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1.2 工业站、港湾站图型


11.2.1  当采用车辆交接,工业站、港湾站担当的路网中转作业量小,距企业站、港口站较近且地形条件适合时,工业站与企业站或港湾站与港口站宜采用联设,否则,宜采用分设。

11.2.2  工业站、港湾站的图型应根据交接方式、作业量、作业性质、该站在路网上所担当的作业分工和货物装卸地点等因素确定。设计时可按下列规定采用:

    1  当采用货物交接时,宜采用横列式图型(图11.2.2-1)。

    2  当采用车辆交接双方车站分设时,宜采用横列式图型(图11.2.2-2)。如作业量大,可采用其他合理图型。

    3  当采用车辆交接双方车站联设时,双方车场均采用横列式图型(图11.2.2-3)或纵列式图型(图11.2.2-4)。如作业量大可采用双方车站联设的双向混合式图型(图11.2.2-5)或其他合理图型。

    4  当在工业站、港湾站内设置专为企业或港口大宗货物使用的装卸设备时,车站图型应结合作业方式和地形条件确定。
 

条文说明

11.2.1  在实行车辆交接的情况下,较大企业或港口一般都设有企业站或港口站,以便向铁路工业站或港湾站办理车辆交接,并担负企业或港口内部各作业站或分区车场和装卸点的车辆取送及调车作业。因此,设计时应在考虑铁路运输与企业或港口内部运输合理衔接的基础上,对工业站与企业站或港湾站与港口站进行合理配置。

    当工业站或港湾站担负路网中转车流的作业量较小,距企业站或港口站较近,且地形条件适宜,可将工业站与企业站或港湾站与港口站联合设置,使路厂(矿、港)双方便于联合调度指挥,为列车到发和取送车作业的衔接创造良好条件,以减少车辆在企业或港内的停留时间,加速车、船的周转。若因铁路线走向或城市客货运输要求使工业站或港湾站距企业或港口较远,当企业或港口内部运输要求企业站或港口站设在企业或港口,而兼负路网一定中转作业量的工业站或港湾站为了满足总体布置的要求和避免作业上的较大干扰宜将工业站与企业站或港湾站与港口站分设。

11.2.2  本条文中所附图型,货物交接采用统管方式,车辆交接按分管方式考虑。

    1  采用货物交接时的交接作业是在货物装卸点办理,车辆的取送和调车作业均由路方承担。采用此种交接方式的作业量一般不会很大,因此,宜采用横列式图型(条文图11.2.2-1)。

    2  当采用车辆交接且工业站与企业站或港湾站与港口站分设时,工业站、港湾站宜采用横列式图型(条文图11.2.2-2)。我国既有的这类车站多为横列式图型。由于到达工业站、港湾站的直达列车和大组车占一定比重,且部分发往路网的车流在企业或港口进行取送车时已照顾编组,有条件在交接线上坐编发车或者工业站、港湾站与编组站间只开行小运转列车,有些解编作业可在编组站办理。所以当工业站、港湾站的解编作业量较小时,宜采用横列式图型。它具有站坪长度短、占地少、定员少、设备集中和管理方便等优点。作业量大的工业站、港湾站,可根据需要和地形条件采用其他合理图型。

    3  当采用车辆交接且工业站与企业站或港湾站与港口站联设时,双方车场均可采用横列式图型,根据作业情况和地形条件,可将双方车场横列配置(条文图11.2.2-3)或纵列配置(条文图11.2.2-4)。前者具有站坪长度短、车场布置紧凑和双方联系方便等优点;缺点是解编车流调车行程长,当作业量增多时进路交叉干扰多。后者的优点是各车场咽喉区布置简单,双方作业互不干扰,在密切配合的情况下,进入企业或港口车场的车列(组)可直接经由驼峰解体进入交接场,减少转场作业,缺点是双方车场相距稍远。当作业量大时,宜采用双方车站联设的双向混合式图型(条文图11.2.2-5)或其他合理图型。

    类似双向混合式图型,我国现有两种管理方式:一种是两套系统按横向管理,(条文图11.2.2-5所示),即入企业或港口系统的到达场由路方管理,编发场由企业或港方管理;自企业或港口发出系统的到达场由企业或港方管理,编发场由路方管理。另一种是分别按系统纵向管理,即条文图11.2.3-5所示的1、2车场由企业或港方管理;3、4车场由路方管理。

    以上各款所述双向图型是代表性图型,设计中应根据各自的作业量、作业要求和地形条件等情况适当调整。

    4  为特大型钢铁厂服务的工业站或为大宗散装货物专用码头服务的港湾站,当站内设置装卸设备时,应根据厂、港和车站作业流程的合理衔接,统一设计车站图型,以便减少工程投资、用地和定员,压缩车、船停留时间。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铁路车站及枢纽设计规范 GB50091-2006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