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3 施工要求


8.3.1 增大截面加固法和置换混凝土加固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加固混凝土构件时,应清除原构件表面的尘土、浮浆、污垢、油渍、原有涂装、抹灰层或其他饰面层;剔除其风化、剥落、疏松、起砂、蜂窝、麻面、腐蚀等缺陷至密实部位。
    2 采用置换混凝土加固法进行加固前,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完全卸载或局部卸载。剔除被置换的混凝土时,应在到达缺陷边缘后,再向边缘外延伸清除不小于50mm的长度;对缺陷范围较小的构件,应从缺陷中心向四周扩展,逐步进行清除,其长度和宽度均不应小于200mm。剔除过程中不得损伤钢筋及无需置换的混凝土。
    3 新旧混凝土结合面应进行凿毛处理,且冲洗干净。浇筑混凝土前,结合面应采用水泥净浆或其他界面剂涂刷一道;待水泥净浆初凝前,浇筑混凝土。
   4 模板架设、钢筋加工、焊接和安装,以及新混凝土的配制、浇筑、养护及拆模时间等,均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执行。
8.3.2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粘贴部位混凝土经修整露出骨料新面,修复平整,并对较大孔洞、凹面、露筋等缺陷进行修补、复原;对有段差、内转角的部位应抹成平滑的曲面;对构件截面的棱角,应打磨成圆弧半径不小于25mm的圆角。混凝土表面清理洁净,并保持干燥。
    2 粘贴纤维复合材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 按设计尺寸裁剪纤维织物,且严禁折叠;若已有折痕,应裁去有拆痕一段织物;
    2) 将配制好的专用结构胶粘剂均匀涂抹于粘贴部位的混凝土表面;
    3) 将纤维织物按放线位置敷在涂好结构胶粘剂的混凝土表面,织物应充分展平,不得有皱褶;
    4) 沿纤维方向使用专用滚筒在已贴好纤维的面上多次滚压,使胶液充分浸渍纤维织物,并使织物的铺层均匀压实,无气泡发生;
    5) 多层粘贴纤维织物时,应在纤维织物表面所浸渍的胶液达到指干状态时立即粘贴下一层;若延误时间超过1h,则应等待12h后,方可重复上述步骤继续进行粘贴,但粘贴前应重新将织物粘合面上的灰尘擦拭干净;
    6) 最后一层纤维织物粘贴完毕,尚应在其表面均匀涂刷一道浸渍专用的结构胶。
8.3.3 粘贴钢板加固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原构件混凝土界面(粘合面)经修整露出结构新面,对较大孔洞、凹面、露筋等缺陷进行修补,并修复平整、打毛处理;加固用钢板的界面(粘合面)应除锈、脱脂、打磨至露出金属光泽,并进行打毛和糙化处理。
    2 粘贴钢板专用的结构胶粘剂的配制和使用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的规定进行。拌合胶粘剂时,应采用低速搅拌机充分搅拌。拌好的胶液色泽应均匀,无气泡,并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油、灰尘等杂质混入。
    3 拌好的胶液应同时涂刷在钢板和混凝土粘合面上,经检查无漏刷后,将钢板与原构件混凝土粘贴;粘贴后的胶层平均厚度应控制在2mm~3mm。俯贴时,胶层宜中间厚、边缘薄;竖贴时,胶层宜上厚下薄;仰贴时,胶液的垂流度不应大于3mm。
    4 钢板粘贴后应均匀布点加压固定。加压顺序应从钢板的一端向另一端逐点加压,或由钢板中间向两端逐点加压。加压点之间的距离不应大于500mm。加压时,应按胶缝厚度控制在2mm~2.5mm进行调整。
8.3.4 外粘型钢加固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原构件混凝土界面(粘合面),经修整露出结构新面后,进行打毛,清除原构件混凝土表面松动的骨料、砂砾、浮碴和粉尘,并用清洁的压力水冲洗干净。型钢骨架及钢套箍与混凝土的粘合面,经修整除去锈皮及氧化膜,进行糙化处理。
    2 钢骨架各肢的安装应箍牢、顶紧;对外粘型钢骨架的安装,钢骨架与原构件之间留有2mm~3mm的缝隙,以备压注胶液;对干式外包钢骨架的安装,该缝隙宜为4mm~5mm,以备填塞环氧胶泥或压入注浆料。型钢骨架各肢安装后,应与缀板、箍板以及其他连接件等进行焊接。
    3 外粘或外包型钢骨架全部杆件的缝隙边缘,应在注胶或注浆前用密封胶封缝。封缝时,应保持杆件与原构件混凝土之间注胶或注浆通道的畅通。同时,尚应在设计规定的注胶或注浆位置钻孔,粘贴注胶嘴或注浆嘴底座,并在适当部位布置排气孔。
待封缝胶固化后,进行通气试压。若发现有漏气处,应重新封堵。
4加压注胶或注浆时,压力应保持稳定,且应始终处于设计规定的区间内。当排气孔冒出浆液时,应停止加压,并以环氧胶泥堵孔。然后再以较低压力维持9min,方可停止注胶或注浆。
8.3.5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施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体外预应力布置时,应设置束形控制点;原结构构件上需要开孔时,应尽可能避开构件中的钢筋。
    2 转向块、锚固块与既有结构的连接可采用加固用A级胶粘剂、化学锚栓、膨胀螺栓等,施工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结构体外预应力加固技术规程》JGJ/T279的规定。
    3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确定,并考虑张拉方法和锚固形式等因素。安装时,应由定位支架或其他措施控制其位置。
    4 体外预应力施工方法,应根据设计预应力的大小和工程条件进行选择,宜采用机张法。
    5 体外预应力张拉后,预应力筋、锚具和转向块等应有防腐防火等防护措施。
8.3.6 植筋或化学锚栓的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550的规定。
 

条文说明
8.3.1 本条给出了增大截面加固法和置换混凝土加固法中关键工序的施工要求。其中,新旧混凝土结合处界面处理质量的好坏关系到两者共同工作的有效性,因此,本条重点强调了界面处理的施工要求。新增截面或置换混凝土的施工同新建工程要求,这里不再重复。
8.3.2 粘贴纤维复合材加固法中,粘贴部位原结构混凝土界面的处理、纤维复合材的下斜、胶粘剂的配制、纤维复合材的粘贴等是决定加固质量的关键工序。本条给出了这些工序的施工要求。
8.3.3 粘贴钢板加固法中,粘贴部位原结构混凝土界面及钢板粘贴面的处理、胶粘剂的配制、胶粘剂的涂刷、钢板粘贴后的加压等是决定加固质量的关键工序。本条给出了这些工序的施工要求。
8.3.4 外粘型钢加固法中,粘贴部位原结构混凝土界面处理、型钢骨架及钢套箍与混凝土的粘合面的处理、钢骨架的安装、封缝与注胶等是决定加固质量的关键工序。本条给出了这些工序的施工要求。
8.3.5 体外预应力加固法中,预应力筋下料、转向块(锚固块)与既有结构的连接、体外预应力布置、体外预应力张拉等是决定加固质量的关键工序。本条给出了这些工序的施工要求。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农村危险房屋加固技术标准 JGJ/T426-2018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手机APP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