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1.3 钢板粘贴施工
(Ⅰ)主控项目
11.3.1 粘贴钢板专用的结构胶粘剂,其配制和使用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拌合胶粘剂时,应采用低速搅拌机充分搅拌。拌好的胶液色泽应均匀,无气泡,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油、灰尘等杂质混入。严禁在室外和尘土飞扬的室内拌合胶液。
胶液应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完毕。严禁使用超过规定适用期(可操作时间)的胶液。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并对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检查配制记录及施工记录。
11.3.2 拌好的胶液应同时涂刷在钢板和混凝土粘合面上,经检查无漏刷后即可将钢板与原构件混凝土粘贴;粘贴后的胶层平均厚度应控制在2mm~3mm。俯贴时,胶层宜中间厚、边缘薄;竖贴时,胶层宜上厚下薄;仰贴时,胶液的垂流度不应大于3mm。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量测并按隐蔽工程验收。
11.3.3 钢板粘贴时表面应平整,段差过渡应平滑,不得有折角。钢板粘贴后应均匀布点加压固定。其加压顺序应从钢板的一端向另一端逐点加压,或由钢板中间向两端逐点加压;不得由钢板两端向中间加压。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以钢板周边有少量胶液均匀挤出为合格。
11.3.4 加压固定可选用:夹具加压法、锚栓(或螺杆)加压法、支顶加压法等。加压点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加压时,应按胶缝厚度控制在2mm~2.5mm进行调整。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观察。
11.3.5 在粘贴钢板施工的同时,应将钢标准块(本规范附录U)粘贴在本章第11.2.3条指定的位置上,按同条件进行加压和养护,以备检验使用。
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由独立检测机构派员粘贴,并作好记录。
(Ⅱ) 一般项目
11.3.6 外粘钢板中心位置与设计中心线位置的线偏差不应大于5mm;长度负偏差不应大于10mm。检查数量:全数检查。
检验方法:钢尺量测。
11.3.7 混凝土与钢板粘结的养护温度不低于15℃时,固化24h后即可卸除加压夹具及支撑;72h后可进入下一工序。若养护温度低于15℃,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采取升温措施,或改用低温固化型结构胶粘剂。
检查数量:同一检验批的养护环境中,测温点应不少于2处,且应布置在朝西和朝北两部位。
检验方法:检查测温记录。
条文说明
11.3.1 参阅本规范第10.3.1条的条文说明。
11.3.2 将配制好的胶液同时涂刷在钢板和混凝土的粘合面上,更容易保证钢板与混凝土间无空鼓、无漏涂胶的情况。
俯贴时胶层中间厚、边缘薄,钢板粘贴并挤压后,易形成均匀的胶粘剂层,且不易混入空气。竖贴时胶层上厚下薄,是考虑到在粘贴过程中构件上部的胶液会逐渐向下流淌。仰贴时,若胶液的下垂度过大,则易因胶液流淌而导致缺胶,影响施工质量。
11.3.3 钢板粘贴表面平整,有助于保证胶层厚度基本一致。段差过渡处如有折角,则可能在局部造成胶粘剂层突然变厚或缺胶等现象,从而导致此处应力滞后或应力集中严重,或者局部无法传递应力的情况。
11.3.4 夹具加压、锚栓(或螺杆)加压、支顶加压等方法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加压点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大于500mm。
11.3.5 参阅本章第11.2.3条的条文说明。
11.3.6 钢板粘贴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若钢板粘贴位置偏差过大,将会使钢板受力状态发生改变。因此,编制组根据足尺构件试验结果,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确定了其允许偏差值。从所给出的数值可知,其要求比粘贴纤维复合材稍严。因为钢板本身调整其内应力的能力相对较差。
11.3.7 参阅本规范第10.3.5条的条文说明。
11.3.2 将配制好的胶液同时涂刷在钢板和混凝土的粘合面上,更容易保证钢板与混凝土间无空鼓、无漏涂胶的情况。
俯贴时胶层中间厚、边缘薄,钢板粘贴并挤压后,易形成均匀的胶粘剂层,且不易混入空气。竖贴时胶层上厚下薄,是考虑到在粘贴过程中构件上部的胶液会逐渐向下流淌。仰贴时,若胶液的下垂度过大,则易因胶液流淌而导致缺胶,影响施工质量。
11.3.3 钢板粘贴表面平整,有助于保证胶层厚度基本一致。段差过渡处如有折角,则可能在局部造成胶粘剂层突然变厚或缺胶等现象,从而导致此处应力滞后或应力集中严重,或者局部无法传递应力的情况。
11.3.4 夹具加压、锚栓(或螺杆)加压、支顶加压等方法可根据现场情况灵活选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加压点的距离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不得大于500mm。
11.3.5 参阅本章第11.2.3条的条文说明。
11.3.6 钢板粘贴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若钢板粘贴位置偏差过大,将会使钢板受力状态发生改变。因此,编制组根据足尺构件试验结果,结合工程实践经验确定了其允许偏差值。从所给出的数值可知,其要求比粘贴纤维复合材稍严。因为钢板本身调整其内应力的能力相对较差。
11.3.7 参阅本规范第10.3.5条的条文说明。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1.2 界面处理
- 下一节:11.4 施工质量检验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2.1 一般术语
- 2.2 材料术语
- 2.3 施工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材料
- 4.1 混凝土原材料
- 4.2 钢材
- 4.3 焊接材料
- 4.4 结构胶粘剂
- 4.5 纤维材料
- 4.6 水泥砂浆原材料
- 4.7 聚合物砂浆原材料
- 4.8 裂缝修补用注浆料
- 4.9 混凝土用结构界面胶(剂)
- 4.10 结构加固用水泥基灌浆料
- 4.11 锚栓
- 5 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界面处理
- 5.3 新增截面施工
- 5.4 施工质量检验
- 6 局部置换混凝土工程
- 6.1 一般规定
- 6.2 卸载的实时控制
- 6.3 混凝土局部剔除及界面处理
- 6.4 置换混凝土施工
- 6.5 施工质量检验
- 7 混凝土构件绕丝工程
- 7.1 一般规定
- 7.2 界面处理
- 7.3 绕丝施工
- 7.4 施工质量检验
- 8 混凝土构件外加预应力工程
- 8.1 一般规定
- 8.2 制作与安装
- 8.3 张拉施工
- 8.4 施工质量检验
- 9 外粘或外包型钢工程
- 9.1 一般规定
- 9.2 型钢骨架制作
- 9.3 界面处理
- 9.4 型钢骨架安装及焊接
- 9.5 注胶(或注浆)施工
- 9.6 施工质量检验
- 10 外粘纤维复合材工程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界面处理
- 10.3 纤维材料粘贴施工
- 10.4 施工质量检验
- 11 外粘钢板工程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界面处理
- 11.3 钢板粘贴施工
- 11.4 施工质量检验
- 12 钢丝绳网片外加聚合物砂浆面层工程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界面处理
- 12.3 钢丝绳网片安装
- 12.4 聚合物砂浆面层施工
- 12.5 施工质量检验
- 13 砌体或混凝土构件外加钢筋网-砂浆面层工程
- 13.1 一般规定
- 13.2 界面处理
- 13.3 钢筋网安装及砂浆面层施工
- 13.4 施工质置检验
- 14 砌体柱外加预应力撑杆工程
- 14.1 一般规定
- 14.2 界面处理
- 14.3 撑杆制作
- 14.4 撑杆安装与张拉
- 15 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
- 15.1 一般规定
- 15.2 界面处理
- 15.3 新增钢部件加工
- 15.4 新增部件安装、拼接施工
- 15.5 施工质量检验
- 16 钢构件焊缝补强工程
- 16.1 一般规定
- 16.2 焊区表面处理
- 16.3 焊缝补强施工
- 16.4 焊接质量检验
- 17 钢结构裂纹修复工程
- 17.1 一般规定
- 17.2 焊缝补强施工及质量检验
- 18 混凝土及砌体裂缝修补工程
- 18.1 一般规定
- 18.2 界面处理
- 18.3 表面封闭法施工
- 18.4 柔性密封法施工
- 18.5 压力灌注法施工
- 18.6 施工质量检验
- 19 植筋工程
- 19.1 一般规定
- 19.2 界面处理
- 19.3 植筋工程施工
- 19.4 施工质量检验
- 20 锚栓工程
- 20.1 一般规定
- 20.2 锚栓安装施工
- 20.3 施工质量检验
- 21 灌浆工程
- 21.1 一般规定
- 21.2 施工图安全复查
- 21.3 界面处理
- 21.4 灌浆施工
- 21.5 施工质量检验
- 22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竣工验收
- 附录A 建筑结构加固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
- 附录B 质量验收记录
- 附录C 高压水射流技术应用规定
- C.1 适用范围
- C.2 操作要求
- C.3 处理效果检测与评定
- 附录D 加固材料或产品进场复验抽样规定
- 附录E 粘结材料粘合加固材与基材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室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E.1 适用范围
- E.2 试验设备
- E.3 试件
- E.4 试验环境
- E.5 试验步骤
- E.6 试验结果
- E.7 试验结果的合格评定
- 附录F 结构胶粘剂抗冲击剥离能力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F.1 适用范围
- F.2 原理
- F.3 试验装置
- F.4 试样
- F.5 试验条件
- F.6 试验步骤
- F.7 试验结果表示
- F.8 试验结果评定
- F.9 试验报告
- 附录G 结构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测定方法
- G.1 适用范围
- G.2 仪器设备
- G.3 测试前准备工作
- G.4 取样与状态调节
- G.5 测试步骤
- G.6 结果表示
- G.7 试验报告
- 附录H 结构胶粘剂湿热老化性能测定方法
- H.1 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 H.2 试验设备及试验用水
- H.3 试件
- H.4 试验条件
- H.5 试验步骤
- H.6 试验结果
- H.7 试验报告
- 附录J 结构用粘结材料湿热老化性能现场快速复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 J.1 适用范围
- J.2 试验设备及装置
- J.3 试件
- J.4 复验条件
- J.5 复验步骤
- J.6 复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 J.7 试验报告
- 附录K 结构胶粘剂初黏度测定方法
- K.1 基本规定
- K.2 仪器设备
- K.3 试验条件
- K.4 试样制备
- K.5 试验步骤
- K.6 结果计算与表示
- 附录L 结构胶粘剂触变指数测定方法
- L.1 适用范围
- L.2 仪器和设备
- L.3 试样
- L.4 试验步骤
- L.5 结果计算与表示
- 附录M 碳纤维织物中碳纤维K数快速判定方法
- 附录N 纤维复合材层间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 N.1 适用范围
- N.2 试样成型模具
- N.3 试样制备
- N.4 试件制作
- N.5 试验条件
- N.6 试验步骤
- N.7 试验结果
- 附录P 锚固型结构胶及聚合物砂浆浇注体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方法
- P.1 适用范围
- P.2 试件
- P.3 试验设备及装置
- P.4 试验步骤
- P.5 试验结果
- 附录Q 结构加固用砂浆体和灌浆料浆体抗折强度测定方法
- Q.1 适用范围
- Q.2 试验装置和设备
- Q.3 取样规则
- Q.4 试件制备
- Q.5 试验步骤
- Q.6 试验结果
- 附录R 聚合物砂浆及复合砂浆拉伸抗剪强度测定方法(钢套筒法)
- R.1 适用范围
- R.2 试验设备及装置
- R.3 试件
- R.4 试件制备
- R.5 试验条件
- R.6 试验步骤
- R.7 试验结果
- 附录S 结构界面胶(剂)剪切粘结强度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S.1 适用范围
- S.2 试验设备及装置
- S.3 试坯和试件的制备
- S.4 试验条件
- S.5 试验步骤
- S.6 试验结果
- S.7 试验结果的合格评定
- 附录T 现场推定新增混凝土强度的取样规则与评定方法
- 附录U 粘结材料粘合加固材与基材的正拉粘结强度现场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U.1 适用范围
- U.2 试验设备
- U.3 取样规则
- U.4 试件制备
- U.5 试验步骤
- U.6 试验结果
- U.7 检验结果的合格评定
- 附录V 承重构件外加砂浆面层抗压强度采用回弹法检测的规定
- 附录W 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 W.1 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 W.2 抽样规则
- W.3 仪器设备要求
- W.4 拉拔检验方法
- W.5 检验结果的评定
- 附录Y 钢筋阻锈剂应用规定
- Y.1 一般规定
- Y.2 喷涂型钢筋阻锈剂操作要求
- Y.3 阻锈剂使用效果检测与评定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