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3 整流机组的选择及谐波治理
6.3.1 整流机组一次侧电压及降压方式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整流机组一次侧电压宜按表6.3.1选择。
表6.3.1 整流机组一次侧电压的选择
2 当电网电压为110kV时,系列输出总功率大于或等于40MW,应采用110kV自耦直降方式;小于40MW时,采用110kV自耦直降方式或二次降压方式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3 当电网电压大于或等于220kV时,整流机组一次侧电压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 当整流所建设在发电厂或自备电厂附近,技术条件许可时,宜采用发电机电压直配方式供电。
6.3.2 整流机组直流侧额定电压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铝电解用整流机组应为电解系列正常工作直流电压、同时发生阳极效应电压、总直流汇流母线电压降之和,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每个阳极效应计算电压应根据工艺参数确定,宜平均取30V。同时发生阳极效应不降电流的电解槽台数,100台槽及以下取1个;100台槽以上取2个;小型铝厂取1个。汇流母线电压降宜取5V。
2)整流机组直流额定电压还应满足电解系列最后一部分电解槽启动电压,该电压根据工艺专业要求确定。
3)整流机组应能承受在阳极效应熄灭后,因不能立即将直流电压自动降至原来值而产生的冲击电流所造成的过载。
2 重有色金属电解整流机组,应为电解系列的最高运行电压和总直流汇流母线电压降之和。
6.3.3 铝电解整流所机组数量,应根据供电电压、负荷大小、负荷性质、运行损耗和电网对谐波限制的要求确定。每个电解系列的机组数量、等效相数和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机组一次电压为35kV及以下时,以4个~6个机组形成等效24相或36相。
2 机组一次电压为66kV和110kV时,若单机容量在12.5MV·A~35MV·A,以3个机组形成等效18相或36相;若单机容量在35MV·A及以上时,以4个~6个机组形成等效48相或72相。
3 机组供电电压为220kV,单机容量在50MV·A及以上时,以4个~8个机组形成等效48相~96相。
4 机组的容量应能满足,当一个机组因故检修时,其余机组仍能供给1.05倍~1.15倍的全系列直流电流。正常情况下,系列的全部机组应同时运行。
6.3.4 重有色金属电解整流所,备用机组组数和机组额定电流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大型整流所,每个系列的整流机组为3组及以上时,每系列宜备用一组;每个系列1组~2组时,两个系列宜备用1组。
2 中型或不连续生产的电解整流所,宜采用元件备用。
3 电解系列整流机组额定电流的总和(不包括备用机组),宜等于系列电流的1.05倍~1.15倍。
6.3.5 电解整流所宜采用自动稳流的整流系统,即由饱和电抗器稳流的二极管整流机组或晶闸管整流机组组成。
6.3.6 电解整流所供电系统注入电网的谐波电流值和母线的电压畸变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电能质量 公用电网谐波》GB/T 14549的有关规定进行校核。
6.3.7 电解整流所谐波治理,宜采用下列方式:
1 无自动稳流的二极管整流机组,宜采用单机组等效12相,多机组构成等效多相整流系统。
2 有自动稳流的多机组系列整流所,宜采用单机组为6相或等效12相构成的等效多相制整流系统,并设调谐滤波补偿装置。单机组系列整流所,亦可采用单机组等效多相整流系统,必要时亦可加装调谐滤波补偿装置。
6.3.8 滤波装置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调谐滤波应结合无功补偿统一考虑。
2 滤波补偿装置与整流机组宜接在同一供电母线上。
3 滤波装置系统宜经总断路器接入供电母线,各分支调谐滤波器应设单独的隔离开关,一次及二次配电设备,并应能独立运行,保护动作于总断路器。
4 接入滤波装置的断路器,宜采用可避免重燃的断路器。
5 5次和7次调谐滤波器中的串联电抗器,宜设0、±2.5%和±5%抽头,及±5%无级调杆。
6 各分支调谐滤波器应分别设置安全围栏。
7 宜预留一分支调谐滤波器的安装场地。
6.3.9 多机组并联运行时,双反星带平衡电抗器接线或双反星不带平衡电抗器接线的二极管整流机组,其直流额定电压宜小于300V,单机组运行时,其直流额定电压宜小于45V。
6.3.10 电解整流装置直流的电压偏移率,在额定状态下不应大于10%。
6.3.11 整流变压器二次侧为多绕组并联时,各绕组的短路阻抗值与其平均值之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3%。
6.3.12 并联运行于同一电解系列的各整流变压器的短路阻抗值与其平均值之差,不应大于平均值的5%。
6.3.13 电解用整流器应能连续输出100%额定电流,并能持续承受以24h为周期的150%额定电流的过负荷1min。
6.3.14 整流机组的调压方式,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二极管整流机组,当调压深度小于50%时,单机组可采用单级一次侧抽头有载调压整流变压器;多机组系列还应采取措施,以保证并联机组间的负荷平衡。
2 二极管整流机组,当调压深度大于或等于50%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次侧电压小于或等于110kV时,应采用端部自耦有载调压;
2)一次侧电压为220kV时,当机组容量小于60MV·A时宜采用第三绕组加串联(辅助)变压器调压;当机组容量大于60MV·A时宜优先采用降压自耦有载调压;
3)一次侧电压大于220kV时,主接线及调压方式具体采用何种方式需经经济比较确定。
3 晶闸管整流机组应根据生产工艺要求,采用晶闸管相控并配以一次侧有适当级数的无载或有载调压整流变压器。
6.3.15 调压范围的下限和级电压差,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当一个电解系列的全部机组有载连续调压至最低一级时,系列电流宜不大于一个机组的额定电流。
2 最低电压应分别满足轻金属和重金属电解槽焙烧及启动要求,但铝电解也可采用无励磁切换变压器抽头和饱和电抗器控制等方法。
3 单纯采用有载分接开关调压的级电压差:对于铝电解宜为2%~4%,重有色金属电解宜为1%~2%。
4 调压范围的下限应能满足直流侧短路均流试验的要求。
5 电网电压偏差为-5%时,整流机组有载调压装置应能将直流电压调整到额定值。
6 铝电解整流机组的有载调压变压器,若有无载倒段开关,则在无载倒段的上、下段间,宜有20V~40V重叠电压的有载调压级。
6.3.16 高电压、大电流整流机组整流电路可采用桥式接线和同相逆并联接线。当采用同相逆并联电路时应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正、逆同名相间产生金属性短路。
6.3.17 为使单机组形成等效12相整流系统,可采用具有共轭式铁芯或两个铁芯,一次侧或二次侧为Y、D两种接线绕组的整流变压器。
6.3.18 整流装置的额定整流效率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没有自动稳流控制时,机组额定效率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1)UdN=200VDC~400VDC时,额定效率为:94%~95%;
2)UdN=400VDC~600VDC时,额定效率为:95%~96.5%;
3)UdN=600VDC~800VDC时,额定效率为:96.5%~97.8%;
4)UdN=800VDC~1100VDC时,额定效率为:97.8%~98.4%;
5)UdN≥1100VDC时,额定效率为:98.5%。
2 有自动稳流控制时,机组额定效率不应低于下列数值:
1)UdN=200VDC~400VDC时,额定效率为:93%~94%;
2)UdN=400VDC~600VDC时,额定效率为:94%~95%;
3)UdN=600VDC~800VDC时,额定效率为:95%~96.5%;
4)UdN=800VDC~1100VDC时,额定效率为:96.5%~97.6%;
5)UdN≥1100VDC时,额定效率为:97.6%~98.2%。
6.3.1 整流机组一次侧电压及降压方式,与外部供电电压及整流所总容量密切相关;应根据全面的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1 根据设计经验,机组一次电压应优先考虑采用电网电压,尽量避免对电解用整流负荷进行两次降压,以降低投资,减少电能损耗,减少机组一次侧电压波形的畸变。根据上述原则列出了表6.3.1整流机组单组容量与机组一次电压的选择表。
2 当电网电压为110kV,输出总功率大于或等于40MW,其单机容量在12.5MV·A~25MV·A,按1款采用110kV直降式整流机组与经二次降压的普通整流机组相比较,其经济效果显著,应优先采用。
3 当外部供电电压为220kV时,多为年产10万吨级以上的铝电解厂,应采用220kV直降方案。
6.3.2 整流机组直流母线其中包括整流所至电解厂房段的母线。铝电解用整流机组直流额定电压,按条文所述原则确定。随着电解槽容量的增大,平均槽电压和阳极效应电压均在降低,因此铝电解系列发生阳极效应的个数是:100台电解槽及以下宜取1个,以上宜取2个。
2 重有色金属电解用整流机组的额定直流电压,除按工艺生产所需的电压值外,还必须考虑电解槽和电解液循环系统的绝缘水平,使漏泄电流不危及人身安全。由于水溶液电解槽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酸雾,对电解槽、楼板、新液及废渣总流槽虽有绝缘物支持,但绝缘物表面积酸较严重,漏泄电流随着系列电压的增高而增大,既不安全也影响到电解电流效率。根据国内的生产运行经验,确定了最高限制系列电压。
6.3.3 铝电解系列整流机组数量与机组电流,考虑下列因素确定:
1 满足工艺生产要求。
2 节省投资和获得较高的整流效率。整流机组台数的增多相应的增加了一、二次开关设备和辅助设施的数量,因而也增大了土建建筑面积和设备投资;尤其当采用110kV及以上电压直降方案时,一次开关设备较为昂贵,而且110kV及以上电压直降式调压整流变压器单位容量的制造费用随着容量增大而减小,容量小于10MV·A时是不经济的。适当增加整流机组单机容量和减少整流机组台数,不但能节省投资,而且便于整流机组在停电和送电时的操作。
3 保证整流机组中任一台检修或故障时,电解系列电流仍不降低。一般采用(n+1)的原则。但全系列机组正常时应全部投入运行,以构成对称等效多相制,有利于抑制谐波,可大大降低电能损耗,特别是大容量系列。
4 由于多机组并联运行,机组间、整流柜间电流分配的不均衡,规定n台整流机组额定电流的总和应大于电解系列电流需要值的5%~15%。
5 在不增加或少增加投资条件下,尽可能使整个整流所形成较高的整流相数,以减少整流机组产生的高次谐波对电网的影响。
6 尽量选用目前国家已生产的标准设备。
7 与工艺发展的可能性相协调。
6.3.4 重有色大型电解整流所的备用整流机组应为热备用,即在正常情况下包括备用的整流机组均投入运行,当任一组故障或检修时,不应降低电解电流。
中小型电解整流所容量小,许多情况下可选择一组整流机组运行。设备检修一般与电解车间检修配合,仅考虑易损元件的备用。
整流机组的容量与组数一般都应经过技术经济方案比较来确定。由于重有色金属电解系列直流电压和电流都不太大,机组数量不宜过多。机组数多,虽然备用率可降低,但占地面积大,维护量大,投资不一定省。适当减少组数,增大机组容量,还可能有利于电网供电电压直降式整流机组的采用,这对减少电压层次,降低电耗,节约投资都是有利的。由于每台机组特性不能完全一致,其相互间的电流差按4%~6%考虑,因此,一个系列的整流机组额定电流总和(不包括备用机组)宜等于系列电流的1.05倍~1.15倍。
6.3.5 稳流和滤波是电解整流的两大技术进步。电解用整流装置采用自动稳流系统后,可提高电解效率3%~4%,铝电解单耗节电:130kA~350kA槽500kW·h/t~700kW·h/t。
二极管整流加饱和电抗器稳流,其有载调压分接开关较少操作,减少了维护工作量和延长了使用年限,提高了供电可靠性。晶闸管整流精度高、调整范围广、响应速度快、整流变压器结构简单、停送电方便、闭锁后可无载操作机组断路器,计算机控制亦优于二极管整流。
6.3.7 整流所抑制谐波主要有多相制整流和设滤波装置:
1 二极管无饱和电抗器调压,其功率因数一般不低于0.92。不存在无功补偿问题,但谐波不一定达标过关。所以,首先考虑多相整流这种最简单的治理谐波的方法。单机组等效12相整流,基本上消除了幅值较大的5次和7次谐波。
2 二极管加饱和电抗器调压稳流和晶闸管整流控制稳流,功率因数往往达不到要求,必须进行功率因数补偿;至于是否需要谐波治理装置应根据实际电力系统要求确定;多机组并联的整流系统其单机组采用6相还是12相应根据具体工程结合滤波补偿装置的综合考虑为宜。
6.3.8 滤波装置设计考虑的因素是:
1 滤波装置在基波下呈容性,它可兼作无功补偿装置,所以应统一考虑。
2 从国内外运行经验的总结,滤波装置接在整流机组的供电母线上集中补偿,比各机组通过变压器补偿线圈接滤波补偿装置的效果好,因此在有条件时宜在供电母线上集中补偿,具体采用哪种方式应根据工程实际和系统长期运行维护、检修等因素综合考虑。
3 为使各分支滤波器能单独运行,在可靠的前提下考虑电气接线简单、少用设备、节省投资、运行操作及维护检修方便。为防止大气和操作过电压击穿滤波器应在其两端装设避雷器。滤波器应设有低电压、过负荷、过电流,电流速断及电容器不平衡保护等二次设备。
4 重燃断路器会因过流过压而爆炸。
5 因理论计算与实际有误差,制造上也存在差异,所以串联电抗器应设调整调谐的抽头以达到最佳滤波效果。
6 从安全、独立运行考虑设围栏。
7 特征谐波经计算较接近实际,而非特征谐波(偶次、3和3的倍数次)计算较困难,一般经实测比较准确。如某电解铝厂引进可控硅整流机组及其滤波装置,投产后经测试发现3次谐波超标。另一电解铝厂同样引进设备,结果6次谐波超标,理应采用补救措施,但因设计没考虑预留安装场地而实现困难。
6.3.9 双反星带或不带平衡电器接线的二极管整流机组,整流臂短路将同时构成交流和直流两侧短路。非故障臂以及并联运行的整流器和具有反电动势的直流负荷,都向故障臂供给事故电流。不仅仅是以整流元件的反峰压提高为转移。
某铝电解厂,直流输出电压超过300V,因元件击穿造成严重事故,被迫停产,整流所被废。美国规范也将并联运行时,直流额定电压限制在300V及以下。
本条仅对双反星带或不带平衡电抗器接线的适用电压进行了规定。由于双反星带平衡电抗器接线的整流变压器制造结构比三相桥式接线复杂,容量亦大21%,而整流器的成本一般仅为变压器成本(不包括调压开关)的1/3,故机组并联运行时,虽直流电压小于条文中的电压规定值,只要技术经济合理,亦可选用桥式接线。
6.3.10 电压偏移率等于机组各部分阻抗引起的直流电压降(以空载直流电压的百分数表示),其中变压器的短路阻抗造成的压降占主要成分。在大多数整流电路内,短路阻抗可以代替换相电抗。因而,短路阻抗大,则换相角也大;位移因数低,电压偏移率大(外特性斜度大)。此外,为了限制短路电流不致过大,往往希望提高整流变压器的短路阻抗,但是在大电流机组内,即使将短路阻抗提高到较高值,变压器二次侧的短路电流往往还是大到难以保证短路动稳定的程度。因此,综合以上两个相互矛盾的因素,规定整流变压器的合理的短路阻抗很有必要。在大型机组内,二次侧常为多绕组。校验短路稳定时,只考虑其中一组绕组短路。二次侧一组绕组短路时的短路阻抗值可到20%~30%,而全部绕组短路时的短路阻抗宜在15%以下,为了有一个合理的数值,本规范规定电压偏移率不大于10%。
6.3.14 因分期投产时间间隔较长和使晶闸管不致深控,在整流变压器设置适当的抽头配合调压,不失为降低谐波含量和提高功率因数的措施。如某铝电解厂110kV晶闸管直降机组整流变压器无载抽头为,20%、40%、60%、80%、100%共五档;某锌电解厂220kV晶闸管机组在整流变压器80%处抽头星形和三角形倒换;某铜电解厂晶闸管整流机组采用调压深度为30%的有载抽头配合晶闸管调压。
抽头调压的方式、级数应根据工艺生产情况确定。能用无载抽头尽可能不用有载,以降低设备费用和充分发挥晶闸管的优势。
6.3.15 调压范围的下限和级电压差的确定:
1 为避免全系列整流机组逐台进行停电或送电操作时,最先投入或最后切除的机组不致严重过负荷。
2 投产初期电解系列常分批焙烧启动电解槽,整流装置调压范围的下限主要决定于焙烧过程(铝电解)的需要和开始送电时需要的电压(重有色),同时考虑到适当缩小有载连续调压范围,以简化有载分接开关的结构,还须考虑满足逐个机组停送电需要,如采用无激磁切换变压器抽头和加饱和电抗器的措施。最低电压宜以焙烧末期的槽电压约2.5V~2.7V为依据。此时槽电流已达额定,如果整流装置的直流电压仍高于焙烧末期所需电压,势必造成整流装置及电解槽过流,铝电解最低电压一般为系列电压的10%。
重有色金属电解的启动电压是指开始送电时需要的电压,其中锌电解约为系列电压的80%,铜电解约为系列电压的50%。
3 目前可供选用的有载分接开关级数已达到105级,通常已能满足电压级差要求。
4 有时需要在调压变压器电源侧为额定电压的情况下进行整流器直流短路下的均流试验。为此,需确定试验时需要的最低直流空载电压。
直流短路时,输出电压为零,如略去整流元件的正向压降,则直流空载电压等于换相电抗直流电压降。
5 一般电解整流装置最高电压为系列电压的115%。
6 考虑到由低压段向高压段倒段时,不致引起机组过负荷。
6.3.16 随着电解系列电流的不断增大,如国内铝电解槽已达350kA,无疑要求整流机组的单机电流大。机组电流越大,磁场以及各部分阻抗的不对称对均流的影响越加严重,整流器钢铁外壳和附近铁构件涡流而发热严重。同时增加了电能损耗。
为了降低阻抗压降,提高功率因数,改善均流情况减少杂散损耗,大电流整流机组宜采用同相逆并联整流电路。
采用两个三相桥或两个双反星形带或不带平衡电抗器组成的同相逆并联系统,当正、逆两同名相间绝缘破坏时,元件反峰压将升至正常状态下的2倍或1.5倍,桥臂导电期间电流升至正常状态下的4倍或流过巨大的短路电流。所以对正、逆两同名相间在正常维护操作时容易产生金属性连接的地方,应适当加强绝缘或采取隔离措施等。
6.3.17 单机组形成等效12相,对减少交直流侧谐波电流、电压都有很大的好处。目前共轭式铁芯和两个铁芯结构的整流变压器都有采用,但由于共轭式铁芯迭装费工,制造难度较大,国内有的制造厂不愿生产,所以仍多采用两个铁芯。在同等容量条件下,采用共轭式铁芯比两个铁芯结构的整流变压器能够降低一定的费用,国外通常采用共轭式铁芯。
6.3.18 整流机组的整流效率,随着整流电压的升高而有所提高,有自动稳流系统的效率通常比无自动稳流低一些。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2 供电电源与接线系统
- 下一节:6.4 控制、保护与测量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供电与配电
- 3.1 负荷分级与供电电源
- 3.2 高压供配电系统
- 3.3 无功补偿
- 3.4 电能质量要求
- 3.5 变电所与配电所
- 3.6 继电保护与自动装置
- 3.7 电测量仪表装置
- 3.8 防火与蓄油设施
- 3.9 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 4 余热电站
- 4.1 一般规定
- 4.2 电气部分
- 4.3 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 5 厂区线路
- 5.1 一般规定
- 5.2 电缆线路
- 5.3 架空线路
- 6 电解整流所
- 6.1 一般规定
- 6.2 供电电源与接线系统
- 6.3 整流机组的选择及谐波治理
- 6.4 控制、保护与测量
- 6.5 母线、设备配置及接地
- 6.6 交流所用电系统
- 6.7 直流所用电系统
- 6.8 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 7 车间电力设计基本规定
- 7.1 配电系统
- 7.2 配电设备
- 7.3 控制与保护
- 7.4 配电线路
- 7.5 电测量仪表
- 7.6 电气照明
- 7.7 建(构)筑物防雷
- 7.8 配电室与控制室
- 8 重有色金属冶炼厂车间电力设计
- 8.1 一般规定
- 8.2 原料车间
- 8.3 焙烧与烧结车间
- 8.4 熔炼车间
- 8.5 浸出过滤与净液车间
- 8.6 电解车间
- 8.7 对相关专业的要求
- 9 氧化铝厂车间电力设计
- 9.1 一般规定
- 9.2 原料车间
- 9.3 烧结与焙烧车间
- 9.4 高压溶出与熟料溶出车间
- 9.5 分解过滤与蒸发车间
- 10 铝电解车间电力设计
- 10.1 电解车间
- 10.2 铝锭铸造车间
- 11 镁钛与工业硅厂车间电力设计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氯化竖式炉、钛熔矿炉与纯硅炉
- 12 炭素厂车间电力设计
- 12.1 一般规定
- 12.2 电煅烧炉
- 12.3 石墨化炉
- 13 氟化盐厂车间电力设计
- 14 稀有金属冶炼厂车间电力设计
- 15 硬质合金厂车间电力设计
- 16 半导体材料厂车间电力设计
- 17 公用设施电力设计
- 17.1 空气压缩机站
- 17.2 水泵站
- 17.3 发生炉煤气站
- 17.4 氢气站
- 17.5 氧气站
- 17.6 实验室和化验室
- 17.7 充电站
- 17.8 静电滤清器电源装置
- 17.9 大中型风机
- 附录A 有色金属冶炼厂一级负荷用电设备表
- 附录B 有色金属冶炼厂三级负荷用电设备表
- 附录C 整流机组继电保护整定计算
- 附录D 整流机组短路阻抗计算
- 附录E 三氯氢硅合成炉工频感应线圈计算
- 附录F 有色金属冶炼厂环境特征
- 附录G 有色金属冶炼厂一般照明照度标准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