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1 设计流量
4.1.1 灌溉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灌溉区域水量平衡计算成果,按满足灌溉设计保证率所需时段的最大平均提水流量确定。
4.1.2 排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排水要求计算确定,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通过排水河道直接排除涝区涝水的泵站,宜采用产汇流方法、排涝模数经验公式法、平均排除法、水量平衡法、河网水力学模型法等方法确定;
2 从蓄涝区向外排水的泵站,应根据设计暴雨、相应蓄涝区的入流过程线和设计排涝历时进行调蓄计算,以最大出流流量作为设计流量;
3 对既排涝区涝水又排蓄涝区积水的泵站,可先排涝区涝水、后排蓄涝区积水,按本条第1款、第2款方法分别计算排涝流量,以其大者作为设计流量;
4 闸站结合的排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按充分利用排水闸自流抢排、余水由排水泵站抽排的原则确定;
5 对有排渍要求的涝区,总的设计排水流量为设计排涝流量和设计排渍流量之和,设计排渍流量可根据排渍模数与排渍面积计算确定;
6 城市排水泵站设计流量可根据设计综合生活污水量、工业废水量和雨水量等计算确定。
4.1.3 工业与城镇供水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设计水平年、设计保证率、供水对象的用水量、城镇供水的时变化系数、日变化系数、调蓄容积等综合确定。
条文说明
4.1.1 灌溉泵站设计流量应根据灌区规划确定。在江河提水的提灌泵站以取水断面的来水量和灌区需水量进行平衡,提取地下水的提灌泵站以水井的出水量和灌区需水量进行平衡。灌溉需水量和需水过程应根据灌溉面积、种植结构、灌溉制度和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确定。由于水泵提水需耗用一定的电能,对提水灌区输水渠道的防渗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灌溉泵站输水渠道渠系水利用系数的取用可高于自流灌区。灌溉泵站机组的日开机小时数应根据灌区作物的灌溉要求及机电设备运行条件确定,一般可取24h。
对于提蓄结合灌区或井渠结合灌区,在计算确定泵站设计流量时,还应考虑灌区调蓄工程和地下水补水作用,以减少泵站的装机功率。
4..1.2 排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根据排水区规划确定。对主要服务于农作物的排水泵站,其排涝和排渍设计流量的计算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和现行行业标准《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治涝标准》SL723的有关规定。对城镇、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排水泵站,其设计流量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
4.1.3 工业与城镇供水泵站设计流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的有关规定。不同部门对供水对象的用水量预测方法不同,同一用水户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主要预测方法有定额法、趋势法、弹性系数法、人均综合用水量法等。对各种方法的预测成果,需要进行相互比较和检验,并与类似地区进行对比,合理采用。
对于提蓄结合灌区或井渠结合灌区,在计算确定泵站设计流量时,还应考虑灌区调蓄工程和地下水补水作用,以减少泵站的装机功率。
4..1.2 排水泵站的设计流量应根据排水区规划确定。对主要服务于农作物的排水泵站,其排涝和排渍设计流量的计算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GB50288和现行行业标准《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治涝标准》SL723的有关规定。对城镇、工业企业及居住区的排水泵站,其设计流量的计算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
4.1.3 工业与城镇供水泵站设计流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标准》GB50013的有关规定。不同部门对供水对象的用水量预测方法不同,同一用水户也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主要预测方法有定额法、趋势法、弹性系数法、人均综合用水量法等。对各种方法的预测成果,需要进行相互比较和检验,并与类似地区进行对比,合理采用。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4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
- 下一节:4.2 特征水位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泵站等级及标准
- 4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
- 4.1 设计流量
- 4.2 特征水位
- 4.3 特征扬程
- 5 站址选择
- 5.1 一般规定
- 5.2 泵站站址选择
- 6 总体布置
- 6.1 一般规定
- 6.2 泵站布置形式
- 7 泵房
- 7.1 泵房布置
- 7.2 防渗排水设计
- 7.3 稳定分析
- 7.4 地基计算及处理
- 7.5 主要结构计算
- 7.6 结构抗震设计及措施
- 8 进出水建筑物
- 8.1 引渠
- 8.2 前池及进水池
- 8.3 出水管道
- 8.4 出水池及压力水箱
- 9 其他形式泵站
- 9.1 一般规定
- 9.2 竖井式泵站
- 9.3 缆车式泵站
- 9.4 浮船式泵站
- 9.5 潜水泵站
- 9.6 潜没式泵站
- 10 水力机械及辅助设备
- 10.1 主泵
- 10.2 进出水流道
- 10.3 进水管道及泵房内出水管道
- 10.4 过渡过程及产生危害的防护
- 10.5 真空及充水系统
- 10.6 排水系统
- 10.7 供水系统
- 10.8 压缩空气系统
- 10.9 供油系统
- 10.10 水力监测系统
- 10.11 起重设备
- 10.1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0.13 水力机械设备布置
- 10.14 机修设备
- 11 电气
- 11.1 供电系统
- 11.2 电气主接线
- 11.3 主电动机选择
- 11.4 主变压器选择
- 11.5 高压配电装置选择
- 11.6 无功功率补偿
- 11.7 站用电
- 11.8 室内外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及电缆敷设
- 11.9 电气设备的防火
- 11.10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
- 11.11 照明
- 11.1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 11.13 计算机监控系统
- 11.14 视频监视系统
- 11.15 信息管理系统
- 11.16 测量表计装置
- 11.17 操作电源
- 11.18 通信
- 11.19 电气试验设备
- 11.20 电气节能
- 12 闸门、拦污栅及启闭设备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拦污栅及清污机
- 12.3 拍门及快速闸门
- 12.4 启闭设备
- 13 泵站更新改造设计
- 13.1 一般规定
- 13.2 泵站建筑物
- 13.3 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
- 14 工程安全监测
- 附录A 泵站稳定分析有关参数
- 附录B 快速闸门闭门速度及撞击力近似计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