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3 土坯的尺寸可根据各地传统习惯确定。


7.3.1 土坯的尺寸可根据各地传统习惯确定。
7.3.2 土坯宜采用熟泥制坯方式制作,也可采用模中夯制方式制作。土坯的制作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土坯制作的原料可选用一般生土,土料应选用含杂质少的粉土和粉质黏土,且土料中不应含有粒径大于20mm的硬土块;
    2 模中夯制土坯可按下列工序施工:选土、潮土醒土、入模夯制、晾晒、成坯;
    3 熟泥制坯可按下列工序施工:选土、和泥、熟泥、拌料、脱坯、晾晒、成坯。
7.3.3 土坯墙砌筑泥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应具有较好的黏性,泥浆内宜掺入重量比为0.5%的碎干草;
    2 泥浆应稠稀适度,随拌随用,且存放时间不宜超过3h;
    3 施工中泥浆出现泌水时,应重新拌合。
7.3.4 土坯墙的砌筑宜采用一铲浆、一块坯、一揉挤的砌筑方法,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水平泥浆缝的泥浆饱满度不应低于80%,水平泥浆缝厚度宜为12mm~18mm;
    2 竖向泥浆缝宜采用挤浆砌筑,竖向泥浆缝厚度不宜小于10mm;
    3 土坯的组砌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错缝或搭砌长度不应小于60mm;
    4 不应使用碎砖石填充土坯墙的缝隙;
    5 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不得超过4层土坯的高度。
7.3.5 承重土坯墙体的砌筑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可采用平砌方法砌筑(图7.3.5a);
    2 当墙体厚度较大或有抗震设防要求时,宜采用顺砌与平砌组合且上下错缝的砌筑方法砌筑(图7.3.5b)。

图7.3.5 土坯墙的砌筑方法
7.3.6 土坯墙墙体转角和纵横墙交接处的砌筑,除应符合本规范第7.1.4条的规定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土坯墙接槎时,应将接槎处的表面清理干净,并应填实泥浆,保持泥缝平直;
    2 土坯墙墙体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与砖或料石构造柱相接时,土坯与砖或料石应咬槎砌筑。
条文说明
7.3.2 因熟泥制坯制作土坯强度高于模中夯制土坯强度,应优先采用。模中夯制土坯的施工注意事项如下:
    (1)潮土时应在土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加水时,应一边加水,一边拌匀。现场检测加水量是否合适的方法可采用“手握成团、落地开花”的经验方法。潮土后,将土存放3d~5d发酵(称醒土)后就可用于制坯。
    (2)可采用木模、杵等工具,将醒土入模夯制成坯形。
    (3)晾晒、成坯应满足下列要求:应将夯制完成的土坯脱开模具,放置于空旷的场地自然晾晒。待土坯完全晾干,可用于砌筑墙体。
    熟泥制坯的施工注意事项如下:
    (1)用于制坯的土以土堆存放,在土堆中间挖一个浅坑,在浅坑中加一定量的水浸泡。待水渗入土堆中用镐或锹将土堆翻一遍,使土堆成为泥堆。
    (2)应将泥堆停放半日或一日晾晒发酵后,再用镐或锹将土堆翻一遍;可如此反复2遍~3遍,直到泥堆黏性达到熟泥程度,方可用于制坯。现场检验熟泥黏性的方法是:用力甩才出手。
    (3)可将与土料重量比为0.5%的碎草加入熟泥,再翻一遍,使掺入均匀。
    (4)脱坯时首先应在模具中均匀撒一层细砂,然后取适量的熟泥用力甩进模具并将模具中的边角用熟泥填实,最后将模具倒扣在平坦的场地上并小心将模具移开。
    (5)应将脱开模具的土坯自然晾晒。待土坯完全晾干,可用于砌筑墙体。
7.3.3 土坯墙砌筑泥浆的强度对墙体受力性能有重要影响。砌筑泥浆应黏性好,最好使用草泥浆。试验表明,土坯中掺入重量比为0.5%的干草,土坯的抗弯和抗剪强度可增加50%~100%。泥浆应稠稀适度,不能存放时间过长。施工中若发现泥浆产生泌水现象,应重新拌合。
7.3.4 一铲浆、一块坯、一揉挤的砌筑方法俗称“三一砌筑法”,采用这种砌筑方法可保证土坯墙体砌筑的整体性能。另外,考虑到施工方便和防止刚刚砌筑完成的墙体变形或倒塌,提出了临时间断处的高度差要求。
7.3.6 土坯墙体在外墙转角处及纵横墙交接处设置的构造柱不仅能提高房屋整体变形能力,还可以有效约束墙体,使开裂后的墙体不致倒塌。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村镇住宅结构施工及验收规范 GB/T50900-2016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