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5 水泵机组布置
6.5.1 水泵机组的布置应满足设备的运行、维护、安装和检修要求。
6.5.2 卧式水泵及小型立式离心泵机组的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排布置时,相邻两个机组及机组至墙壁间的净距:电动机容量不大于55kW时,不应小于1.0m;电动机容量大于55kW时,不应小于1.2m;当机组进出水管道不在同一平面轴线上时,相邻机组进、出水管道间净距不应小于0.6m;
2 双排布置时,进、出水管道与相邻机组间的净距宜为0.6m~1.2m;
3 当考虑就地检修时,应保证泵轴和电动机转子在检修时能拆卸;
4 地下式泵房或活动式取水泵房以及电动机容量小于20kW时,水泵机组间距可适当减小。
6.5.3 混流泵、轴流泵及大型立式离心泵机组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5m,并应满足水泵吸水进水流道的布置要求。当水泵电机采用风道抽风降温时,相邻两台电动机风道盖板间的水平净距不应小于1.5m。
6.5.4 靠近泵房设备入口端的机组与墙壁之间的水平距离应满足设备运输、吊装以及楼梯、交通通道布置的要求。
6.5.5 水泵高程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较小汽蚀余量的水泵采用自灌或非自灌充水布置方式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气蚀余量大、高原低气压地区或要求起动快的大型水泵,应采用自灌充水布置方式;
2 各种运行工况下水泵的可用气蚀余量应大于必须气蚀余量;
3 湿式安装的潜水泵最低水位应满足电机干运转的要求。
条文说明
6.5.1 机组布置直接影响到泵房的结构尺寸,对安装、检修、运行、维护有很大的影响。
6.5.2 水泵机组布置时,除满足其构造尺寸的需要外,还要考虑满足操作和检修的最小净距。由于在就地拆卸电动机转子时,电动机也需移位,因此规定了考虑就地检修时,应保证泵轴和电动机转子在检修时能拆卸。在机组一侧,设水泵机组宽度加0.5m的通道。
设备布置应整齐、美观、紧凑、合理。
考虑到地下式泵房平面尺寸的限制,以及对于小容量电机,水泵机组的间距可适当减小。
6.5.3 影响立式机组段尺寸的主要因素是水泵进水流道尺寸及电动机风道盖板尺寸。在进行泵房布置时,首先要满足上述尺寸的要求。
6.5.4 靠近泵房设备入口端的机组与墙壁之间的距离主要考虑水泵、电动机吊装的要求。有空气冷却器时,还要考虑空气冷却器的吊装,需要布置楼梯时,可以兼顾其需要。
6.5.5 水泵机组高程对泵房的结构深度和土建整体造价影响很大,在相同的进水水位条件下,采用自灌或非自灌充水布置方式是水泵高程布置的决定因素。通常采用自灌充水布置方便生产运行,但泵房深度和建设投资大,采用非自灌充水布置则反之。故应做综合比较确定。此外,还应对各种运行工况下的水泵可用汽蚀余量(依据水泵叶轮基线与最低水位的距离计算所得)能否大于水泵运行时的必须汽蚀余量(随水泵运行流量增大而增大)进行多工况分析核算。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给水系统
- 4 设计水量
- 5 取水
- 5.1 水源选择
- 5.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 5.3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 6 泵房
- 6.1 一般规定
- 6.2 泵房前池、吸水池(井)与水泵吸水条件
- 6.3 水泵进出水管道
- 6.4 起重设备
- 6.5 水泵机组布置
- 6.6 泵房布置
- 7 输配水
- 7.1 一般规定
- 7.2 水力计算
- 7.3 长距离输水
- 7.4 管道布置和敷设
- 7.5 管渠材料及附属设施
- 7.6 调蓄构筑物
- 8 水厂总体设计
- 9 水处理
- 9.1 一般规定
- 9.2 预处理
- 9.3 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配
- 9.4 混凝、沉淀和澄清
- 9.5 过滤
- 9.6 地下水除铁和除锰
- 9.7 除氟
- 9.8 除砷
- 9.9 消毒
- 9.10 臭氧氧化
- 9.11 颗粒活性炭吸附
- 9.12 中空纤维微滤、超滤膜过滤
- 9.13 水质稳定处理
- 10 净水厂排泥水处理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工艺流程
- 10.3 调节
- 10.4 浓缩
- 10.5 平衡
- 10.6 脱水
- 10.7 排泥水回收利用
- 10.8 泥饼处置和利用
- 11 应急供水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应急水源
- 11.3 应急净水
- 12 检测与控制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在线检测
- 12.3 控制
- 12.4 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
- 12.5 监控系统
- 12.6 供水信息系统
- 附录A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水力 计算参数(n、Ch、△)值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