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3 旋喷加固法


9.3.1  旋喷加固法宜用于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建筑物和设备基础的加固,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应用时应通过试验验证其适用性。

9.3.2  旋喷加固法设计时,设计参数、初步施工工艺参数、检测及变形监测要求等应根据勘察成果、现场测试、试验性施工的结果并应结合当地工程经验确定。

9.3.3  旋喷加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场地为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时,宜按复合地基设计,也可按桩基设计。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时,宜按桩基设计。

    2  旋喷桩的桩长应根据地层结构确定,桩端持力层宜选择承载力较高的非湿陷性地层。

    3  旋喷桩的平面布置应根据既有建筑的结构特点和基础形式确定,宜布置在基础下,确有困难时,可布置在承重墙基础两侧或独立基础周边。纵横墙交接处等应力集中区域应优先布置。

    4  旋喷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应通过现场复合地基浸水载荷试验确定,初步设计时可按下列公式估算:

式中:fspk——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λ——单桩承载力发挥系数;

      m——面积置换率;

      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Ap——桩的截面积(㎡);

      β一一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取0.75~0.95,天然地基湿陷起始压力较大、承载力较高时取大值;

      fsk——桩间土承载力特征值(kPa),宜按当地经验取值,无经验时可取饱和状态下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ΣAp——基础下旋喷桩截面积之和(㎡);

      ΣA——需加固的基础总面积(㎡)。

    5  初步设计时,旋喷桩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按下列公式估算,并应取其中较小值:

式中:Ra——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kN);

      fcu——桩体试块(边长为150mm立方体)标准养护28d的立方体抗压强度平均值(kPa);

      η——桩身强度折减系数,宜按地区经验取值。初步设计时可取0.20~0.25;

      n——桩身长度范围内的土层层数;

      μp——桩身周长(m);

      li——桩长范围内第i层土的厚度(m);

      qsi——桩周第i层土的侧阻力特征值(kPa);非自重湿陷土层中宜按饱和状态下取值,自重湿陷性黄土层内宜按本标准第5.7.6条取值;

      αp——桩端端阻力发挥系数,可取0.4~0.6,桩侧土自重湿陷量大时取大值;

      qp——桩端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kPa)。

9.3.4  旋喷加固采用的水泥浆液配合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宜采用强度等级为42.5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外加剂和掺合料的用量应通过试验确定。

9.3.5  旋喷加固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施工前应依据设计要求通过试验性施工确定施工工艺参数、施工批次、施工顺序、间隔时间等。施工顺序在平面上应均匀、对称,不应在一个区域集中施工。

    2  水泥浆液的水灰比不宜大于1.0。单管旋喷注浆压力宜为20MPa~25MPa,提升速度宜为0.1m/min~0.2m/min。施工过程中应观察返浆情况;出现压力骤然上升、下降或冒浆等异常时,应查明原因并采取措施。

    3  单桩施工完成后,根据桩头浆液沉降情况及时回灌比施工浆液强度高一级的浆液,至浆液不再下沉,用同级的水泥砂浆封孔。

    4  应严格按照施工参数和材料用量进行施工,并应做好取样和施工记录。

    5  施工中应按设计要求对建筑物的变形进行监测。

    6  每完成一批次的桩体施工,均应结合变形监测结果和施工情况评估加固效果,未满足设计要求时不得进行后续施工。

9.3.6  旋喷加固后的质量检验应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旋喷桩检验宜在成桩28d后进行,可采用开挖检查、低应变桩身检测、载荷试验等方法对承载力、桩身强度、成桩直径和桩长等进行检验;

    2  检验点应布置在有代表性的桩位或施工中出现异常情况的部位;

    3  成桩质量检验点的数量不宜少于施工桩数的2%,并不应少于6点;旋喷桩单桩静载荷试验的抽检数量不宜少于总桩数的1%且不得少于3根。

条文说明

9.3.2  采用旋喷加固法应充分考虑其加固原理及有效性,还应预估旋喷桩施工过程中浆液和用水对地基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要求设计时应有充分的依据。同时设计应当明确对检测和变形监测的要求。检测要求应包含检测对象、检测位置和数量、检测指标、检测方法、合格标准等。

9.3.3  本条旋喷桩加固设计针对的是既有建筑地基还存在湿陷性的情况。当既有建筑地基土具有非自重湿陷性时,一般湿陷起始压力较高,在浸水条件下桩间土仍有承载力,宜按复合地基设计。当既有建筑地基土具有自重湿陷性时,浸水条件下桩间土即便不产生负摩阻力,其承载力和摩阻力也可忽略不计,宜按桩基础设计。

    采用旋喷加固法时,应强调重视概念设计,单桩承载力是通过试验方法确定还是采用估算方法确定,需要分析加固机理、考虑旋喷桩体发挥的作用并结合现场试验的可行性来确定,设计时还需要考虑布桩的位置、桩体与上部基础的接触形式、桩体承载作用的发挥程度等因素综合确定其承载力取值和相关设计参数。和新建工程不同,加固时桩布置受很多限制,一般沿基础周边布置,桩距不可能整齐划一。置换率也无法按固定桩距计算,本条提供了置换率计算公式。对只有部分桩顶位于基础下的桩,如沿条形基础两侧布置的桩,只有一半面积在基础下,计算置换率时可只计算基础下部分桩截面积,也可计算全部桩面积,计算多少应根据桩体强度及基础施加在桩顶的应力水平综合确定。

9.3.4、9.3.5  水泥水化需要的水数量并不多,旋喷加固时实际采用的水灰比要比水泥水化需要的水数量大得多,主要是施工工艺要求。水灰比越大,多余的水分越多,浸入地基土的水量就越大,对地基加固不利。因此在能保证喷出压力等施工参数情况下应尽量选择较低的水灰比。

    施工过程中,水泥土凝固过程会产生附加沉降,因此施工顺序尤为重要,不应在一个区域内连续施工,这可能会造成施工中建筑物局部沉降较大。应均匀对称施工,并应有足够的时间和距离间隔。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标准 GB50025-2018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