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1 一般规定
4.1.1 尾矿坝坝址的选择应以筑(堆)坝工程量小,以及形成的库容大和避免不良的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为原则,并结合筑坝材料来源、施工条件、尾矿澄清距离及排水构筑物的布置等因素,经综合论证确定。
4.1.2 初期坝坝型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初期坝宜采用当地材料构筑;
2 上游式尾矿库的初期坝宜采用透水坝型;中线式、下游式尾矿库的初期坝坝型可根据需要确定;
3 一次建坝的尾矿坝可分期建设,第一期坝应符合初期坝的有关规定,后期筑坝高度应始终大于尾矿堆积高度的要求;
4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尾矿库可采用不透水坝型。
4.1.3 初期坝坝高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可至少贮存选矿厂投产后半年以上的尾矿量;
2 应使尾矿水得以澄清;
3 当尾矿堆积坝沉积滩顶与初期坝顶齐平时,应满足相应等别尾矿库防洪标准要求;
4 投产初期需利用尾矿库调蓄生产供水时,应贮存所需的调蓄水量;
5 在冰冻地区应满足冰下排矿的要求;
6 新建上游式尾矿坝初期坝高与总坝高之比值宜采用1/8~1/4。
4.1.4 尾矿坝必须满足渗流控制和静、动力稳定的要求。
4.1.5 遇有下列情况时,尾矿坝坝基应进行专门研究处理:
1 易产生尾矿渗漏的砂砾石地基;
2 易液化土、软黏土和湿陷性黄土地基;
3 岩溶发育地基;
4 涌泉及矿山井洞。
4.1.6 尾矿堆积坝筑坝方式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及7度以下的地区,宜采用上游式筑坝;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9度的地区,宜采用下游式或中线式筑坝,采用上游式筑坝时应采取抗震措施;
2 上游式尾矿筑坝,尾矿颗粒较粗者可采用直接冲积法筑坝;尾矿颗粒较细者宜采用分级冲积法筑坝;
3 下游式或中线式尾矿筑坝分级后用于筑坝的d≥0.074mm尾矿颗粒含量不宜少于75%,d≤0.02mm尾矿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当分级后用于筑坝的尾矿颗粒不满足以上要求时,应进行筑坝试验。筑坝上升速度应满足沉积滩面上升速度的要求;
4 上游式堆坝的尾矿浆重量浓度超过35%(不含干堆尾矿)时,不宜采用冲积法直接筑坝;当尾矿浆重量浓度超过35%,且采用冲积法直接上游式筑坝时,应进行尾矿堆坝试验研究;
5 对于湿式尾矿库,当全尾矿颗粒极细(d<0.074mm含量大于85%或d<0.005mm含量大于15%)时,宜采用一次建坝,并可分期建设;当全尾矿颗粒极细且采用尾矿筑坝时,应进行尾矿堆坝试验研究。
4.1.7 上游式尾矿筑坝,中、粗尾矿可采用直接冲积筑坝法,尾矿颗粒较细时宜采用分级冲积筑坝法。每期子坝宜采用尾矿堆筑,也可采用废石、砂石堆筑。
4.1.8 尾矿库的挡水坝应按坝型采用相应的水库坝设计规范设计,但防洪标准不应低于本规范的规定。
顶部
- 上一节:4 尾矿坝
- 下一节:4.2 沉积滩的最小安全超高和最小干滩长度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尾矿库
- 3.1 选址
- 3.2 库容
- 3.3 尾矿库等别和构筑物级别
- 3.4 监测设施
- 3.5 辅助设施
- 4 尾矿坝
- 4.1 一般规定
- 4.2 沉积滩的最小安全超高和最小干滩长度
- 4.3 渗流控制要求及控制措施
- 4.4 稳定计算
- 4.5 构造要求
- 4.6 中线式及下游式尾矿坝的堆筑
- 5 尾矿干式堆存
- 5.1 一般规定
- 5.2 尾矿脱水设备的选择
- 5.3 干式尾矿排放及堆坝方式
- 5.4 干式尾矿的运输、平整和压实
- 5.5 干式堆存尾矿坝坡稳定计算要点
- 5.6 干式堆存尾矿库的排洪设计
- 5.7 干式堆存尾矿库的其他技术要求
- 5.8 压滤(过滤)厂房位置的确定
- 6 尾矿库排洪
- 6.1 一般规定
- 6.2 水文、水力及调洪计算
- 6.3 排洪构筑物
- 7 尾矿库闭库
- 8 尾矿回采
- 9 尾矿库回水
- 10 尾矿浓缩
- 11 尾矿输送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水力计算
- 11.3 管槽敷设
- 11.4 管槽材料及附属装置
- 12 尾矿泵站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矿浆池及清水池
- 12.3 设备选择与配置
- 12.4 泵站配置
- 12.5 供电通信及其他
- 13 尾矿设施的环保措施
- 13.1 一般规定
- 13.2 尾矿库的环保防渗设计
- 13.3 尾矿设施的其他环保措施
- 附录A 原尾矿定名
- 附录B 尾矿沉积滩平均坡度确定方法
- 附录C 坝体尾矿平均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 附录D 拦挡坝最大一次洪水冲刷泥沙量估算公式
- 附录E 尾矿浆体输送试验项目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