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9 人工湿地
5.9.1 采用人工湿地工艺提高再生水供水水质时,主要设计参数应通过试验或按相似条件下人工湿地的运行经验确定,无上述资料时,可按现行行业标准《污水自然处理工程技术规程》CJJ/T 54的有关规定确定。
5.9.2 人工湿地选种的植物应根据不同地域及气候条件确定。
5.9.3 宜就地取材选择人工湿地基质填料,并按过滤和透水要求确定合适的级配。
5.9.4 应在人工湿地底部和侧面进行防渗处理。
5.9.1 自然条件允许时,可采用人工湿地或自然湿地工艺对深度处理单元出水或二级处理出水进一步处理,提高再生水供水水质。工程化的人工湿地系统去除污染物的范围较为广泛,包括有机物、氮、磷、悬浮物、微量元素、病原体等,其净化机理十分复杂,综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的多种作用,由发达的植物根系及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的净化作用、填料床体的截留及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作用,实现对水的净化。
5.9.2 人工湿地宜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和景观效果的本土植物。
5.9.3 宜根据机械强度、孔隙率及比表面积、稳定性等因素,就地就近选择基质填料,并按使用功能要求确定合适的级配。
5.9.4 人工湿地底部和侧面可采用黏土层等进行防渗处理,防渗层的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8m/s。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5.8 膜生物反应器
- 下一节:5.10 膜分离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水源、水质和水量
- 4.1 水源
- 4.2 水质
- 4.3 设计水量
- 5 再生水厂
- 5.1 一般规定
- 5.2 工艺流程
- 5.3 混凝
- 5.4 沉淀(澄清、气浮)
- 5.5 化学除磷
- 5.6 介质过滤
- 5.7 曝气生物滤池
- 5.8 膜生物反应器
- 5.9 人工湿地
- 5.10 膜分离
- 5.11 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
- 5.12 消毒
- 6 输配水
- 6.1 一般规定
- 6.2 输配水管道
- 6.3 附属设施
- 7 安全防护和监测控制
- 7.1 安全防护
- 7.2 监测控制
- 附录A 再生水管道与其他管线及建(构)筑物之间的最小水平净距
- 附录B 再生水管道与其他管线最小垂直净距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