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2 管节浮运
10.2.1 管节浮运应进行管节稳定性和主缆受力数值模拟分析计算,水文条件复杂时应进行物理模型试验。
10.2.2 管节浮运工况内力应在最不利荷载组合作用下,按波浪最不利波长进行计算。
10.2.3 管节拖航时应对拖航阻力进行验算。
10.2.4 浮运之前,应对管节本体、端封墙、水密门进行检漏测试。
10.2.5 应对浮运区域的水文、气象等历史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潮位、水深、水流速度、水重度、风速、波高的监测成果,评估确定管节浮运的作业窗口期。
10.2.6 管节浮运作业窗口期宜符合下列规定:
10.2.11 潮汐水域中的管节寄放可采用坐底寄放,坐底寄放的管节基底应满足平整度、管节起浮和承载力要求,坐底时抗浮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05。管节寄放最小水深Hj宜满足下式要求:
1 管节干舷应大于100mm;
2 能见度应大于1000m;
3 水流流速应小于1.0m/s;
4 管节浮运速度应小于1.0m/s;
5 浪高应小于0.6m;
6 风速应小于10m/s。
10.2.7 浮运航道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管节浮运航道设计中最低通航水深Ht宜符合下式要求:
1 管节浮运航道设计中最低通航水深Ht宜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H——管节外包高度(m);
hg——管节干舷高度(m);
hs——管节浮运安全距离(m)。
2 管节浮运航道宽度应根据管节水动力性能、浮运方案、水流、风浪等条件确定。
3 采用移动干坞时,浮运航道设计中最低通航水深Ht宜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hy——移动干坞浮运管节最大吃水深度(m);
hs——管节浮运安全距离(m)。
4 管节在内河和湖泊中浮运时,与航道底部的安全距离hs不宜小于0.5m。
5 管节在海洋环境下浮运时,与航道底部的安全距离hs不宜小于1.0m。
6 浮运航道为临时工程时,应结合管节的尺寸和浮运方案进行专项设计。
10.2.8 浮运过程中,管节安装有GINA止水带的一端宜设置在浮运前进方向的后方,并应设置临时性保护罩。
10.2.9 管节浮运时应严格控制横倾、纵倾。
10.2.10 浮态寄放宜采用四点系泊系统进行定位,管节寄放最小水深Hj宜符合下式要求:
式中:
H——管节外包高度(m);
hg——管节干舷高度(m);
hj——管节寄放安全距离(m)。
式中:
H——管节外包高度(m)。
10.2.12 管节寄放时应在管节上设置标示警示牌,寄放周边区域应设置警示标志。
条文说明
10.2.2 最不利波长是指与管节长度相等的波长。
10.2.3 管节浮运阻力分为拖航阻力和侧向阻力,拖航阻力与侧向阻力有类似的性质。无经验时,初步设计阶段管节拖航阻力F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
Cw——阻力系数,取值按现行行业标准《港口工程荷载规范》JTS 144-1执行;
γ——水重度(kg/m³);相对流速,指管节相对于水流的速度(m/s);
ν——管节迎水面积(㎡)
10.2.4 管节起浮前应对主体结构混凝土、端封墙、压载水舱等部位进行水密性检漏,如发现渗漏,应立即采取有效封堵止水措施。
检漏时,需注意下列事宜:
1 检漏作业应于浮运前在干坞内进行,检漏过程中管节不得起浮;
2 检漏应分步,每一步静止浸水时间不宜少于24h:
3 检漏水位最终淹没管节顶面高度不宜小于0.5m。
10.2.6 本条根据国内现有设计、施工经验确定,不满足时应进行专项试验研究后再确定。
10.2.7 浮运航道如有弯道,应根据管节长度、管节迎水面积、拖航模式、拖航速度等参数确定最小转弯半径。
10.2.9 在横倾、纵倾情况下,管节顶部边缘均不宜没于水中。
10.2.10 管节寄放安全距离hj在内河(湖泊)中不宜小于0.5m,在海洋环境下不宜小于1.0m,长时间寄放应计算回淤的影响。异地寄放需注意下列事宜:
1 系泊寄放时宜采用多点系泊;
2 多点系泊缆的长度需满足水位变化(潮差)情况;
3 如寄放水域宽阔、水深较深且附近区域较少有船舶活动时,可采用单点系泊;
4 长时间系泊时应适当提高缆绳的抗拉力安全系数:
5 系泊点可采用重力式锚块、系船柱等措施。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 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工程调查与勘测
- 4.1 一般规定
- 4.2 工程调查
- 4.3 工程勘测
- 5 总体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隧道位置选择
- 5.3 几何设计
- 5.4 控制性技术方案
- 6 材料
- 7 荷载和组合
- 7.1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
- 7.2 荷载组合
- 8 结构计算
- 8.1 一般规定
- 8.2 浮力计算
- 8.3 管节静力计算
- 8.4 舾装件计算
- 9 管节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结构形式和构造要求
- 9.3 接头
- 9.4 预留预埋
- 10 管节浮运、沉放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管节浮运
- 10.3 管节沉放
- 11 管节基槽、基础垫层和回填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基槽
- 11.3 基础垫层
- 11.4 回填
- 12 护岸和衔接段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护岸
- 12.3 衔接段
- 13 干坞
- 13.1 一般规定
- 13.2 固定干坞
- 13.3 工厂化干坞
- 13.4 移动干坞
- 14 结构防水
- 14.1 一般规定
- 14.2 结构防水
- 14.3 接头、接缝防水
- 15 耐久性
- 16 抗震
- 16.1 一般规定
- 16.2 地震作用计算
- 16.3 地震验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