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6 穿透支承连接的木纤维板、纤维水泥板
6.6.1 穿透支承连接的木纤维板和纤维水泥板面板应采用不锈钢螺钉、螺栓、不锈钢开口型平圆头抽芯铆钉或钉芯材为不锈钢的开口型平圆头抽芯铆钉固定。螺栓、螺钉和抽芯铆钉的直径不应小于5mm。
6.6.2 穿透支承连接的木纤维板和纤维水泥板支承连接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木纤维板幕墙面板的连接点到板边的距离不宜小于20mm,且不宜大于80mm或10倍板厚;纤维水泥板边缘连接点的位置,平行于支撑框架方向到板边的距离不宜小于80mm,垂直于支撑框架方向到板边的距离不宜小于30mm,且不宜大于160mm。
2 支承连接点应分为紧固点和滑动点,紧固点和滑动点的设置应满足板材变形的要求,连接点间的最大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木纤维板连接点最大间距应符合表6.6.2的规定:
表6.6.2 木纤维板连接点最大间距
2) 8mm厚纤维水泥板的连接点间距不宜大于800mm,12mm厚纤维水泥板的连接点间距不宜大于1000mm。
6.6.3 在风荷载或垂直于板面方向地震作用下,穿透支承连接的木纤维板和纤维水泥板面板的抗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穿透支承连接的木纤维板和纤维水泥板面板的最大弯曲应力标准值,宜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四点对称布置穿透支承连接的矩形面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σwk、σEk——分别为风荷载、地震作用下面板的最大弯曲应力标准值(N/m㎡);
wk、qEk——分别为垂直于面板平面的风荷载、地震作用标准值(N/m㎡);
a0、b0——支承点间的距离(mm),a0≤b0;
te——面板的计算厚度(mm),按本规范第6.1.7条规定确定;
m——弯矩系数,可由支承点间的距离比a0/b0和材料的泊松比ν,按本规范表6.2.1查取;
θ——参数;
E——弹性模量(N/m㎡),可按本规范第5.2.10条规定采用;
η——折减系数,木纤维板可由参数θ按表6.6.3采用,纤维水泥板取1.0。
2 面板中由各种荷载和作用产生的最大弯曲应力标准值应按本规范第5.4.1条的规定进行组合。组合后的弯曲应力设计值不应大于面板材料的抗弯强度设计值f。
表6.6.3 折减系数η
6.6.4 在垂直于面板的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木纤维板和纤维水泥板面板的挠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穿透支承连接的木纤维板和纤维水泥板面板产生的挠度,宜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四点对称布置穿透支承连接的矩形面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df——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面板的最大挠度值(mm);
wk——垂直于面板平面的风荷载标准值(N/m㎡);
b——支承点间面板的长边边长(mm);
te——面板的计算厚度(mm),按本规范第6.1.7条确定;
μ——挠度系数,可由支承点间面板短边与长边边长之比a0/b0查表:木纤维板按表6.6.4采用,纤维水泥板按表6.4.3采用;
η——折减系数,木纤维板可由参数θ按本规范表6.6.3采用,纤维水泥板取1.0;
ν——泊松比,可按本规范第5.2.11条采用;
D——面板的刚度(N/mm)。
2 在风荷载标准值作用下,四点支承木纤维板的挠度限值df,lim宜按其支承点间长边边长的1/60采用,四点支承纤维水泥板的挠度限值df,lim宜按其支承点间长边边长的1/250采用。
表6.6.4 四点支承矩形木纤维板挠度系数
6.6.5 木纤维板和纤维水泥板穿透连接的抗拉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在垂直于面板平面的风荷载或地震作用下,单个连接点的拉力标准值宜采用有限元方法分析计算。按周边对称布置的矩形面板,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
Nwk——垂直于面板的风荷载作用下单个连接点的拉力标准值(N);
NEk——垂直于面板的地震作用下单个连接点的拉力标准值(N);
wk、qEk——分别为垂直于面板平面的风荷载、地震作用标准值(N/m㎡);
n——连接点数量;
a、b——分别为矩形面板短边和长边的边长;
β——应力调整系数,可按表6.6.5采用。
表6.6.5 木纤维板和水泥纤维板穿透连接的应力调整系数β
2 穿透连接的拉力标准值应按本规范5.4.1条规定进行组合,组合的拉力设计值不应大于连接的受拉承载力设计值。
6.6.6 穿透连接点的受拉承载力应经试验确定,并符合下式规定:
式中:
N——按本规范第6.6.5条规定计算得到的单个连接点的拉力设计值(N);
P——实测所得单个连接点的受拉破坏力最小值(N);
gR——穿透连接受拉承载力分项系数,可取2.15。
顶部
- 上一节:6.5 背面预置螺母支承连接的石材蜂窝板
- 下一节:6.7 背面支承连接的木纤维板
目录导航
- 前言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材料
- 3.1 一般规定
- 3.2 铝合金型材
- 3.3 钢材
- 3.4 面板材料
- 3.5 连接件与紧固件
- 3.6 密封材料和粘结材料
- 3.7 其他材料
- 4 建筑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性能设计和检测要求
- 4.3 面板接缝设计
- 4.4 构造设计
- 4.5 防火、防雷设计
- 4.6 其他安全性设计
- 5 结构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材料力学性能与物理性能
- 5.3 荷载与作用
- 5.4 荷载及作用效应组合
- 5.5 连接设计
- 6 面板及其连接设计
- 6.1 一般规定
- 6.2 短挂件支承连接的瓷板、微晶玻璃板、陶板
- 6.3 通长挂件支承连接的瓷板、陶板、微晶玻璃板、纤维水泥板
- 6.4 背栓支承连接的瓷板、微晶玻璃板、纤维水泥板
- 6.5 背面预置螺母支承连接的石材蜂窝板
- 6.6 穿透支承连接的木纤维板、纤维水泥板
- 6.7 背面支承连接的木纤维板
- 7 支承结构设计
- 7.1 一般规定
- 7.2 横梁
- 7.3 立柱
- 8 加工制作
- 8.1 一般规定
- 8.2 铝型材
- 8.3 钢构件
- 8.4 瓷板、陶板、微晶玻璃板
- 8.5 石材蜂窝板
- 8.6 木纤维板
- 8.7 纤维水泥板
- 8.8 构件、组件检验
- 9 安装施工
- 9.1 一般规定
- 9.2 安装施工准备
- 9.3 预埋件、后锚固连接件
- 9.4 幕墙安装
- 9.5 安全规定
- 10 工程验收
- 10.1 一般规定
- 10.2 工程验收
- 11 保养和维修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检查与维修
- 11.3 清洗
- 附录A 石材蜂窝复合板等效弯曲刚度计算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