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2 图根控制测量


5.2.1 图根平面控制和高程控制测量可同时进行,也可分别施测,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
5.2.2 对于小测区,图根控制可作为首级控制。
5.2.3 图根点点位标志宜采用木(铁)桩,当图根点作为首级控制或等级点不足时,每幅图应埋设一个标石。
5.2.4 一般地区图根点的数量不宜少于表5.2.4的规定。
表5.2.4 一般地区图根点的数量
表5.2.4 一般地区图根点的数量
    注:表中所列数量指施测该幅图可利用的全部控制点数量。
5.2.5 图根平面控制测量可采用RTK图根测量、图根导线、极坐标法和边角交会法等。
5.2.6 RTK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下列规定:
    1 RTK图根控制测量可采用单基站RTK测量模式,也可采用网络RTK测量模式;作业时,有效卫星数不宜少于6个,多星座系统有效卫星数不宜少于7个,PDOP值应小于6,并应采用固定解成果;
    2 RTK图根控制点应进行两次独立测量,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符合要求后应取两次独立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
    3 RTK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6的规定;
表5.2.6 RTK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对天通视困难地区相邻点间距离可缩短至表中数值的2/3,边长较差不应大于20mm。
    4 RTK图根控制测量的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3.2.23条~第3.2.30条的规定。
5.2.7 图根导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图根导线测量宜采用6″级仪器一测回测定水平角。主要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5.2.7的限差规定。
表5.2.7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5.2.7 图根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α为比例系数,取值宜为1,当采用1∶500、1∶1000比例尺测图时,α值可在1~2之间选用;
           2 M为测图比例尺的分母,但对于工矿区现状图测量,不论测图比例尺大小,M应取值为500;
           3 施测困难地区导线相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1000×α)。
    2 在等级点下加密图根控制时,不宜超过2次附合。
    3 图根导线的边长可采用全站仪单向施测。
5.2.8 对于难以布设附合导线的困难地区,可布设成支导线。支导线的水平角可用6″级仪器观测左、右角各一测回,圆周角闭合差不应超过40″。边长应往返测定,边长往返较差的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3000。图根支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不应超过表5.2.8的规定。
表5.2.8 图根支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
表5.2.8 图根支导线平均边长及边数
5.2.9 极坐标法图根点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宜采用6″级仪器,应一测回测定角度、距离。
    2 极坐标法图根点测量限差,不应超过表5.2.9-1的规定。
表5.2.9-1 极坐标法图根点测量限差
表5.2.9-1 极坐标法图根点测量限差
    注:hd为基本等高距(m)。
    3 测量时,可与图根导线或二级导线一并测量,也可在等级控制点上独立测量。独立测量的后视点,应为等级控制点。
    4 在等级控制点上独立测量时,可直接测定图根点的坐标和高程,并应将上、下两半测回的观测值取平均值作为最终观测成果,点位误差应符合本标准第5.2.1条的规定。
    5 极坐标法图根点测量的最大边长,应符合表5.2.9-2的规定。
表5.2.9-2 极坐标法图根点测量的最大边长(m)
表5.2.9-2 极坐标法图根点测量的最大边长(m)
    6 使用前,应对观测成果进行校核。
5.2.10 图根补点可采用RTK图根测量,也可采用有校核条件的测边交会、测角交会、边角交会或内外分点法。当采用测边交会和测角交会时,交会角应在30°~150°之间,观测限差应符合本标准表5.2.9-1的规定,分组计算所得的坐标较差不应大于图上0.2mm。
5.2.11 图根高程控制可采用图根水准、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和RTK图根高程测量方法。起算点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水准高程点。
5.2.12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2的规定。
表5.2.12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5.2.12 图根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1 L为往返测段、附合或环线的水准路线的长度(km);n为测站数;
           2 水准路线布设成支线时,路线长度不应大于2.5km。
5.2.13 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2.13的规定,仪器高和觇标高应精确量至1mm。
表5.2.13 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表5.2.13 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
    注:D为电磁波测距边的长度(km)。
5.2.14 RTK图根高程控制测量作业方法,应独立进行2次高程测量,2次独立测量的较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符合要求后应取2次独立测量的平均值作为最终成果。其他技术要求应符合本标准第5.2.6条的规定。
5.2.15 图根控制测量内业计算和成果的取位要求应符合表5.2.15的有关规定。
表5.2.15 图根控制测量内业计算和成果的取位要求
表5.2.15 图根控制测量内业计算和成果的取位要求
5.2.16 RTK图根控制测量成果的检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检核点应均匀分布于测区的中部及周边。
    2 检核方法可采用边长检核、角度检核或导线联测检核等,RTK图根控制点检核限差应符合表5.2.16的规定。
表5.2.16 RTK图根控制点检核限差
表5.2.16 RTK图根控制点检核限差
    注:n为导线测量测站数。
    3 外业检核也可采用已知点比较法、复测比较法等,并应按本标准公式(3.2.31)统计检核点的精度,检核点的点位中误差MΔ不应大于图上0.1mm,高程中误差不应大于基本等高距的1/10。
条文说明
5.2.1 为了保证大比例尺地形图质量,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这是一个传统指标,主要是基于图面展点误差和眼睛分辨率的考虑。
5.2.4 关于图幅中图根点的数量。
    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平板测图已成为经典。但经典测图对图幅中图根点的数量要求,正是为了保证在不同测站测图时以最大视距测得的地形点的衔接和点位精度。通常取最大视距长度的70%作为半径求出单个图根点有效测图面积,再分别推算出各种比例尺每幅图最少图根点的个数,表11第5列是全站仪测图和RTK测图对图根点数量要求的基本参考值。
    对于全站仪测图,由于电磁波测距代替了视距测量,有效降低了对图根点密度的要求,表中数值约为经典测图所需图根点个数的1/4。RTK测图对图根点的要求,主要是用于对系统的校正、检核或进行全站仪联合作业使用,图根点的数量要求再减少1/2。
表11 一般地区图根点的数量(个)
    注:表中所列数量,是指施测该幅图所能利用的全部控制点数量。
5.2.6 RTK图根控制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为本次修订新增内容。
5.2.7 关于图根导线测量的规定。
    1 图根附合导线长度。
    导线全长的最大相对闭合差的估算公式为:
    式中:K——导线端点闭合差与导线中间点平差后点位中误差的比例系数;
               L——导线全长;
               M2——导线中间点平差后的点位中误差。
    根据本标准第5.2.1条“图根点相对于邻近等级控制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应大于图上0.1mm”的规定,则有实地误差
    式中:M——测图比例尺的分母。
    按双等影响考虑,有K=
    令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
    由式(52)有:
    则
    所以本标准取附合导线长度为L=αM。
    2 对于地形隐蔽和地物复杂的地区,布设1个层次的图根控制,图根点数量往往难以满足要求,需要进行二次加密。由本标准第5.2.1条知,图根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大于图上0.1mm,因此,二次附合图根点相对于等级控制点的点位精度,按0.1×mm估算,对地形图的精度影响不大。
5.2.8 关于支导线边长和边数的规定。
    由于全站仪所得边长的精度不等,故在相同精度要求的条件下,按直伸等边支导线推算端点的纵横向误差。
    式中:mt——测距支导线端点的纵向中误差;
              mu——为支导线端点的横向中误差。
    计算时,mβ取20″,a+b·D取10+5×10-6×D。
    则支导线的推算和取用边数为:
表12 图根支导线边数的选取
    本次修订删除量距导线的相关技术要求。
5.2.9 关于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
    图根点点位中误差按图上0.1mm,测角中误差按20″,测距中误差按20mm计。则比例尺为1∶500时,边长可达450m;1∶1000时,边长可达1000m。考虑一定的精度储备和作业方便,极坐标法布设图根点的最大边长采用表5.2.9-2所列数据。
5.2.10 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法已成为图根补点的主要方法。用交会法进行图根补点时,根据理论计算分析,当交会角在30°~150°之间,交会误差较小,交会补点的质量较高。
5.2.12 图根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是根据每千米高差中误差为20mm进行设计,并参考工程测量单位的实践经验制定的。
    由于五等水准是因工程需要而对水准测量精度系列的补充(见本标准第4.2.1条条文说明),就应用的普遍性而言,本条将图根水准起算点的精度定位于四等水准高程点。
    对于水准支线的布设,因其不能附合或闭合至高级点且精度较低,因此,本标准将路线长度缩短为附合路线长度的一半,即不大于2.5km,并采用往返观测。
5.2.13 图根电磁波测距三角高程测量,其闭合差与5.2.12条40相当,附合路线长度,通常也要求与图根水准测量相当。
5.2.14 由于卫星定位实时动态测量缺少必要的检核条件,因此规定要进行2次独立测量,较差限值与图根点的精度一致。
5.2.15 图根控制测量内业计算和成果的取位要求,是为了避免计算过程对观测精度的损失。
5.2.16 图根控制测量的成果检查,包括边长、角度或导线联测检核等方法,本条为修订新增内容。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工程测量标准 GB50026-2020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