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13 水力机械设备布置
10.13.1 泵房水力机械设备布置应满足设备运行、维护、安装和检修的要求,并做到整齐、美观。
10.13.2 立式泵机组的间距应考虑下列因素:
1 电动机风道盖板外径与不小于1.5m宽的运行通道的尺寸总和;
2 进水流道最大宽度与相邻流道之间的闸墩厚度的尺寸总和。
10.13.3 机组段长度应按本标准第10.13.2条的规定确定。当泵房分缝或需放置辅助设备时,可适当加大。
10.13.4 卧式和斜式泵进水管中心线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列布置时,相邻机组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m~2.0m;
2 双列布置时,管道与相邻机组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2m~1.5m;
3 就地检修的电动机应满足转子抽芯的要求;
4 应满足进水喇叭管布置、管道阀门布置及水工布置的要求。
10.13.5 边机组段长度应满足设备吊装以及楼梯、交通道布置的要求。
10.13.6 安装间长度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立式机组应满足一台机组安装或扩大性大修的要求。机组检修应充分利用机组间的空地。在安装间,除了放置电动机转子外,尚应留有运输最重件的汽车进入泵房的场地,长度可取1.0倍~1.5倍机组段长度。
2 卧式和斜式机组应满足设备进入泵房的要求,但不宜小于5.0m。
10.13.7 主泵房宽度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对于立式机组,主泵房宽度应由电动机或风道最大尺寸、上下游侧设备布置及吊装、上下游侧运行维护通道所要求的尺寸确定。电动机层和水泵层的上下游侧均应有运行维护通道,其净宽不宜小于1.5m;当一侧布置有操作盘柜时,其净宽不宜小于2.0m。水泵层的运行通道还应满足设备搬运的要求。
2 对于卧式和斜式机组,主泵房宽度应根据水泵、阀门和所配置的其他管件尺寸,并满足设备安装、检修以及运行维护通道或交通道布置的要求确定。
10.13.8 主泵房电动机层以上净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立式机组应满足水泵轴或电动机转子连轴的吊运要求,如果叶轮调节机构为机械操作,还应满足调节杆吊装的要求;
2 卧式和斜式机组应满足水泵或电动机整体吊运或从运输设备上整体装卸的要求;
3 起重机最高点与屋面大梁底部距离不应小于0.3m。
10.13.9 吊运设备与固定物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刚性吊具时,垂直方向不应小于0.3m;采用柔性吊具时,垂直方向不应小于0.5m;
2 水平方向不应小于0.4m;
3 主变压器检修时,其抽芯所需的高度不得作为确定主泵房高度的依据,起吊高度不足时,应设变压器检修坑。
10.13.10 水泵层净高不宜小于4.0m,排水泵室净高不宜小于2.4m,排水廊道净高不宜小于2.2m。空气压缩机室净高应大于储气罐总高度,且不应低于3.5m,并有足够的泄压面积。
10.13.11 在大型卧式和斜式机组的四周应设工作平台,平台通道宽度不宜小于1.2m。
10.13.12 装有立式机组的主泵房应有直通水泵层的吊物孔,其尺寸应能满足水泵层所有可能的设备和部件吊运的要求。
10.13.13 在泵房的适当位置应预埋便于设备搬运或检修的挂环以及架设检修平台所需要的构件。
条文说明
10.13.1 水力机械设备布置直接影响到泵房的结构尺寸,设备布置的合理与否还对运行、维护、安装、检修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水力机械设备布置时,除满足其结构尺寸的需要外,还要兼顾到以下几方面:
(1)满足设备运行、维护的要求。有操作要求的设备,应留有足够的操作距离。只需要巡视检查的设备,应有不小于1.2m~1.5m的运行维护通道。为便于其他设备的事故处理,需要考虑比较方便的全厂性通道。
(2)满足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在设备的安装位置,应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保证设备能顺利地安装或拆卸。需要将设备吊至安装间或其他地区检修时,既要满足吊运的要求,又要满足设备安放及检修工作的需要。
(3)设备布置应整齐、美观、合理。
10.13.2 影响立式泵机组段尺寸的主要因素是水泵进水流道尺寸及电动机风道盖板尺寸。在进行泵房布置时,首先要满足上述尺寸的要求,并保证两台电动机风道盖板间有不小于1.5m的净距。
10.13.4 卧式和斜式机组电动机抽芯有多种方式。如果就地抽芯,往往需加大机组间距,增大泵房投资。多数情况是将电动机定子与转子一起吊至安装间或其他空地进行抽芯。
10.13.5 边机组段长度主要考虑电动机吊装的要求。有空气冷却器时,还要考虑空气冷却器的吊装。在边机组段需要布置楼梯时,可以兼顾其需要。
10.13.6 安装间长度主要决定于机组检修的需要。立式机组在安装间放置的大件主要有电动机转子、上机架、水泵叶轮等。如果电动机层布置的辅助设备和控制保护设备比较少,有足够的空地放置上机架及水泵叶轮,可在安装间只放置电动机转子,并留有汽车开进泵房所必需的场地,即能满足机组检修的要求。
卧式和斜式机组一般都在机组旁检修,安装间只作电动机转子抽芯或从泵轴上拆卸叶轮之用,利用率比较低,其长度只需满足设备进出入泵房的要求即可。
10.13.7 主泵房宽度除应满足设备的结构尺寸需要外,只需满足各层所必需的运行维护通道即可。卧式和斜式机组的运行维护通道可以在进出水管上部布置,其高度应满足管道安装、检修的需要。
10.13.8 主泵房高度主要决定于设备吊运的要求。立式水泵最长部件是水泵轴,主泵房高度往往由泵轴的吊运决定。如果水泵叶轮采用机械操作,则主泵房高度需考虑调节机构操作杆的安装要求。
10.13.11 大型卧式和斜式水泵及电动机轴中心线高程距水泵层地面比较高,在中心线高程或稍低于中心线高程位置,设置工作平台,以利于轴承的运行维护、泵盖拆卸及叶轮的检查。目前有不少泵站在轴中心线高程设一运行、维护、检修层,或在机组四周加一平台,效果比较好,受到运行人员的欢迎。
10.13.12 下拆式机组的导叶体需要运至水泵层的吊物孔起吊,此时吊物孔尺寸应考虑导叶体吊运的要求。
(1)满足设备运行、维护的要求。有操作要求的设备,应留有足够的操作距离。只需要巡视检查的设备,应有不小于1.2m~1.5m的运行维护通道。为便于其他设备的事故处理,需要考虑比较方便的全厂性通道。
(2)满足设备安装、检修的要求。在设备的安装位置,应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保证设备能顺利地安装或拆卸。需要将设备吊至安装间或其他地区检修时,既要满足吊运的要求,又要满足设备安放及检修工作的需要。
(3)设备布置应整齐、美观、合理。
10.13.2 影响立式泵机组段尺寸的主要因素是水泵进水流道尺寸及电动机风道盖板尺寸。在进行泵房布置时,首先要满足上述尺寸的要求,并保证两台电动机风道盖板间有不小于1.5m的净距。
10.13.4 卧式和斜式机组电动机抽芯有多种方式。如果就地抽芯,往往需加大机组间距,增大泵房投资。多数情况是将电动机定子与转子一起吊至安装间或其他空地进行抽芯。
10.13.5 边机组段长度主要考虑电动机吊装的要求。有空气冷却器时,还要考虑空气冷却器的吊装。在边机组段需要布置楼梯时,可以兼顾其需要。
10.13.6 安装间长度主要决定于机组检修的需要。立式机组在安装间放置的大件主要有电动机转子、上机架、水泵叶轮等。如果电动机层布置的辅助设备和控制保护设备比较少,有足够的空地放置上机架及水泵叶轮,可在安装间只放置电动机转子,并留有汽车开进泵房所必需的场地,即能满足机组检修的要求。
卧式和斜式机组一般都在机组旁检修,安装间只作电动机转子抽芯或从泵轴上拆卸叶轮之用,利用率比较低,其长度只需满足设备进出入泵房的要求即可。
10.13.7 主泵房宽度除应满足设备的结构尺寸需要外,只需满足各层所必需的运行维护通道即可。卧式和斜式机组的运行维护通道可以在进出水管上部布置,其高度应满足管道安装、检修的需要。
10.13.8 主泵房高度主要决定于设备吊运的要求。立式水泵最长部件是水泵轴,主泵房高度往往由泵轴的吊运决定。如果水泵叶轮采用机械操作,则主泵房高度需考虑调节机构操作杆的安装要求。
10.13.11 大型卧式和斜式水泵及电动机轴中心线高程距水泵层地面比较高,在中心线高程或稍低于中心线高程位置,设置工作平台,以利于轴承的运行维护、泵盖拆卸及叶轮的检查。目前有不少泵站在轴中心线高程设一运行、维护、检修层,或在机组四周加一平台,效果比较好,受到运行人员的欢迎。
10.13.12 下拆式机组的导叶体需要运至水泵层的吊物孔起吊,此时吊物孔尺寸应考虑导叶体吊运的要求。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10.1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下一节:10.14 机修设备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泵站等级及标准
- 4 泵站主要设计参数
- 4.1 设计流量
- 4.2 特征水位
- 4.3 特征扬程
- 5 站址选择
- 5.1 一般规定
- 5.2 泵站站址选择
- 6 总体布置
- 6.1 一般规定
- 6.2 泵站布置形式
- 7 泵房
- 7.1 泵房布置
- 7.2 防渗排水设计
- 7.3 稳定分析
- 7.4 地基计算及处理
- 7.5 主要结构计算
- 7.6 结构抗震设计及措施
- 8 进出水建筑物
- 8.1 引渠
- 8.2 前池及进水池
- 8.3 出水管道
- 8.4 出水池及压力水箱
- 9 其他形式泵站
- 9.1 一般规定
- 9.2 竖井式泵站
- 9.3 缆车式泵站
- 9.4 浮船式泵站
- 9.5 潜水泵站
- 9.6 潜没式泵站
- 10 水力机械及辅助设备
- 10.1 主泵
- 10.2 进出水流道
- 10.3 进水管道及泵房内出水管道
- 10.4 过渡过程及产生危害的防护
- 10.5 真空及充水系统
- 10.6 排水系统
- 10.7 供水系统
- 10.8 压缩空气系统
- 10.9 供油系统
- 10.10 水力监测系统
- 10.11 起重设备
- 10.1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0.13 水力机械设备布置
- 10.14 机修设备
- 11 电气
- 11.1 供电系统
- 11.2 电气主接线
- 11.3 主电动机选择
- 11.4 主变压器选择
- 11.5 高压配电装置选择
- 11.6 无功功率补偿
- 11.7 站用电
- 11.8 室内外主要电气设备布置及电缆敷设
- 11.9 电气设备的防火
- 11.10 过电压保护及接地装置
- 11.11 照明
- 11.12 继电保护及安全自动装置
- 11.13 计算机监控系统
- 11.14 视频监视系统
- 11.15 信息管理系统
- 11.16 测量表计装置
- 11.17 操作电源
- 11.18 通信
- 11.19 电气试验设备
- 11.20 电气节能
- 12 闸门、拦污栅及启闭设备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拦污栅及清污机
- 12.3 拍门及快速闸门
- 12.4 启闭设备
- 13 泵站更新改造设计
- 13.1 一般规定
- 13.2 泵站建筑物
- 13.3 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
- 14 工程安全监测
- 附录A 泵站稳定分析有关参数
- 附录B 快速闸门闭门速度及撞击力近似计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