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2 采油井场
4.2.1 采油井场工艺流程的设计应满足下列要求:
1 应满足试运、生产(包括井口取样、油井清蜡及加药等)、井下作业与测试、关井及出油管道吹扫等操作要求。不同类型油井还应满足下列要求:
1)更换自喷井、气举井油嘴;
2)稳定气举井的气举压力;
3)套管气回收利用;
4)水力活塞泵井的反冲提泵。
2 应满足油压、回压、出油温度测量的要求。不同类型油井还应能测量下列数据:
1)自喷井、抽油机井、电动潜油泵井、螺杆泵井的套压;
2)气举井的气举气压力;
3)水力活塞泵井的动力液压力;
4)稠油热采井的蒸汽压力。
3 应满足不同集输流程的特殊要求。
4.2.2 连续生产的拉油采油井场应设储油罐,储存时间宜为2d~7d。
4.2.3 滩海陆采平台宜设置污油污水罐,其容积不应小于单井作业一次排液量。
4.2.4 当采油井距离接转站较远、集输困难时,可在采油井场或计量站设增压泵。
4.2.5 采油井场的标高和面积应能满足生产管理和井下作业的需要。
4.2.6 居民区内以及靠近居民区的采油井场应设围栏或围墙保护措施。
4.2.7 井口保温与清蜡设施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严寒地区的采油井可设井口保温设施。井口保温设施应采用便于安装和拆卸的装配式结构。
2 严寒、多风沙和其他气候恶劣地区,采用固定机械清蜡的自喷井、电动潜油泵井,可设置清蜡操作房。
4.2.1 本条规定了采油井场工艺流程应满足的要求。
油井清蜡和油井加药流程应视需要而定。
本条对稠油井场是否设置放空油池没作具体规定。在实际生产中,注汽闷采后,开井初期含水量很大,接近100%,且温度很高,有时需往放空池(或高架罐)喷油。另外,起下作业管柱和生产管柱、作业后放喷,都需放空,但考虑到污染和安全因素,不宜设放空油池,可采取临时措施解决。
不同集输流程的特殊要求如出油管道清蜡、加药、掺液等。
4.2.2 井场拉油罐储存天数可根据油井产量、油品性质、运输条件、气候条件等进行综合确定。各油田不尽相同。如:胜利油田拉油井场储油罐储存时间约2d,河南油田、吉林油田拉油井场储油罐储存时间3d~6d,大庆油田拉油井场储油罐储存时间2d~3d,长庆拉油井场储油罐储存时间3d~7d。
4.2.3 滩海陆采平台设置污油污水罐,主要是为了防止正常生产及井口作业时产生的污油污水排放到海水中,造成环境污染。辽河油田的笔架岭油田和海南三油田井场平台上均设置一个50m3污油污水罐。
4.2.5 采油井场占地面积的大小,应在满足工艺设施的布置安装和现场各种管理操作的前提下,尽量压缩,以达到节约占地、减少投资的目的。
4.2.6 在居民区内以及靠近居民区的油井设置围栏或围墙,一方面可以防止外来人员进入井场损坏采油设备,保证安全生产;另一方面可防止儿童和其他闲杂人员以及大牲畜进入井场,避免遭受意外的损害。
目前围栏或围墙的种类有多种,距居民区的距离也不尽相同。如:大庆油田在居民区内以及距居民区100m以内地带的油井井场设1.8m高钢板网围栏,其中抽油机井场、螺杆泵井场围栏平面尺寸为7.5m×15m,电泵井井场围栏平面尺寸为7.5m×15m;辽河油田在居民区内以及靠近居民区地带的油井设砖混围墙,抽油机井场围墙平面尺寸为20m×20m;长庆油田在环境恶劣地区内井场设2.2m~2.5m高砖围墙,围墙顶部还要加铁丝网;吉林油田在居民区内以及距居民区2000m以内地带的油井的井场设玻璃钢围栏,围栏高1.5m~1.7m,在抽油机驴头方向,在井口以内紧挨着抽油机底座,其他三面距抽油机底座最外缘0.5m。距居民区多少米以内地带的油井需设井场围栏、围栏或围墙的形式及大小,可根据各油田具体情况确定。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油气收集
- 4.1 一般规定
- 4.2 采油井场
- 4.3 原油泵输
- 4.4 天然气增压
- 4.5 原油加热及换热
- 5 原油处理
- 5.1 油气分离
- 5.2 原油除砂
- 5.3 原油脱水
- 5.4 原油稳定
- 5.5 油罐烃蒸气回收
- 6 天然气处理
- 7 原油及天然气凝液储运
- 7.1 原油储存
- 7.2 原油装卸
- 7.3 天然气凝液储存
- 7.4 天然气凝液装卸
- 8 油气集输管道
- 8.1 一般规定
- 8.2 原油集输管道
- 8.3 天然气集输管道
- 8.4 天然气凝液和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
- 8.5 管道敷设及防腐保温
- 8.6 材料及管道组成件
- 9 自动控制及油气计量
- 9.1 一般规定
- 9.2 仪表选择及检测控制点设置
- 9.3 油气计量
- 9.4 计算机控制系统
- 10 站场总图
- 10.1 站场址选择
- 10.2 站场防洪及排涝
- 10.3 站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 10.4 站场管道综合布置
- 11 配套设施及公用工程
- 11.1 供配电
- 11.2 通信
- 11.3 给排水及消防
- 11.4 建筑与结构
- 11.5 供热
- 11.6 燃料供应
- 11.7 暖通空调
- 11.8 站场道路
- 附录A 重力分离器的计算公式
- 附录B 液滴在气体中的阻力系数计算列线图
- 附录C 油气混输的压降计算公式
- 附录D 埋地沥青绝缘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K选用表
- 附录E 埋地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K选用表
- 附录F 集油管道伴热输送双管管组[(D2/D1)≤3]热力近似计算公式
- 附录H 站内架空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
- 附录H 站内架空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
- 附录J 站内埋地管道与电缆、建(构)筑物平行的最小间距
- 附录K 通信电缆管道和直埋电缆与地下管道或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 附录L 通信架空线路与其他设备或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 附录M 站场内建筑物的通风方式及换气次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