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7 二次冷却及铸坯导向装置
6.7.1 小方(圆)坯二冷及导向装置应根据引导引锭杆和铸坯设计,不应夹紧铸坯,结构设计应力求简单。内弧导辊的数量可比外弧导辊少,并应装设侧导向装置。
6.7.2 采用刚性引锭杆的小方(圆)坯连铸机,铸坯导向第一段可不设导辊,宜设置喷水管。
6.7.3 采用挠性引锭杆的大方(圆)坯连铸机,铸坯导向第一段宜采用可活动的导向段,并应根据铸机半径、钢种、浇注断面、拉速等条件设置一定长度夹持段。
6.7.4 方、圆坯连铸机的二冷喷水管应分段供水,宜采用纵向排管设计。
6.7.5 板坯连铸机的二冷铸坯导向段的辊列布置应进行辊列计算。连铸机应采用小辊径密排辊布置,并应根据情况采用分节辊。
6.7.6 板坯连铸机导向装置宜采用扇形段组合方式。扇形段宜按互换性设计,应保证安装拆卸简单方便、刚性及对中性好。
6.7.7 板坯连铸机扇形段宜采用液压缸夹紧的结构。需要时,可采用铸坯凝固末端动态轻压下技术。
6.7.8 板坯连铸机扇形段检修装置,应根据车间具体条件和更换方便的原则确定,宜采用内弧径向更换的形式。
6.7.9 板坯连铸机的二冷室,宜采用隧道式密封设计。
6.7.10 异型坯连铸机扇形一段、二段应采用小辊径密排辊夹持机构,并应严格控制铸坯鼓肚和鼓肚应变。二冷段应设置冷却水吸收及吹扫系统。
6.7.11 异型坯连铸机结晶器下方应设置顶辊夹持机构,并应对异型坯进行夹持和导向。
6.7.12 板坯连铸机铸坯导向段的辊子和轴承应内部通水冷却。
6.7.13 板坯连铸机铸坯导向段的最大开口度,应按铸坯冷凝后不能矫直的情况下切成若干段仍可取出的条件确定。
6.7.14 板坯连铸机铸坯导向段的二次冷却可采用铸坯宽度分路冷却控制。
6.7.1、6.7.2 小方(圆)坯连铸机浇铸的铸坯断面较小,凝固快,铸坯拉出结晶器后,坯壳厚度一般已足够承受钢水静压力的作用而不易产生鼓肚变形,不需对铸坯进行夹持。二冷区主要作用是支撑和引导引锭杆。因此,小方(圆)坯二冷导向装置的结构设计可以比较简单,结晶器下面第一段不设导辊,只设喷水管。这种二冷装置的结构与刚性引锭杆配合使用,结构简单而紧凑,而且处理漏钢事故比较方便。
6.7.3 大方坯连铸机,当凝固坯壳被拉出结晶器后,受内部钢水静压力的作用,铸坯会产生鼓肚现象而影响铸坯质量。因此,大方坯的二次冷却装置结构,需采用密排多辊式夹辊来支撑铸坯,而且对大断面方坯往往四个面都需要夹持辊支撑。随着铸坯进一步冷却,坯壳不断增厚,当凝固壳厚度达到足以承受钢水静压力时,就不再需要外部夹辊的支撑。因此,通常把大方坯连铸机内需要夹辊支撑铸坯这一部分导向装置设计成可移动的整个部件,以适应生产不同断面铸坯的快速更换。
6.7.5~6.7.9 这五条规定了板坯连铸机的二冷铸坯导向段的设计原则。
二冷铸坯导向段布置在结晶器出口到切割前辊道的整个二冷室区域内,一般分为弯曲段、弧形段、矫直段、水平段;二冷区域内的全部水气喷嘴也安装在扇形段上。钢水在结晶器内初步凝固成坯壳后,由安装在扇形段上的驱动辊连续拉出结晶器,进入扇形段区域,在扇形段区域内完成弯曲、矫直并且完全凝固。因此,铸坯内部质量和表面质量的好坏,与扇形段的设计有直接的关系。同时,整个扇形段都工作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扇形段的上部由于结晶器保护渣残留物的存在,对设备和辊子有很强的腐蚀性;另一方面,扇形段在整个工作周期内,始终要承受铸坯的鼓肚反力、弯曲和矫直反力、拉坯力的作用,为了提高铸机的作业率,扇形段设备应该具有较长的寿命和维修更加方便。因此,板坯连铸机扇形段要以能够获得最佳的产品质量、最大的生产效率、最少的设备维修量为设计原则。同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铸坯内部质量和作业率,扇形段要能够实现动态轻压下控制和远程调节辊缝。
6.7.10、6.7.11 这两条规定了异型坯连铸机铸坯导向段的设计。
异型坯连铸机的基本结构与矩形坯连铸机相似,但由于异型坯的特殊横断面形状及凝固特点,异型坯连铸机设备某些方面具有特殊性,主要区别在于结晶器的形状和二冷区支撑辊的布置不同。
二冷段夹辊的设计是根据鼓肚凝固特点确定的,为防止鼓肚变形,铸坯导向装置支撑腹部要到铸坯基本完全凝固为止。通常设计导向段1段~3段为异型坯专用,第4段以后可与矩形坯导向段基本相同。因此在浇注断面更换时,从结晶器直到基本完全凝固为止的部件要同时更换。为防止鼓肚变形,在连铸机上部(第一段)需用辊子分别支撑铸坯翼缘的顶部、端部及工字形的腹部,后两段辊子数可适当减少(如翼缘端部),这对保证铸坯质量非常重要。
在拉矫机前的二冷段适合位置设置除水装置,是为了将二冷喷淋沿内弧工字坯腹部流下的部分冷却水排除,以防铸坯表面质量恶化及影响铸坯切割。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6 结晶器振动装置
- 下一节:6.8 拉矫机或扇形段驱动装置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连铸车间工艺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炼钢炉与连铸机的配合
- 4.3 车间生产能力
- 4.4 连铸车间工艺布置及厂房建筑
- 5 连铸机工艺参数及机型选择
- 5.1 铸坯断面选择
- 5.2 连铸机弧形半径
- 5.3 连铸机拉坯速度
- 5.4 连铸机冶金长度
- 5.5 连铸机流数的确定
- 5.6 连铸机机型选择
- 6 连铸机设备
- 6.1 一般规定
- 6.2 钢包运载浇注设备
- 6.3 中间罐车
- 6.4 中间罐
- 6.5 结晶器
- 6.6 结晶器振动装置
- 6.7 二次冷却及铸坯导向装置
- 6.8 拉矫机或扇形段驱动装置
- 6.9 铸坯切割机械
- 6.10 辊道
- 6.11 引锭杆和引锭杆存放装置
- 6.12 铸坯冷却输出装置
- 6.13 液压、气动及润滑系统
- 7 电气及自动化
- 7.1 供配电
- 7.2 传动
- 7.3 自动化仪表
- 7.4 电信
- 7.5 自动化
- 7.6 电气
- 8 水处理设施
- 8.1 一般规定
- 8.2 连铸机用水水质及用水条件
- 8.3 供水系统
- 8.4 水处理主要设施
- 8.5 安全供水
- 8.6 水质稳定
- 8.7 补充水
- 8.8 水质分析及监测
- 8.9 水处理设施的布置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