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E.3 试件
E.3.1 试验室条件下测定正拉粘结强度应采用组合式试件,其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以胶粘剂为粘结材料的试件应由混凝土试块(图E.3.1-1)胶粘剂、加固材料(如纤维复合材或钢板等)及钢标准块相互粘合而成(图E.3.1-2a)。

	图E.3.1-1 混凝土试块形式及尺寸
1—混凝土试块;2—预切缝
注:图中尺寸为mm
    2 以结构用聚合物砂浆为粘结材料的试件应由混凝土试块(图E.3.1-1)、结构界面胶(剂)涂布层、现浇的聚合物砂浆层及钢标准块相互粘合而成(图E.3.1-2b);1—混凝土试块;2—预切缝
注:图中尺寸为mm
3 若检验结构界面胶(剂),应将聚合物砂浆层换为细石混凝土层。

图E.3.1-2 正拉粘结强度试验的试件
1—加固材料;2—钢标准块;3—受检胶的胶缝;
4—粘贴标准块的快固胶;5—预切缝;6—混凝土试块;
7—ф10螺孔;8—现浇聚合物砂浆层(或复合砂浆层);
9—结构界面胶(剂);
10—虚线部分表示浇注砂浆用可拆卸模具的安装位置
注:图中尺寸为mm
1 受检粘结材料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工艺要求进行配制和使用。
2 混凝土试块的尺寸应为70mm×70mm×40mm;其混凝土强度等级,对A级和B级胶粘剂均应为C40~C45,对A级和B级界面胶(剂),应分别为C40和C25。对Ⅰ级和Ⅱ级聚合物砂浆,其试块强度等级与界面胶(剂)的要求相同。试块浇注后应经28d标准养护;试块使用前,应以专用的机械切出深度为4mm~5mm的预切缝,缝宽约2mm,如图E.3.1-1所示。预切缝围成的方形平面,其净尺寸应为40mm×40mm,并应位于试块的中心。混凝土试块的粘贴面(方形平面)应作打毛处理。打毛深度应达骨料新面,且手感粗糙,无尖锐突起。试块打毛后应清理洁净,不得有松动的骨料和粉尘。
3 受检加固材料的取样应符合下列要求:
1)纤维复合材应按规定的抽样规则取样;从纤维复合材中间部位裁剪出尺寸为40mm×40mm的试件;试件外观应无划痕和折痕;粘合面应洁净,无油脂、粉尘等影响胶粘的污染物。
2)钢板应从施工现场取样,并切割成40mm×40mm的试件,其板面及周边应加工平整,且应经除氧化膜、锈皮、油污和糙化处理;粘合前,尚应用工业丙酮擦洗干净。
3)聚合物砂浆和复合砂浆,应从一次性进场的批量中随机抽取其各组分,然后在试验室进行配制和浇注。
4 钢标准块
钢标准块(图E.2.3b)宜用45号碳钢制作;其中心应车有安装ф10螺杆用的螺孔。标准块与加固材料粘合的表面应经喷砂或其他机械方法的糙化处理;糙化程度应以喷砂效果为准(本规范第9.3.2条及注)。标准块可重复使用,但重复使用前应完全清除粘合面上的粘结材料层和污迹,并重新进行表面处理。
E.3.3 试件的粘合、浇注与养护
首先在混凝土试块的中心位置,按规定的粘合工艺粘贴加固材料(如纤维复合材或薄钢板),若为多层粘贴,应在胶层指干时立即粘贴下一层。当检验聚合物砂浆或复合砂浆时,应在试块上先安装模具,再浇注砂浆层;若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需涂刷结构界面胶(剂)时,还应在混凝土试块上先刷上界面胶(剂),再浇注砂浆层。试件粘贴或浇注时,应采取措施防止胶液或砂浆流入预切缝。粘贴或浇注完毕后,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工艺要求进行加压、养护;分别经7d固化(胶粘剂)或28d硬化(砂浆)后,用快固化的高强胶粘剂将钢标准块粘贴在试件表面。每一道作业均应检查各层之间的对中情况。
注:对结构胶粘剂的加压、养护,若工期紧,且征得有关各方同意,允许采用以下快速固化、养护制度:
1 在40℃条件下烘24h;烘烤过程中仅允许有2℃的正偏差;
2 自然冷却至23℃后,再静置16h,即可贴上标准块。
E.3.4 试件应安装在钢夹具(图E.3.4)内并拧上传力螺杆。安装完成后各组成部分的对中标志线应在同一轴线上。

	图E.3.4 试件组装
	1—受检胶粘剂;2—被粘合的纤维复合材或钢板;3—混凝土试块;
4—聚合物砂浆层;5—钢标准块;6—混凝土试块预切缝;
7—快固化高强胶粘剂的胶缝;8—传力螺杆;9—钢夹具
4—聚合物砂浆层;5—钢标准块;6—混凝土试块预切缝;
7—快固化高强胶粘剂的胶缝;8—传力螺杆;9—钢夹具
	E.3.5 常规试验的试样数量每组不应少于5个;仲裁试验的试样数量应加倍。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2.1 一般术语
 - 2.2 材料术语
 - 2.3 施工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材料
 - 4.1 混凝土原材料
 - 4.2 钢材
 - 4.3 焊接材料
 - 4.4 结构胶粘剂
 - 4.5 纤维材料
 - 4.6 水泥砂浆原材料
 - 4.7 聚合物砂浆原材料
 - 4.8 裂缝修补用注浆料
 - 4.9 混凝土用结构界面胶(剂)
 - 4.10 结构加固用水泥基灌浆料
 - 4.11 锚栓
 - 5 混凝土构件增大截面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界面处理
 - 5.3 新增截面施工
 - 5.4 施工质量检验
 - 6 局部置换混凝土工程
 - 6.1 一般规定
 - 6.2 卸载的实时控制
 - 6.3 混凝土局部剔除及界面处理
 - 6.4 置换混凝土施工
 - 6.5 施工质量检验
 - 7 混凝土构件绕丝工程
 - 7.1 一般规定
 - 7.2 界面处理
 - 7.3 绕丝施工
 - 7.4 施工质量检验
 - 8 混凝土构件外加预应力工程
 - 8.1 一般规定
 - 8.2 制作与安装
 - 8.3 张拉施工
 - 8.4 施工质量检验
 - 9 外粘或外包型钢工程
 - 9.1 一般规定
 - 9.2 型钢骨架制作
 - 9.3 界面处理
 - 9.4 型钢骨架安装及焊接
 - 9.5 注胶(或注浆)施工
 - 9.6 施工质量检验
 - 10 外粘纤维复合材工程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界面处理
 - 10.3 纤维材料粘贴施工
 - 10.4 施工质量检验
 - 11 外粘钢板工程
 - 11.1 一般规定
 - 11.2 界面处理
 - 11.3 钢板粘贴施工
 - 11.4 施工质量检验
 - 12 钢丝绳网片外加聚合物砂浆面层工程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界面处理
 - 12.3 钢丝绳网片安装
 - 12.4 聚合物砂浆面层施工
 - 12.5 施工质量检验
 - 13 砌体或混凝土构件外加钢筋网-砂浆面层工程
 - 13.1 一般规定
 - 13.2 界面处理
 - 13.3 钢筋网安装及砂浆面层施工
 - 13.4 施工质置检验
 - 14 砌体柱外加预应力撑杆工程
 - 14.1 一般规定
 - 14.2 界面处理
 - 14.3 撑杆制作
 - 14.4 撑杆安装与张拉
 - 15 钢构件增大截面工程
 - 15.1 一般规定
 - 15.2 界面处理
 - 15.3 新增钢部件加工
 - 15.4 新增部件安装、拼接施工
 - 15.5 施工质量检验
 - 16 钢构件焊缝补强工程
 - 16.1 一般规定
 - 16.2 焊区表面处理
 - 16.3 焊缝补强施工
 - 16.4 焊接质量检验
 - 17 钢结构裂纹修复工程
 - 17.1 一般规定
 - 17.2 焊缝补强施工及质量检验
 - 18 混凝土及砌体裂缝修补工程
 - 18.1 一般规定
 - 18.2 界面处理
 - 18.3 表面封闭法施工
 - 18.4 柔性密封法施工
 - 18.5 压力灌注法施工
 - 18.6 施工质量检验
 - 19 植筋工程
 - 19.1 一般规定
 - 19.2 界面处理
 - 19.3 植筋工程施工
 - 19.4 施工质量检验
 - 20 锚栓工程
 - 20.1 一般规定
 - 20.2 锚栓安装施工
 - 20.3 施工质量检验
 - 21 灌浆工程
 - 21.1 一般规定
 - 21.2 施工图安全复查
 - 21.3 界面处理
 - 21.4 灌浆施工
 - 21.5 施工质量检验
 - 22 建筑结构加固工程竣工验收
 - 附录A 建筑结构加固子分部工程、分项工程划分
 - 附录B 质量验收记录
 - 附录C 高压水射流技术应用规定
 - C.1 适用范围
 - C.2 操作要求
 - C.3 处理效果检测与评定
 - 附录D 加固材料或产品进场复验抽样规定
 - 附录E 粘结材料粘合加固材与基材的正拉粘结强度试验室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E.1 适用范围
 - E.2 试验设备
 - E.3 试件
 - E.4 试验环境
 - E.5 试验步骤
 - E.6 试验结果
 - E.7 试验结果的合格评定
 - 附录F 结构胶粘剂抗冲击剥离能力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F.1 适用范围
 - F.2 原理
 - F.3 试验装置
 - F.4 试样
 - F.5 试验条件
 - F.6 试验步骤
 - F.7 试验结果表示
 - F.8 试验结果评定
 - F.9 试验报告
 - 附录G 结构胶粘剂不挥发物含量测定方法
 - G.1 适用范围
 - G.2 仪器设备
 - G.3 测试前准备工作
 - G.4 取样与状态调节
 - G.5 测试步骤
 - G.6 结果表示
 - G.7 试验报告
 - 附录H 结构胶粘剂湿热老化性能测定方法
 - H.1 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 H.2 试验设备及试验用水
 - H.3 试件
 - H.4 试验条件
 - H.5 试验步骤
 - H.6 试验结果
 - H.7 试验报告
 - 附录J 结构用粘结材料湿热老化性能现场快速复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 J.1 适用范围
 - J.2 试验设备及装置
 - J.3 试件
 - J.4 复验条件
 - J.5 复验步骤
 - J.6 复验结果计算与评定
 - J.7 试验报告
 - 附录K 结构胶粘剂初黏度测定方法
 - K.1 基本规定
 - K.2 仪器设备
 - K.3 试验条件
 - K.4 试样制备
 - K.5 试验步骤
 - K.6 结果计算与表示
 - 附录L 结构胶粘剂触变指数测定方法
 - L.1 适用范围
 - L.2 仪器和设备
 - L.3 试样
 - L.4 试验步骤
 - L.5 结果计算与表示
 - 附录M 碳纤维织物中碳纤维K数快速判定方法
 - 附录N 纤维复合材层间剪切强度测定方法
 - N.1 适用范围
 - N.2 试样成型模具
 - N.3 试样制备
 - N.4 试件制作
 - N.5 试验条件
 - N.6 试验步骤
 - N.7 试验结果
 - 附录P 锚固型结构胶及聚合物砂浆浇注体劈裂抗拉强度测定方法
 - P.1 适用范围
 - P.2 试件
 - P.3 试验设备及装置
 - P.4 试验步骤
 - P.5 试验结果
 - 附录Q 结构加固用砂浆体和灌浆料浆体抗折强度测定方法
 - Q.1 适用范围
 - Q.2 试验装置和设备
 - Q.3 取样规则
 - Q.4 试件制备
 - Q.5 试验步骤
 - Q.6 试验结果
 - 附录R 聚合物砂浆及复合砂浆拉伸抗剪强度测定方法(钢套筒法)
 - R.1 适用范围
 - R.2 试验设备及装置
 - R.3 试件
 - R.4 试件制备
 - R.5 试验条件
 - R.6 试验步骤
 - R.7 试验结果
 - 附录S 结构界面胶(剂)剪切粘结强度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S.1 适用范围
 - S.2 试验设备及装置
 - S.3 试坯和试件的制备
 - S.4 试验条件
 - S.5 试验步骤
 - S.6 试验结果
 - S.7 试验结果的合格评定
 - 附录T 现场推定新增混凝土强度的取样规则与评定方法
 - 附录U 粘结材料粘合加固材与基材的正拉粘结强度现场测定方法及评定标准
 - U.1 适用范围
 - U.2 试验设备
 - U.3 取样规则
 - U.4 试件制备
 - U.5 试验步骤
 - U.6 试验结果
 - U.7 检验结果的合格评定
 - 附录V 承重构件外加砂浆面层抗压强度采用回弹法检测的规定
 - 附录W 锚固承载力现场检验方法及评定标准
 - W.1 适用范围及应用条件
 - W.2 抽样规则
 - W.3 仪器设备要求
 - W.4 拉拔检验方法
 - W.5 检验结果的评定
 - 附录Y 钢筋阻锈剂应用规定
 - Y.1 一般规定
 - Y.2 喷涂型钢筋阻锈剂操作要求
 - Y.3 阻锈剂使用效果检测与评定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