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3.2 地下水控制工程分类
3.2.1 地下水控制方法可划分为降水、隔水和回灌三类。各种地下水控制方法可单独或组合使用。
3.2.2 地下水控制可根据控制方法、工程环境限制要求、工程规模、地下水控制幅度、含水层特征、场地复杂程度,并结合基坑围护结构特点、开挖方法和工况等将地下水控制工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复杂三级。
3.2.3 地下水控制工程复杂程度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降水工程复杂程度可按表3.2.3-1确定;
2 隔水工程复杂程度可按表3.2.3-2确定;
3 当两种以上地下水控制方法组合使用时,应划分为复杂工程。
2 长宽比小于或等于20时为面状,大于20且小于或等于50时为条状,大于50时为线状;
3 场地复杂程度分类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确定。
2 场地复杂程度分类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确定。
3.2.4 地下水控制设计施工的安全等级应按表3.2.4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3.2.2 地下水控制可根据控制方法、工程环境限制要求、工程规模、地下水控制幅度、含水层特征、场地复杂程度,并结合基坑围护结构特点、开挖方法和工况等将地下水控制工程划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复杂三级。
3.2.3 地下水控制工程复杂程度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降水工程复杂程度可按表3.2.3-1确定;
2 隔水工程复杂程度可按表3.2.3-2确定;
3 当两种以上地下水控制方法组合使用时,应划分为复杂工程。
表3.2.3-1 降水工程复杂程度划分

注:1 降水工程复杂程度分类选择以工程环境、工程规模和降水深度为主要条件,符合主要条件之一即可,其他条件宜综合考虑;
2 长宽比小于或等于20时为面状,大于20且小于或等于50时为条状,大于50时为线状;
3 场地复杂程度分类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确定。
表3.2.3-2 隔水工程复杂程度分类

注:1 隔水工程复杂程度分类选择以工程环境和隔水深度为主要条件,符合主要条件之一即可,其他条件宜综合考虑;
2 场地复杂程度分类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确定。
3.2.4 地下水控制设计施工的安全等级应按表3.2.4分为一级、二级、三级。
表3.2.4 安全等级分类


条文说明
3.2.1 地下水控制包括降水、隔水帷幕和回灌三类,各类又有多种方法,针对不同的工程,可以单独和组合使用。
3.2.2 本条明确了地下水控制工程复杂程度分类原则。
3.2.3 本条明确了降水工程和隔水工程的复杂类型分类,对原规范相关表格进行了合并。水下工程降水风险大直接划分为复杂,不再分类;明确了两种以上地下水控制方法组合使用时,划分为复杂工程。地下水回灌难度大,且不单独使用,没有进行单独分类。
3.2.4 地下水控制设计施工的安全等级直接对应复杂程度。
3.2.2 本条明确了地下水控制工程复杂程度分类原则。
3.2.3 本条明确了降水工程和隔水工程的复杂类型分类,对原规范相关表格进行了合并。水下工程降水风险大直接划分为复杂,不再分类;明确了两种以上地下水控制方法组合使用时,划分为复杂工程。地下水回灌难度大,且不单独使用,没有进行单独分类。
3.2.4 地下水控制设计施工的安全等级直接对应复杂程度。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地下水控制工程分类
- 4 勘察
- 4.1 一般规定
- 4.2 勘察工作布置
- 4.3 水文地质试验
- 4.4 水文地质试验参数计算
- 4.5 特殊条件的勘察
- 5 降水
- 5.1 一般规定
- 5.2 降水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 5.3 降水设计计算
- 5.4 降水系统布设
- 5.5 降水施工
- 5.6 验收与运行维护
- 6 隔水帷幕
- 6.1 一般规定
- 6.2 隔水帷幕设计
- 6.3 隔水帷幕施工
- 6.4 验收与运行维护
- 7 回灌
- 7.1 一般规定
- 7.2 回灌设计
- 7.3 回灌施工
- 7.4 验收与运行维护
- 8 监测
- 8.1 一般规定
- 8.2 地下水位监测
- 8.3 出水量和含砂量监测
- 8.4 水质监测
- 8.5 变形观测
- 8.6 巡视检查
- 附录A 注水试验的形状系数值
- 附录B 基坑涌水量计算
- 附录C 降水井单井出水量计算和选用
- 附录D 过滤器类型及适用范围
- 附录E 管井降水水位预测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