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6.2 地震作用计算
16.2.1 隧道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隧道结构应分别计算沿结构横向和纵向的水平地震作用;
2 对于地基刚度或顶部荷载突变的隧道结构,应计算竖向地震作用,竖向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不应小于水平向峰值加速度的65%;
3 隧道结构的地震反应计算方法应根据结构特点采用反应位移法、反应加速度法或时程分析法。
16.2.2 隧道结构地震作用计算应进行设防烈度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抗震验算、变形验算和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抗震变形验算。
条文说明
16.2.1 1 两个水平向地震作用分别计算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输入采用相同的数值。
3 反应位移法采用荷载结构模型,是以场地土层地震动相对位移为主要因素确定地震作用,对地下结构物进行计算的方法。反应加速度法采用地层结构模型,是用场地土层地震动加速度确定地震作用,施加于地下结构及周围土体,对地下结构物进行计算的方法。
16.2.2 结构抗震设计的地震动参数,应根据批复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或经专门研究审定的文件确定。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宜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各土层对应的剪切波速、动力非线性关系曲线、场地反应谱、不同超越概率水准下的地震波时程曲线等有关的动力参数。
16.2.2 结构抗震设计的地震动参数,应根据批复的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或经专门研究审定的文件确定。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宜根据设计要求提供各土层对应的剪切波速、动力非线性关系曲线、场地反应谱、不同超越概率水准下的地震波时程曲线等有关的动力参数。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 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基本规定
- 4 工程调查与勘测
- 4.1 一般规定
- 4.2 工程调查
- 4.3 工程勘测
- 5 总体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隧道位置选择
- 5.3 几何设计
- 5.4 控制性技术方案
- 6 材料
- 7 荷载和组合
- 7.1 荷载分类和荷载代表值
- 7.2 荷载组合
- 8 结构计算
- 8.1 一般规定
- 8.2 浮力计算
- 8.3 管节静力计算
- 8.4 舾装件计算
- 9 管节结构
- 9.1 一般规定
- 9.2 结构形式和构造要求
- 9.3 接头
- 9.4 预留预埋
- 10 管节浮运、沉放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管节浮运
- 10.3 管节沉放
- 11 管节基槽、基础垫层和回填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基槽
- 11.3 基础垫层
- 11.4 回填
- 12 护岸和衔接段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护岸
- 12.3 衔接段
- 13 干坞
- 13.1 一般规定
- 13.2 固定干坞
- 13.3 工厂化干坞
- 13.4 移动干坞
- 14 结构防水
- 14.1 一般规定
- 14.2 结构防水
- 14.3 接头、接缝防水
- 15 耐久性
- 16 抗震
- 16.1 一般规定
- 16.2 地震作用计算
- 16.3 地震验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