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5 电气消防和报警
9.5.1 每座占地面积超过1000m2的坯布、成品仓库,应设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9.5.2 印染工厂其他需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565的有关规定。
9.5.3 在使用煤气、天然气等可燃气体的烧毛工段、热定型工段,在使用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等散发爆炸性气体的涂层工段和调配间,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在使用液氨等可能散发爆炸性气体和有毒气体的场所,应设置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
9.5.4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设计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规范》GB50493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有关规定。
9.5.5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和消防控制室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116的有关规定。
9.5.6 车间内应设置供疏散用的应急照明。车间应急和疏散照明设置场所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纺织工程防火设计规范》GB50565的有关规定。
	9.5.7  建筑内消防应急照明和疏散指示标志灯可采用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其连续供电时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565的有关规定。
	 
9.5.1 根据印染工厂的工艺要求,坯布的储存周期为9d~12d,成品的贮存周期宜为10d~15d。每座占地面积超过1000㎡坯布、成品仓库属于火灾危险性较大的场所,且以上场所均为适用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第8.4.1条第2款和《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565-2010第10.2.1条第1款规定的场所。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中第8.4.1条第2款和《纺织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565-2010第10.2.1条第1款均为强制性条款,故本条也为强制性条文。
9.5.3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印染工厂使用煤气、天然气或其他可燃气体的烧毛车间和定型机车间,属于可能散发可燃气体场所。涂层工段和调配间为使用甲苯、二甲基甲酰胺等散发可燃蒸气的场所。部分印染工厂设有液氨整理工段,该工段以液氨为工艺过程主要使用介质,液氨泄漏后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同时又会产生有毒气体,当氨进入人体后会阻碍三羧酸循环,降低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致使脑氨增加,可产生神经毒作用。高浓度氨可引起组织溶解坏死作用。液氨在工业上应用广泛,具有腐蚀性且容易挥发,所以其化学事故发生率很高。根据近十年的液氨事故公开报道,因液氨泄漏事故死伤总人数已超过百人,如2013年8月的上海市翁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的泄漏事故,造成15死25伤。
9.5.6 印染工厂各车间内,通常工作人员不多,但工艺设备和半成品坯布堆放较多,室内人员流动线路复杂,为便于事故情况下人员的疏散及火灾时扑救。车间内应设供人员疏散用应急照明。在安全出口、疏散通道与转角处应设置标志灯,以便疏散人员辨认通行方向,迅速撤离事故现场。
考虑到多数印染车间均为三级负荷供电,为保证应急照明电源可靠性,宜用集中蓄电池作为备用电源或灯具自带蓄电池。因印染设备尺寸较大,不少设备高度超过2m且疏散通道较长,宜在车间疏散标志灯靠柱侧按规范间距要求和柱跨度柱上1.0m以下安装,车间中部通常为高空间和大空间宜采用地面安装疏散标志灯或待工艺设备安装后沿机器旁边独立设置支撑件距地1.0m以下安装。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工艺设计
 - 3.1 一般规定
 - 3.2 工艺流程
 - 3.3 设备选用
 - 3.4 机器排列
 - 3.5 工艺管道
 - 3.6 工艺对公用工程的要求
 - 3.7 生产辅助设施
 - 3.8 车间运输
 - 4 总图运输
 - 4.1 一般规定
 - 4.2 建(构)筑物布置
 - 4.3 道路运输
 - 4.4 竖向设计
 - 4.5 厂区管线
 - 4.6 厂区绿化
 - 4.7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 5 建筑
 - 5.1 一般规定
 - 5.2 生产厂房
 - 5.3 建筑防火、防爆
 - 5.4 生产辅助用房
 - 5.5 生产厂房主要建筑构造
 - 6 结构
 - 6.1 一般规定
 - 6.2 结构选型
 - 6.3 结构布置
 - 6.4 设计荷载
 - 6.5 结构计算
 - 6.6 带排气井的单层锯齿形厂房构造要求
 - 6.7 抗震构造措施
 - 6.8 地基基础
 - 7 给水排水
 - 7.1 一般规定
 - 7.2 用水量、水质和水压
 - 7.3 水源与水处理
 - 7.4 给水系统和管道布置
 - 7.5 消防给水和灭火设施
 - 7.6 排水系统和管道布置
 - 7.7 水的重复利用及废水回用
 - 8 供暖通风与空调
 - 8.1 一般规定
 - 8.2 室内外设计参数
 - 8.3 生产车间的供暖通风与空调
 - 8.4 辅助用房的供暖通风与空调
 - 9 电气
 - 9.1 一般规定
 - 9.2 供配电系统
 - 9.3 照明
 - 9.4 防雷和接地
 - 9.5 电气消防和报警
 - 10 动力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蒸汽供热系统
 - 10.3 蒸汽凝结水回收和利用
 - 10.4导热油供热系统
 - 10.5 燃气
 - 10.6 压缩空气
 - 11 仓储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坯布库、成品库
 - 11.3 染化料库
 - 11.4 危险化学品库
 - 11.5 机物料库
 - 附录A 工艺流程
 - A.1 纯棉织物主要工艺流程
 - A.2 涤棉织物主要工艺流程
 - A.3 化纤织物主要工艺流程
 - A.4 短流程工艺
 - A.5 其他工艺流程
 - 附录B 印染主机设备生产能力
 - 附录C 主要印染设备参考用水量
 - 附录D 主要印染设备参考用汽量
 - 附录E 印染设备需要高温热源值
 - 附录F 印染设备各轧车压缩空气用量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京公网安备110105014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