件、周围环境、施工方式等,对沿线地面、建(构)筑物、管线等进行监测,并做好保护工作。
条文说明
6.6.1 本规范的定向钻系指地表式定向钻,给排水管道工程应用定向钻机铺设小、中口径管道,长度可达数百米。通常用于均质黏性土地层,不适用于杂填土、自稳能力差的砂性土层、砾石层、岩石或坚硬夹层中钻进。
夯管法指在不开挖沟槽的条件下,在工作井中利用夯管锤(气动夯锤)将钢管按管道设计轴线直接夯入地层中(通过撞击管道传力托架直接把管道顶进地下,不需要设置反作用力墙),实现不开挖铺管。夯进过程中,土体进入管内,待管道贯通后将管内土体清出。夯管法施工一般采用钢管,接口为焊接连接方式;通常用于短距离(小于70m)的中、小口径管道的铺设。该方法对土层的适应性较强,当周围施工环境许可时也用于大口径管道铺设。
6.6.2 本条具体规定了定向钻施工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设备、人员、施工技术参数、管道的地面布置,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开始钻进。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导向探测系统,包括无缆式地表定位导向系统或有缆式地表定位导向系统,在计算机辅助下随钻随测,以指导施工。
6.6.5 本条第4款关于夯管排土的具体要求如下:
1 排土过程中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在工作井附近逗留;
2 采用人工排土时应保证管内通风有效;
3 采用气压、水压排土时,在安全影响区范围内应进行全封闭作业;作业中无漏气、漏水现象,严禁管内土喷溅排出;
4 采用气压、水压排土时,加压处的管口必须加固和密闭;严禁采用加压排出剩余土。
夯管法指在不开挖沟槽的条件下,在工作井中利用夯管锤(气动夯锤)将钢管按管道设计轴线直接夯入地层中(通过撞击管道传力托架直接把管道顶进地下,不需要设置反作用力墙),实现不开挖铺管。夯进过程中,土体进入管内,待管道贯通后将管内土体清出。夯管法施工一般采用钢管,接口为焊接连接方式;通常用于短距离(小于70m)的中、小口径管道的铺设。该方法对土层的适应性较强,当周围施工环境许可时也用于大口径管道铺设。
6.6.2 本条具体规定了定向钻施工前应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包括设备、人员、施工技术参数、管道的地面布置,确认条件具备时方可开始钻进。应根据工程具体情况选择导向探测系统,包括无缆式地表定位导向系统或有缆式地表定位导向系统,在计算机辅助下随钻随测,以指导施工。
6.6.5 本条第4款关于夯管排土的具体要求如下:
1 排土过程中应设专人指挥,禁止非作业人员在工作井附近逗留;
2 采用人工排土时应保证管内通风有效;
3 采用气压、水压排土时,在安全影响区范围内应进行全封闭作业;作业中无漏气、漏水现象,严禁管内土喷溅排出;
4 采用气压、水压排土时,加压处的管口必须加固和密闭;严禁采用加压排出剩余土。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5 浅埋暗挖
- 下一节:6.7 质量验收标准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施工基本规定
- 3.2 质量验收基本规定
- 4 土石方与地基处理
- 4.1 一般规定
- 4.2 施工降排水
- 4.3 沟槽开挖与支护
- 4.4 地基处理
- 4.5 沟槽回填
- 4.6 质量验收标准
- 5 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
- 5.1 一般规定
- 5.2 管道基础
- 5.3 钢管安装
- 5.4 钢管内外防腐
- 5.5 球墨铸铁管安装
- 5.6 钢筋混凝土管及预(自)应力混凝土管安装
- 5.7 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安装
- 5.8 玻璃钢管安装
- 5.9 硬聚氯乙烯、聚乙烯管及其复合管安装
- 5.10 质量验收标准
- 6 不开槽施工管道主体结构
- 6.1 一般规定
- 6.2 工作井
- 6.3 顶管
- 6.4 盾构
- 6.5 浅埋暗挖
- 6.6 定向钻及夯管
- 6.7 质量验收标准
- 7 沉管和桥管施工主体结构
- 7.1 一般规定
- 7.2 沉管
- 7.3 桥管
- 7.4 质量验收标准
- 8 管道附属构筑物
- 8.1一般规定
- 8.2 井室
- 8.3 支墩
- 8.4 雨水口
- 8.5 质量验收标准
- 9 管道功能性试验
- 9.1 一般规定
- 9.2 压力管道水压试验
- 9.3 无压管道的闭水试验
- 9.4 无压管道的闭气试验
- 9.5 给水管道冲洗与消毒
- 附录A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分项、分部、单位工程划分
- 附录B 分项、分部、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 附录C 注水法试验
- 附录D 闭水法试验
- 附录E 闭气法试验
- 附录F 混凝土结构无压管道渗水量测与评定方法
- 附录G 钢筋混凝土结构外观质量缺陷评定方法
- 附录H 聚氨酯(PU)涂层
- H.1 聚氨酯涂料
- H.2 涂敷工艺
- H.3 涂层质量检验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