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8 压缩空气系统
10.8.1 泵站应根据机组的结构和要求,设置油压装置、检修、防冻吹冰、密封围带、破坏真空及机组制动等用气的压缩空气系统。
10.8.2 压缩空气系统应满足各用气设备的用气量、工作压力及相对湿度的要求,根据需要可分别设置中压和低压系统。
10.8.3 中压空气压缩机宜设2台,总容量可按2h内将1台油压装置的压力油罐充气至额定工作压力值确定。
10.8.4 低压系统宜设2台空气压缩机互为备用,或以中压系统减压作为备用。
10.8.5 空气压缩机宜按自动操作设计,储气罐上应设与空气压缩机容量、排气压力相适应的安全阀、排污阀及压力信号装置。
10.8.6 空气压缩机和储气罐宜设于单独的房间内,且宜远离中央控制室,并应根据需要采取减振和隔音措施。主供气管道应有坡度,并在最低处装设集水器和放水阀。压缩空气系统中可设置空气干燥机、空气过滤器以及气水分离器等设施。
10.8.7 空气压缩机排气量的选择应考虑海拔的影响。供气管直径应按空气压缩机、储气罐、用气设备的接口要求,并结合经验选取。
条文说明
10.8.1 水泵机组的制动方式主要有电气制动和气压制动两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产生反向电磁力矩使电机停止转动的电气制动方式,逐步代替了气压制动器抱轴产生的机械磨损、撞击使电机停止转动的制动方式。电气制动对设备损伤小,能实现快速停机。因此,机组气压制动的应用已越来越少。
10.8.2 根据压力容器的有关等级划分标准,低压系统压力为0.1MPa~1.6MPa(不含1.6MPa);中压系统压力为1.6MPa~10MPa(不含10MPa);高压系统压力为10MPa~100MPa(不含100MPa)。
目前泵站工程中,检修、防冻吹冰、密封围带、破坏真空及机组制动等多采用0.6MPa~0.8MPa的空气压力,其系统为低压系统;轴流泵或混流泵的叶片调节油压装置多采用4.0MPa和6.3MPa的空气压力,其系统为中压系统。泵站工程不宜选用10MPa以上的高压压缩空气系统。
10.8.4 若不设置制动用气,低压系统可不设储气罐,维护检修用气宜由空气压缩机的连续工作来满足,空气压缩机的生产率应按可能同时工作的风动工具用气量计算,不考虑其他用户同时用气。若设置制动用气,低压系统应设储气罐,其总容积可按全部机组同时制动的总耗气量及最低允许压力确定,空气压缩机的容量可按15min~20min恢复储气罐额定压力确定。
若站内必须设中压系统,而低压系统用气量又不大时,低压用气可由中压系统减压供给,此时可不设低压空压机,但必须设低压储气罐。中低压系统之间可用管路连接,通过减压阀或手动阀减压后向低压气系统供气,但应设安全阀,确保低压系统的安全。
10.8.7 由于海拔对大气压力有影响,故在选择空气压缩机时应考虑海拔的影响。
10.8.2 根据压力容器的有关等级划分标准,低压系统压力为0.1MPa~1.6MPa(不含1.6MPa);中压系统压力为1.6MPa~10MPa(不含10MPa);高压系统压力为10MPa~100MPa(不含100MPa)。
目前泵站工程中,检修、防冻吹冰、密封围带、破坏真空及机组制动等多采用0.6MPa~0.8MPa的空气压力,其系统为低压系统;轴流泵或混流泵的叶片调节油压装置多采用4.0MPa和6.3MPa的空气压力,其系统为中压系统。泵站工程不宜选用10MPa以上的高压压缩空气系统。
10.8.4 若不设置制动用气,低压系统可不设储气罐,维护检修用气宜由空气压缩机的连续工作来满足,空气压缩机的生产率应按可能同时工作的风动工具用气量计算,不考虑其他用户同时用气。若设置制动用气,低压系统应设储气罐,其总容积可按全部机组同时制动的总耗气量及最低允许压力确定,空气压缩机的容量可按15min~20min恢复储气罐额定压力确定。
若站内必须设中压系统,而低压系统用气量又不大时,低压用气可由中压系统减压供给,此时可不设低压空压机,但必须设低压储气罐。中低压系统之间可用管路连接,通过减压阀或手动阀减压后向低压气系统供气,但应设安全阀,确保低压系统的安全。
10.8.7 由于海拔对大气压力有影响,故在选择空气压缩机时应考虑海拔的影响。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泵站等级及标准
- 4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
- 4.1 设计流量
- 4.2 特征水位
- 4.3 特征扬程
- 5 站址选择
- 5.1 一般规定
- 5.2 泵站站址选择
- 6 总体布置
- 6.1 一般规定
- 6.2 泵站布置形式
- 7 泵房
- 7.1 泵房布置
- 7.2 防渗排水设计
- 7.3 稳定分析
- 7.4 地基计算及处理
- 7.5 主要结构计算
- 7.6 结构抗震设计及措施
- 8 进出水建筑物
- 8.1 引渠
- 8.2 前池及进水池
- 8.3 出水管道
- 8.4 出水池及压力水箱
- 9 其他形式泵站
- 9.1 一般规定
- 9.2 竖井式泵站
- 9.3 缆车式泵站
- 9.4 浮船式泵站
- 9.5 潜水泵站
- 9.6 潜没式泵站
- 10 水力机械及辅助设备
- 10.1 主泵
- 10.2 进出水流道
- 10.3 进水管道及泵房内出水管道
- 10.4 过渡过程及产生危害的防护
- 10.5 真空及充水系统
- 10.6 排水系统
- 10.7 供水系统
- 10.8 压缩空气系统
- 10.9 供油系统
- 10.10 水力监测系统
- 10.11 起重设备
- 10.1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0.13 水力机械设备布置
- 10.14 机修设备
- 11 电气
- 11.1 供电系统
- 11.2 电气主接线
- 11.3 主电动机选择
- 11.4 主变压器选择
- 11.5 高压配电装置选择
- 11.6 无功功率补偿
- 11.7 站用电
- 11.8 室内外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及电缆敷设
- 11.9 电气设备的防火
- 11.10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
- 11.11 照明
- 11.1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 11.13 计算机监控系统
- 11.14 视频监视系统
- 11.15 信息管理系统
- 11.16 测量表计装置
- 11.17 操作电源
- 11.18 通信
- 11.19 电气试验设备
- 11.20 电气节能
- 12 闸门、拦污栅及启闭设备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拦污栅及清污机
- 12.3 拍门及快速闸门
- 12.4 启闭设备
- 13 泵站更新改造设计
- 13.1 一般规定
- 13.2 泵站建筑物
- 13.3 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
- 14 工程安全监测
- 附录A 泵站稳定分析有关参数
- 附录B 快速闸门闭门速度及撞击力近似计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