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5 平衡
10.5.1 脱水工序之前应设置平衡池,平衡池不宜少于2个(格)。
10.5.2 平衡池的容积应在排泥水处理系统设计运行工况的条件下,通过24h为周期的各时段入流和出流的流量平衡分析,考虑一定的超过设计保证率的超量泥量和安全余量后确定。
10.5.3 平衡池宜采用圆形或方形,池内应设置匀质防淤设施。
10.5.4 平衡池的进、出泥管管径不应小于150mm。当无法满足时,应设管道冲洗设施。
条文说明
10.5.1 通常情况下,浓缩池排泥与脱水设备的工作时机、持续时间、出流和入流流量并不一致。此外,浓缩池排泥一次排泥周期内的浓度也会有一定的变化,因此在浓缩池排泥与脱水设备设置平衡池,可起到平衡流量和稳定脱水设备的进泥浓度的作用。
10.5.2 平衡池的入流来自浓缩池排泥,出流对象则是脱水设备,其入流和出流的时机、持续时间和流量变化较大。通常情况下,浓缩池排泥和脱水设备工作时机与持续时间是以日为周期来设计。因此应按浓缩池排泥和脱水设备设计运行工况,进行24h为周期的各时段入流和出流的流量平衡计算分析,并考虑一定的余量后确定。根据目前国内外已建净水厂排泥水处理设施的情况,若采用重力浓缩池进行浓缩,调节容积相对较大,应付原水浊度及水量变化的能力较强,平衡池的容积可小一些;若采用调节容积较小的斜板浓缩或离心浓缩,则平衡池容积宜大一些。
10.5.3 采用圆形或方形有利于匀质防淤设备的合理布置。池中设潜水或立式搅拌机等匀质防淤设备,主要用以保持浓缩污泥的浓度稳定和防止池底积泥。
10.5.4 排泥管管径的确定应满足不淤流速的要求。当排泥水处理规模较小时,为满足不淤流速要求,所选管径可能小于本条规定的最小管径,为防止出现因管径过小而淤塞管道,应设置管道冲洗设施。通常可采用厂用水作为冲洗水源。
10.5.2 平衡池的入流来自浓缩池排泥,出流对象则是脱水设备,其入流和出流的时机、持续时间和流量变化较大。通常情况下,浓缩池排泥和脱水设备工作时机与持续时间是以日为周期来设计。因此应按浓缩池排泥和脱水设备设计运行工况,进行24h为周期的各时段入流和出流的流量平衡计算分析,并考虑一定的余量后确定。根据目前国内外已建净水厂排泥水处理设施的情况,若采用重力浓缩池进行浓缩,调节容积相对较大,应付原水浊度及水量变化的能力较强,平衡池的容积可小一些;若采用调节容积较小的斜板浓缩或离心浓缩,则平衡池容积宜大一些。
10.5.3 采用圆形或方形有利于匀质防淤设备的合理布置。池中设潜水或立式搅拌机等匀质防淤设备,主要用以保持浓缩污泥的浓度稳定和防止池底积泥。
10.5.4 排泥管管径的确定应满足不淤流速的要求。当排泥水处理规模较小时,为满足不淤流速要求,所选管径可能小于本条规定的最小管径,为防止出现因管径过小而淤塞管道,应设置管道冲洗设施。通常可采用厂用水作为冲洗水源。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给水系统
- 4 设计水量
- 5 取水
- 5.1 水源选择
- 5.2 地下水取水构筑物
- 5.3 地表水取水构筑物
- 6 泵房
- 6.1 一般规定
- 6.2 泵房前池、吸水池(井)与水泵吸水条件
- 6.3 水泵进出水管道
- 6.4 起重设备
- 6.5 水泵机组布置
- 6.6 泵房布置
- 7 输配水
- 7.1 一般规定
- 7.2 水力计算
- 7.3 长距离输水
- 7.4 管道布置和敷设
- 7.5 管渠材料及附属设施
- 7.6 调蓄构筑物
- 8 水厂总体设计
- 9 水处理
- 9.1 一般规定
- 9.2 预处理
- 9.3 混凝剂和助凝剂的投配
- 9.4 混凝、沉淀和澄清
- 9.5 过滤
- 9.6 地下水除铁和除锰
- 9.7 除氟
- 9.8 除砷
- 9.9 消毒
- 9.10 臭氧氧化
- 9.11 颗粒活性炭吸附
- 9.12 中空纤维微滤、超滤膜过滤
- 9.13 水质稳定处理
- 10 净水厂排泥水处理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工艺流程
- 10.3 调节
- 10.4 浓缩
- 10.5 平衡
- 10.6 脱水
- 10.7 排泥水回收利用
- 10.8 泥饼处置和利用
- 11 应急供水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应急水源
- 11.3 应急净水
- 12 检测与控制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在线检测
- 12.3 控制
- 12.4 计算机控制管理系统
- 12.5 监控系统
- 12.6 供水信息系统
- 附录A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水力 计算参数(n、Ch、△)值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