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1.2 施工测量
11.2.1 塔施工前,应根据塔结构的平面、体形和场地条件等因素,经计算制定施工测量方案,控制施工精度,减少累计误差。
11.2.2 塔施工测量方案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 测量控制网的布设;
2 塔体中心线垂直度控制投测方法;
3 高程投测方法;
4 塔体日照变形观测方法;
5 测量精度分析和仪器选择。
11.2.3 塔平面控制网的布设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平面控制网应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2 根据设计定位条件、施工方案和场地情况综合考虑网的布设;
3 控制网应包含塔的主控轴线。网形宜采取中心辐射形,网中心与塔中心相重合。多肢形电视塔可采用三角形或多边形网;
4 网的测距精度不应低于1/10000,测角精度不应低于20"。
11.2.4 塔体中心线的投测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塔内投测中心线的高度小于100m时,可使用光学铅直仪,直接投测或分段接力投测;塔内投测中心线的高度大于100m时,应使用不同射程的激光铅直仪直接投测,其仪器的精度不应低于5",靶盘接受光斑核心直径不应大于10mm;
2 在塔体结构较为封闭,且有线锤防振阻尼措施条件下,必要时可用重磅线锤在塔内投测中心线或结构大角垂线,且应用其他仪器测量作为验校;
3 塔外投测中心线时,应使用多台经纬仪(或激光经纬仪)同时向上投测,经纬仪的精度不应低于2",且望远镜放大倍数不应低于30倍。仪器的安置点至塔中心的水平距离宜为塔高1.5~2倍。投测的视点应嵌固在混凝土塔身适宜的外表面上,并做永久性标志;
4 混凝土塔身、混凝土桅杆等竖向筒体结构的中心线投测,必须考虑结构作用和日照变形影响,应在凌晨进行投测;无条件时,可采用分段建立相对工作基点、分段向上投测的方法;
5 相对工作基点的建立,必须在无施工干扰和风力小于二级的条件下,在塔筒体近期所确定的最小日照变形时间区段内进行。相对工作基点间的高度距离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一般可定为筒体直径(或边长)的3~5倍;
6 塔体施工每升高一次,都应有中心线投测记录,并应分阶段提供塔体中心线垂直偏差测量报告。工程竣工时,应提供完整的电视塔全高中心线垂直度测量报告。
11.2.5 塔的标高测量应符合以下规定:
1 塔的标高控制网应根据复核后的水准点或已知高程点引测。闭合差不应超过(n为测站数)或 (L为测线长度,单位为km);
2 引测的高程控制点,应在现场设三个深埋水准点,做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3 塔的标高竖向引测,宜从首层±0.000m标高开始,在适当楼层或整尺长度处设标高控制线。层间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mm。塔总高测量偏差不应超过3H/10000(H为塔总高度,单位为mm)。
11.2.6 混凝土电视塔施工应进行日照变形观测,日照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
1 观测期的混凝土筒壁温度分布值、大气温度以及风速值;
2 引测处的筒体中心点在各记录时刻偏离中心线的位移值和方向记录;
3 观测成果报告及观测期塔体日照变形曲线(即位移一时间曲线)。
11.2.7 日照变形的观测,应事先制定方法和程序。观测频率应视塔的结构部位、施工进度、季节和气候变化而定,一般从塔身100m高度以上开始(或当H/d≥5时。H为筒体施工高度,d为筒体平均直径),每升高20m或每月观测一次。每次观测周期以一昼夜为宜,或根据需要而定。在观测期内应每隔1h观测记录一次日照变形的有关数据。
11.2.8 日照变形观测可采用激光铅直仪法或经纬仪前方交汇法,具体技术要求应按建筑变形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
11.2.9 施工中和竣工后,应由业主委托专业勘测单位对电视塔进行系统的建筑变形监测。
11.2.1 电视塔施工的测量不同于一般的工程测量,必须根据电视塔工程的特殊要求与现场条件制定施工测量方案。
11.2.2~11.2.5 这几条列出了施工测量方案的具体内容及建立平面控制网、塔体中心控制、塔体高程引测的具体要求。
11.2.6~11.2.8 这几条规定了电视塔施工日照变形观测的主要内容、观测时间和观测方法,这是正确指导筒体结构及其上部结构(塔楼、桅杆)施工和安装的重要技术保障条件,由于地理环境不同,季节不同、时间不同、结构特征不同,电视塔因日照而产生的变形规律也不同。因此,必须结合实际工程进行日照变形观测,找出阶段性塔体日照变形的动态规律,并制定克服和减少日照变形影响的施工方法,用以指导施工。
11.2.9 电视塔在施工中或竣工后,往往由于地基变形而引起建筑变形。为了掌握建筑变形和地基变化情况,在电视塔施工中或竣工后,应进行系统的建筑变形观察。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1.1 一般规定
- 下一节:11.3 混凝土结构施工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材料
- 3.1 混凝土
- 3.2钢材
- 3.3 连接材料
- 4 基本规定
- 4.1 一般规定
- 4.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计算规定
- 4.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验算规定
- 5 结构上的作用
- 5.1 作用分类
- 5.2 风荷载
- 5.3 裹冰荷载
- 5.4 地震作用
- 5.5 其他作用
- 6 塔楼
- 6.1 一般规定
- 6.2 塔楼内力和变形计算
- 6.3 构件和局部计算
- 7 塔体
- 7.1 一般规定
- 7.2 塔体变形和内力计算
- 7.3 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的规定
- 7.4 局部设计
- 8 地基与基础
- 8.1 一般规定
- 8.2 地基计算
- 8.3 基础
- 9 构造规定
- 9.1 钢筋混凝土
- 9.2 预应力混凝土
- 9.3 钢结构
- 9.4 塔楼
- 9.5 塔体
- 9.6 基础
- 10 其他
- 10.1 防火
- 10.2 接地
- 10.3 钢结构防腐蚀规定
- 10.4 混凝土耐久性
- 11 工程施工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施工测量
- 11.3 混凝土结构施工
- 11.4 钢结构施工
- 11.5 预应力施工
- 11.6 施工安全
- 12 结构工程质量验收与评定
- 12.1 工程验收
- 12.2 结构工程的质量验评划分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