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3.1 评价指标与权重系数设置
 - 3.2 评价方法
 -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 4.1 选址
 - 4.2 土地利用
 - 4.3 室外环境
 - 4.4 交通
 - 4.5 场地生态
 - 5 节能与能源利用
 - 5.1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优化
 - 5.2 自然通风与天然采光利用
 - 5.3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系统
 - 5.4 照明系统
 - 5.5 其他用能系统
 - 5.6 可再生能源利用
 - 5.7 用能设备计量、监测与控制
 - 6 节水与水资源利用
 - 6.1 水系统
 - 6.2 节水措施
 - 6.3 非传统水源利用
 - 7 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
 - 7.1 材料资源利用
 - 7.2 建筑设计优化
 - 7.3 施工过程控制
 - 8 室内环境质量
 - 8.1 光环境
 - 8.2 声环境
 - 8.3 热环境
 - 8.4 室内空气质量
 - 8.5 其他要求
 - 9 运营管理
 - 9.1 管理制度
 - 9.2 资源管理与运行维护
 - 9.3 环境管理
 - 附录A 绿色办公建筑评价指标权重设置表
 - 附录B 第三级评价指标分值设置表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