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1 一般规定
6.1.1 当降水会对基坑周边建(构)筑物、地下管线、道路等造成危害或对工程环境造成长期不利影响时,可采用隔水帷幕方法控制地下水。
6.1.2 隔水帷幕方法可按表6.1.2进行分类。
1 隔水帷幕设计应与支护结构设计相结合;
2 应满足开挖面渗流稳定性要求;
3 隔水帷幕应满足自防渗要求,渗透系数不宜大于1.0×10-6cm/s。
6.1.4 当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土搅拌法、压力注浆法、冻结法帷幕时,应结合工程情况进行现场工艺性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和工艺。
6.1.2 隔水帷幕方法可按表6.1.2进行分类。
表6.1.2 隔水帷幕方法分类

6.1.3 隔水帷幕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隔水帷幕设计应与支护结构设计相结合;
2 应满足开挖面渗流稳定性要求;
3 隔水帷幕应满足自防渗要求,渗透系数不宜大于1.0×10-6cm/s。
6.1.4 当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水泥土搅拌法、压力注浆法、冻结法帷幕时,应结合工程情况进行现场工艺性试验,确定施工参数和工艺。
条文说明
6.1.2 隔水帷幕为也称止水帷幕或阻水帷幕,分类方法较多。
1 竖向隔水帷幕是最常见的隔水帷幕,阻止水流从坑壁和坑底涌入坑内。悬挂式竖向隔水帷幕指底端未穿透含水层的隔水帷幕;落底式竖向隔水帷幕指底端穿透含水层并进入下部不透水层一定深度的隔水帷幕。当水头较高,水量充分,可采用竖向隔水帷幕与水平向隔水帷幕相结合的方法。
2 独立式隔水帷幕是指在非连续性支护桩外独立设置的帷幕体;嵌入式隔水帷幕是指利用旋喷桩、搅拌桩、素混凝土桩等嵌入不连续支护结构中间共同形成帷幕体;自抗渗支护结构指支护结构本身就具备抗渗性能。
6.1.3 本条是隔水帷幕设计的基本要求,由于地下工程涉及支护工程,统一考虑非常必要。
6.1.4 本条所列的隔水帷幕施工方法都具有很强的经验性,处理效果与设计参数、地基土性质密切相关,还与施工方法、施工设备甚至施工人员有紧密关系,施工前进行现场试验可以验证帷幕效果。
1 竖向隔水帷幕是最常见的隔水帷幕,阻止水流从坑壁和坑底涌入坑内。悬挂式竖向隔水帷幕指底端未穿透含水层的隔水帷幕;落底式竖向隔水帷幕指底端穿透含水层并进入下部不透水层一定深度的隔水帷幕。当水头较高,水量充分,可采用竖向隔水帷幕与水平向隔水帷幕相结合的方法。
2 独立式隔水帷幕是指在非连续性支护桩外独立设置的帷幕体;嵌入式隔水帷幕是指利用旋喷桩、搅拌桩、素混凝土桩等嵌入不连续支护结构中间共同形成帷幕体;自抗渗支护结构指支护结构本身就具备抗渗性能。
6.1.3 本条是隔水帷幕设计的基本要求,由于地下工程涉及支护工程,统一考虑非常必要。
6.1.4 本条所列的隔水帷幕施工方法都具有很强的经验性,处理效果与设计参数、地基土性质密切相关,还与施工方法、施工设备甚至施工人员有紧密关系,施工前进行现场试验可以验证帷幕效果。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 隔水帷幕
- 下一节:6.2 隔水帷幕设计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3.1 一般规定
- 3.2 地下水控制工程分类
- 4 勘察
- 4.1 一般规定
- 4.2 勘察工作布置
- 4.3 水文地质试验
- 4.4 水文地质试验参数计算
- 4.5 特殊条件的勘察
- 5 降水
- 5.1 一般规定
- 5.2 降水方法的分类和选择
- 5.3 降水设计计算
- 5.4 降水系统布设
- 5.5 降水施工
- 5.6 验收与运行维护
- 6 隔水帷幕
- 6.1 一般规定
- 6.2 隔水帷幕设计
- 6.3 隔水帷幕施工
- 6.4 验收与运行维护
- 7 回灌
- 7.1 一般规定
- 7.2 回灌设计
- 7.3 回灌施工
- 7.4 验收与运行维护
- 8 监测
- 8.1 一般规定
- 8.2 地下水位监测
- 8.3 出水量和含砂量监测
- 8.4 水质监测
- 8.5 变形观测
- 8.6 巡视检查
- 附录A 注水试验的形状系数值
- 附录B 基坑涌水量计算
- 附录C 降水井单井出水量计算和选用
- 附录D 过滤器类型及适用范围
- 附录E 管井降水水位预测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