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8 综合管廊施工测量


8.8.1 综合管廊控制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综合管廊的施工平面控制网的精度不应低于一级,高程控制网的精度不应低于四等;
    2 管廊内坐标、方位角及高程可利用管廊两端的地面控制点按支导线和水准测量的方式分别进行传递;
    3 管廊内支导线应采用2″级仪器测定左右角,应各观测一测回,边长应往返观测。
8.8.2 综合管廊施工放样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根据综合管廊施工工艺过程,确定在基础工程施工、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或预制拼装钢筋混凝土结构安装施工、砌体结构施工、附属工程施工等阶段的测量技术要求;
    2 各施工阶段开展前,应根据施工图纸要求编写综合管廊施工测量技术方案;对施工图有疑问或发现差错时,应提出意见和建议;
    3 利用地面等级控制点测设现场施工控制点时,应在施工控制点上按照设计图纸放样线路中线桩和开挖边线桩,并应标注里程;利用水准测量方法测设高程时,应标注中线桩的开挖深度;
    4 基槽开挖完成后,应复测验算底口宽度、高程及边坡比,并应逐一将复测数据与设计要求进行比对,同时应检查点位间的几何尺寸关系及与管廊有关结构边线的相对关系尺寸并做好记录;
    5 放样综合管廊结构物相关轴线的参考线、外廊主要轴线点,内部轴线点可由主要轴线点采用内分法放样;
    6 综合管廊两侧回填前,应测设外壁角点的坐标和高程
8.8.3 综合管廊施工采用暗挖法时,施工测量作业应符合本标准第8.7.11条的规定。
8.8.4 综合管廊本体测量宜在建造阶段进行,应分别测量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缆线管廊和结构厚度及附属设施的空间特征,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测量综合管廊两端、坡度或走向变化处的内壁角点坐标和高程、横断面形状与尺寸、底部中线位置及高程,底部中线点位置及高程测量的间隔不宜大于30m;
    2 应测量综合管廊各个舱室的位置、内底高程及形状、尺寸;
    3 应测量综合管廊检修井(人孔)、转折点、变坡点的位置及内底高程;
    4 应测量地面出入口、通风口、投料口等附属设施的位置及高程。
8.8.5 综合管廊入廊管线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入廊管线测量可通过量测管线与综合管廊内壁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量测时,可使用手持测距仪、钢尺、投点尺等工具;
    2 电力、通信等安放在综合管廊两侧墙壁上并利用托架固定的管线,应量测管线相对于综合管廊内底的高度,并应调查电缆尺寸、电缆条数以及走向等;
    3 给水、热力等安放在固定墩上的管线,应量测相对于综合管廊内底的高度及控制阀等管点设施的位置,并应调查管线的管径、材质、走向等。
8.8.6 综合管廊测量成果宜包括特征成果表、平面图、横断面图等。
8.8.7 综合管廊三维模型宜包括干线管廊、支线管廊、缆线管廊及其附属设施等,管廊三维模型的建立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综合管廊本体位置和形状等应根据现状测绘、竣工测绘等成果资料确定,高程信息可实地测量或由相关资料获得;
    2 综合管廊的材质特征宜实地采集,无法采集真实纹理的,应采用标准纹理;
    3 综合管廊模型宜利用施工测量资料、竣工测量资料和管线普查资料生成,也可利用交互式计算机辅助设计进行几何建模或激光扫描方式建模;
    4 综合管廊附属设施应建立通用模型库。
条文说明
8.8.1 将综合管廊的施工平面控制网确定为一级,高程控制网确定为四等精度,是根据普通综合管廊的施工精度要求确定的。本节综合管廊施工测量为本次修订新增内容。
8.8.2 依据综合管廊施工工艺和主要施工环节及施工设计图纸的要求。对综合管廊放样做出的规定。
8.8.4、8.8.5 综合管廊的本体测量和入廊管线测量通常在管廊建造后期进行,作业内容也属竣工测量的范畴。
8.8.7 综合管廊是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管廊的三维模型能为规划、设计、运营管理部门提供真实的、可视化的三维模型数据,也为后续新增入廊管线施工提供重要参考。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工程测量标准 GB50026-2020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