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3 排桩式屏障隔振
6.3.1 刚度较小的软土地基,动力机器基础、地基强夯施工、桩基施工、岩土爆破、地面交通、地下轨道交通等主要干扰频率大于10Hz的场地隔振可采用排桩式屏障隔振。
6.3.2 主动隔振时,排桩应环绕振源设置;被动隔振时,排桩的长度应根据隔振对象的长度、排桩屏障与隔振对象的距离、隔振对象的容许振动标准等综合确定,并应大于隔振对象的长度。
6.3.3 排桩的深度不宜小于场地瑞利波的波长,且排桩底部应深于地下振源3m以上。
6.3.4 排桩可采用单排、双排或多排,排桩间距宜为桩直径的1.5倍;当排桩为双排和多排时,两排之间的距离可取桩直径的2.5倍。
6.3.5 排桩的桩径不宜小于0.4m且不宜大于1.0m;排桩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图12 钟楼隔离排桩设置示意图
6.3.2 主动隔振时,排桩应环绕振源设置;被动隔振时,排桩的长度应根据隔振对象的长度、排桩屏障与隔振对象的距离、隔振对象的容许振动标准等综合确定,并应大于隔振对象的长度。
6.3.3 排桩的深度不宜小于场地瑞利波的波长,且排桩底部应深于地下振源3m以上。
6.3.4 排桩可采用单排、双排或多排,排桩间距宜为桩直径的1.5倍;当排桩为双排和多排时,两排之间的距离可取桩直径的2.5倍。
6.3.5 排桩的桩径不宜小于0.4m且不宜大于1.0m;排桩设计和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的有关规定。
条文说明
6.3.1 在振源与建(构)筑物之间设置一系列等间距分布的桩(孔),其原理与沟式屏障类似,不同之处在于其非连续性,其工程可行性优于沟式屏障。当干扰频率较低需要设置很深的隔离屏障时,采用沟式屏障遇到施工技术和安全等方面的困难,或者对于地下轨道交通等地下振源的隔振,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选用排桩式隔振屏障。岩石类场地的波阻抗和桩体材料相似,因为隔振效果不明显,不适宜使用。
6.3.2~6.3.5 影响排桩隔振效果的因素主要包括桩直径、间距、深度、桩数或排长、排数、排间距以及桩身材料的性质。为了获得较好的隔振效果,桩长一般需达到1倍波长,而排桩每边超过隔振对象不宜少于5m,排桩尽量靠近隔振对象,当距离较远时,为保证隔振效果适当增加排桩宽度。另外,当隔振桩的间距较大时,双排桩的隔振效果要明显优于单排桩;但当桩间距小到一定数值后,单排桩和双排桩隔振的效果将会变得相差无几了。因此,对一个具体工程问题来说,宜先进行技术和经济效果比较,然后再决定是用单排还是用双排桩隔振方案。对于单排桩,桩径不宜小于600mm;对于双排桩或多排桩,桩径较小时不宜小于400mm,也会取得较好的隔振效果。
西安地铁二号线从钟楼绕行通过时,为了减少地铁长期运行对钟楼建筑的振动影响,在钟楼台基周围设置了一圈隔离排桩,见图12.通过后期的振动监测表明,经排桩隔振后,地表水平向振动能减少50%~70%,竖向振动能减少40%~50%。
图12 钟楼隔离排桩设置示意图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2 沟式屏障隔振
- 下一节:6.3 排桩式屏障隔振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隔振体系及参数
- 4 主动隔振
- 4.1 计算规定
- 4.2 旋转式机器
- 4.3 往复式机器
- 4.4 冲击式机器
- 4.5 城市轨道交通
- 5 被动隔振
- 5.1 计算规定
- 5.2 精密仪器及设备
- 5.3 精密机床
- 6 屏障隔振
- 6.1 一般规定
- 6.2 沟式屏障隔振
- 6.3 排桩式屏障隔振
- 6.3 排桩式屏障隔振
- 6.4 波阻板屏障隔振
- 7 智能隔振
- 7.1 一般规定
- 7.2 智能隔振系统计算
- 7.3 智能隔振设计
- 8 隔振器与阻尼器
- 8.1 一般规定
- 8.2 圆柱螺旋弹簧隔振器
- 8.3 碟形弹簧与迭板弹簧隔振器
- 8.4 橡胶隔振器
- 8.5 调谐质量减振器
- 8.6 空气弹簧隔振器
- 8.7 钢丝绳隔振器
- 8.8 粘滞阻尼器
- 8.9 电涡流阻尼器
- 附录A 有阻尼系统脉冲作用下的传递率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