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3 混凝
5.3.1 混凝剂和助凝剂品种选择及其用量,应结合所选用的污水再生处理工艺流程,根据原水混凝沉淀试验结果或参照相似条件下的再生水厂运行经验,经综合比较确定。混凝剂和助凝剂调配及投加方式,加药间及药剂仓库设计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的有关规定。药剂仓库的固定储备量可按最大投药量的7d~15d用量确定。
5.3.2 投药混合可采用机械混合、水力混合或其他混合方式。混合时间宜为30s~60s,投药混合设施中平均速度梯度值宜大于500s-1~1000s-1。
5.3.3 絮凝池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隔板絮凝池的絮凝时间应为20min~30min;起端廊道流速应为0.5m/s~0.6m/s,逐渐降至末端的0.2m/s~0.3m/s。
2 折板絮凝池的絮凝时间应为15min~25min;前段流速应为0.25m/s~0.35m/s,中段流速应为0.15m/s~0.25m/s,末段流速应为0.10m/s~0.15m/s。
3 栅条(网格)絮凝池的絮凝时间应为15min~25min;前段流速应为0.14m/s~0.12m/s,过栅(过网)流速应为0.30m/s~0.25m/s,中段流速应为0.14m/s~0.12m/s,过栅(过网)流速应为0.25m/s~0.22m/s,末段流速应为0.14m/s~0.10m/s,末段应安放栅条(网格)。
4 机械絮凝池的絮凝时间应为15min~25min;搅拌机的转速应通过计算确定,并应可调,桨板边缘处的线速度应自第一级的0.5m/s逐渐降至末级的0.2m/s。絮凝池前端宜设除沫设施,后端宜设排泥设施。
5.3.1 关于混凝剂、助凝剂品种选择及其用量确定,混凝剂、助凝剂调配及投加方式,以及加药间及药剂仓库设计的原则规定。再生水厂与污水处理厂同时合并建设时,加药间、药剂仓库宜统一合建。
5.3.3 参照现行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 50013及部分再生利用工程实际运行数据,规定了四种絮凝构筑物的设计参数。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5.2 工艺流程
- 下一节:5.4 沉淀(澄清、气浮)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水源、水质和水量
- 4.1 水源
- 4.2 水质
- 4.3 设计水量
- 5 再生水厂
- 5.1 一般规定
- 5.2 工艺流程
- 5.3 混凝
- 5.4 沉淀(澄清、气浮)
- 5.5 化学除磷
- 5.6 介质过滤
- 5.7 曝气生物滤池
- 5.8 膜生物反应器
- 5.9 人工湿地
- 5.10 膜分离
- 5.11 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
- 5.12 消毒
- 6 输配水
- 6.1 一般规定
- 6.2 输配水管道
- 6.3 附属设施
- 7 安全防护和监测控制
- 7.1 安全防护
- 7.2 监测控制
- 附录A 再生水管道与其他管线及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B 再生水管道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