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4 钢结构镀锌处理


7.4.1 钢构件表面单位面积的热浸镀锌质量应符合设计文件的要求。
7.4.2 热镀锌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GB/T13912的有关规定,并应采取防止热变形的措施。
7.4.3 热镀锌处理应在工厂加工、验收。并应保证在运输、安装过程中基本完好。对于少量损伤部位,应采用防腐效果相接近的方法加以修复。
7.4.4 热镀锌钢构件在施工前应进行外观抽样检查,镀件表面应清洁、无损伤,主要表面应平滑,并应无结瘤、锌灰和露铁。
7.4.5 外观检查不合格的镀件应进行修复,但修复面积不应超过总面积的0.5%,且单个面积不超过0.01㎡,超出的镀件应重新镀锌。
7.4.6 镀锌层的厚度应符合表7.4.6-1或表7.4.6-2的规定,测量的抽样要求应符合表7.4.6-3的规定。

表7.4.6-1 热镀锌层厚度要求(不离心处理时)

表7.4.6-2 热镀锌层厚度要求(离心处理时)

    注:其镀层厚度要求也适用于与此有关的垫圈。

表7.4.6-3 厚度测量的抽样要求

注:1 若制件的主要表面小于0.001㎡,则表7.4.6-3规定的数量是样本中基本测量面的最少个数;
      2 如果样本不符合要求,则应将原样本的制件数增加一倍再测量,若这个较大的样本符合要求,则认为该批产品符合要求,否则,该批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3 经供需双方认可,仲裁检验的抽样可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执行。

条文说明
7,4.1 镀锌是指在金属、合金或者其他材料的表面镀一层锌以起美观、防锈等作用的表面处理技术。镀锌分为热镀锌和冷镀锌两种。现在钢板的表面镀锌主要采用的方法是热镀锌。
    热镀锌是由较古老的热镀方法发展而来的,自从1836年法国把热镀锌应用于工业以来,已经有一百七十年的历史了。但是,近三十年来热镀锌工业伴随冷轧带钢的飞速发展而得到了大规模发展。
    热镀锌板的生产工序主要包括:原板准备→镀前处理→热浸镀→镀后处理→成品检验等。按照习惯往往根据镀前处理方法的不同把热镀锌工艺分为线外退火和线内退火两大类,即湿法(单张钢板热镀锌法)、线外退火(单张钢板热镀锌法)、热镀锌。惠林(Wheeling)法(带钢连续热镀锌法)、线内退火。森吉米尔(Sendzimir)法(保护气体法)、改良森吉米尔法、美钢联法(同日本川崎法)、赛拉斯(Selas)法和莎伦(Sharon)法。
    冷镀锌也叫电镀锌,是利用电解设备将管件经过除油、酸洗后放入成分为锌盐的溶液中,并连接电解设备的负极,在管件的对面放置锌板,连接在电解设备的正极接通电源,利用电流从正极向负极的定向移动就会在管件上沉积一层锌,冷镀管件是先加工后镀锌。
    热镀锌层的引用标准包括:《计数抽样检验程序 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GB/T2828.1、《磁性基体上非磁性覆盖层 覆盖层厚度测量 磁性法》GB/T4956、《金属和其他非有机覆盖层 关于厚度测量的定义和一般规则》GB/T12334、《金属覆盖层 黑色金属材料热镀锌层单位面积质量称量法》GB/T13825。
7.4.4 对镀层外观的要求:
    (1)所有镀件表面应是清洁的,无损伤的。其主要表面应是平滑的,无结瘤、锌灰和露铁现象。
    (2)根据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层 钢铁制件热浸镀锌层技术要求及试验要求》,表面上极少量的储运斑点不应作为拒收的理由。储运斑点指热镀锌后的制件在储运过程中,由于环境中潮湿空气的作用,在镀件表面形成很浅的白色斑点。必要时,应由需方提供(或认可)能说明镀层外观要求的样品。
7.4.5 不同的修复工艺有不同的厚度要求。喷镀锌时,修复区域的镀层厚度应满足表7.4.1或表7.4.2的厚度要求。用富锌涂料和(或)低熔点锌合金时,其镀层厚度至少应达到表7.4.1或表7.4.2中最小厚度的50%。
7.4.6 为测得准确的镀层厚度,供需双方应根据制件的形状和大小协商确定基本测量面的大小、部位和数量。镀层厚度的测量方法可采用磁性法和称量法。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粮食钢板筒仓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 GBT51239-2017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