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8.2.1 站房各主要房间的采暖计算温度应符合表8. 2. 1的规定。
8.2.2 严寒地区的特大型、大型站站房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热风幕;中型站当候车室热负荷较大时,其站房的主要出入口宜设热风幕,寒冷地区的特大型、大型站站房的主要出入口宜设热风幕。
8.2.3 夏热冬冷地区及夏热冬暖地区的特大型、大型、中型站和国境(口岸)站的候车室且售票厅宜设空气调节系统。
8.2.4 空气调节的室内计算温度,冬季宜为18~20℃,相对湿度不小于40%;夏季宜为26~28℃,相对湿度宜为40%~65%。
8.2.5 站房内各主要房间空气调节系统的新风量和计算冷负荷应符合表8.2.5的规定。
8.2.6 空调系统应采用节能型设备和置换通风、热泵、蓄冷(热)等技术,并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对有共享空间的多层候车区,应考虑温度梯度对多层候车区的影响。
8.2.7 候车室、售票厅等房间应以自然通风为主,辅以机械通风;厕所、吸烟室应设机械通风。其换气次数宜符合表8. 2.7的规定。
8.2.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中明确规定:“位于严寒地区、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对经常开启的外门,且不设门斗和前室时,宜设置热空气幕”。因此本条对特大型和大型站的热风幕设置作了明确的规定。
站房建筑空间较高,门窗尺寸大,室内采暖设备布置数量与热负荷数值存在较大缺口,故本条规定中型站的候车室,如热负荷较大,可设热风幕以补充热量的不足。
8.2.3 特大型、大型站中的普通候车区,目前常设计为高架或高大空间的新型建筑,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指标较低,人员聚集,致使室内温度升高,而且盛夏的七、八月又是客运负荷的高峰,因此,客运部门和广大旅客迫切需要设置空调设备。为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同时考虑到国家能源仍很紧张,财力有限,故本条对特大型、大型、中型站和国境(口岸)站人员聚集的候车区、售票厅作了宜设空气调节系统的明确规定。
8.2.4 舒适性空气调节的室内计算参数,主要是根据《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中的有关规定制定的。
8.2.6 本条为新增条文。置换通风是一种新的通风方式,与传统的混合通风方式相比较,室内工作区可得到较高的空气品质和舒适性,并具有较高的通风效率。传统的混合通风是以稀释原理为基础的,而置换通风以浮力控制为动力。传统的混合通风是以建筑空间为主,而置换通风是以人群为主。由此在通风动力源、通风技术措施、气流分布等方面及最终的通风效果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也是一种节能的有效通风方式。
冷热源设计方案是空气调节设计的首要问题,应根据各城市供电、供热、供气的不同情况而确定。可采用空气源热泵、水源(地源)热泵。蓄冷(热)空气调节系统可均衡用电负荷,缩小峰谷用电差,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宜采用蓄冷(热)空气调节系统。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选址和总平面布置
- 3.1 选址
- 3.2 总平面布置
- 4 车站广场
- 5 站房设计
- 5.1 一般规定
- 5.2 集散厅
- 5.3 候车区(室)
- 5.4 售票用房
- 5.5 行李、包裹用房
- 5.6 旅客服务设施
- 5.7 旅客用厕所、盥洗间
- 5.8 客运管理、生活和设备用房
- 5.9 国境(口岸)站房
- 6 站场客运建筑
- 6.1 站台、雨篷
- 6.2 站场跨线设施
- 6.3 站台客运设施
- 6.4 检票口
- 7 消防与疏散
- 7.1 建筑防火
- 7.2 消防设施
- 8 建筑设备
- 8.1 给水、排水
- 8.2 采暖、通风和空气调节
- 8.3 电气、照明
- 8.4 旅客信息系统
- 附录A 设计包裹库存件数计算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