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5 原油加热及换热


4.5.1  当原油温度不能满足原油集输条件或处理工艺要求时,应对原油进行加热;在油气收集过程中,需要进行掺液集输和热洗清蜡时,应对回掺介质和热洗液进行加热。

4.5.2  原油加热的热源,在有条件的地方应首先采用热电结合或热动结合的余热。当没有余热可利用时,可采用直燃加热炉供热、直燃锅炉产生的蒸汽和热水供热、热媒炉供热或电加热。

4.5.3  原油加热炉的选型应满足热负荷和工艺要求,并应通过技术经济对比确定。井场宜采用水套炉,计量站、接转站宜采用水套炉或火筒炉。其他站(库)的加热炉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5.4  原油加热炉的台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井井场加热炉应为1台,丛式井场加热炉台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计量站加热炉可为1台;

    3  油井热洗清蜡用加热炉可为1台;

    4  当不属于本条第1~3款的其他不同用处的加热炉,设2台或2台以上时,可不设备用炉,但在低负荷下有1台加热炉检修时,其余加热炉应能维持生产。

4.5.5  配置加热炉时,其负荷率宜为80%~100%。

4.5.6  在多功能合一设备中,火筒加热部分应根据介质特性采取防垢、防砂和防结焦措施。

4.5.7  管式加热炉的工艺管道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炉管的进出口应装温度计和截断阀;

    2  应设炉管事故紧急放空和吹扫管道;

    3  进出油汇管宜设连通;

    4  进口汇管应与进站油管道连通;

    5  当多台并联安装时,进口管路设计宜使介质流量对每台加热炉均匀分配。

4.5.8  加热炉型式与参数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型式与基本参数》SY/T 0540的有关规定。

4.5.9  加热炉综合热效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油田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SY/T 6420的有关规定。

4.5.10  除单井井场外,具备电力供应条件的站场加热炉应配备自动点火和断电、熄火时自动切断燃料供给的熄火保护控制系统。

4.5.11  加热炉采用自动点火时,自动燃气燃烧装置防爆等级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的有关规定。

4.5.12  输出功率大于1200kW的加热炉自动燃气燃烧装置,应具备漏气检测功能。

4.5.13  火筒式加热炉的炉型选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筒式加热炉规范》SY/T 5262的有关规定。管式加热炉的炉型选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管式加热炉规范》SY/T 0538的有关规定。相变加热炉的炉型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相变加热炉》GB/T 21435的有关规定。

4.5.14  换热器的形式应根据工艺条件选定,可选用管壳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当需要强化传热时,也可选用螺旋板式换热器。稠油换热不宜选用螺旋板式换热器。

4.5.15  在满足工艺过程要求的条件下,宜选用传热面积较大的换热器,总数量不应少于2台。

4.5.16  当多台换热器并联安装时,其进、出口管路设计宜使介质流量对每台换热器均匀分配。

4.5.17  浮头式换热器管程、壳程中流体的选择,应能满足提高总传热系数、合理利用允许压力降、便于维护检修等要求。原油及高压流体宜走管程。

4.5.18  管壳式换热器介质温差及温差校正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台换热器的冷热端介质温差,应通过换热量和换热面积的技术经济对比后确定;

    2  初选的原则是冷热端介质温差均不宜小于20℃。当热流需进一步冷却,冷流需进一步加热时,热端介质温差不宜小于20℃,冷端介质温差不宜小于15℃;

    3  温差校正系数不宜小于0.8。

4.5.19  管壳式换热器管程内液相介质的流速不宜大于3m/s。

4.5.20  管壳式换热器应采用逆流换热流程,冷流自下而上,热流自上而下地进入换热器。

4.5.21  采用螺旋板式换热器时,通道内的流体流速不宜小于1m/s。

条文说明

4.5.3  火筒炉或水套炉具有如下优越性:

    (1)适合“三化”(预制化、撬装化、组装化)施工,节省现场施工工程量。

    (2)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同分离、沉降、缓冲等构成组合设备,简化工艺流程。

    (3)抗爆能力强,使用寿命较长。

    所以在计量站、接转站中采用火筒炉或水套炉更为适宜。

    油气集中处理站、管输油库等站库,由于热负荷大、输油压力高、用热点多,可视具体情况采用火筒炉、水套炉、真空相变炉或热媒炉。

    火筒炉是火筒式直接加热炉的简称,是被加热介质在壳体内由火筒直接加热的火筒式加热炉。若精心操作,火筒式直接加热炉有很高的热效率。火筒式直接加热炉的缺点是:

    (1)传热面受热不均匀,易出现局部过热区,加剧这些区域的腐蚀和结垢;

    (2)易在受热面上结垢,影响传热,甚至堵塞流道;

    (3)液体流量很小或停流时,将使液体汽化、烧毁受热面而导致事故。因而,直接式加热炉适用于低压、液体流量稳定、腐蚀性小、不易结垢的场合,并需定期检查和清理受热部件。

    被加热介质在壳体内的盘管(由钢管和附件组焊制成的传热元件)中,由中间载热体加热,而中间载热体由火筒直接加热的火筒式加热炉,称为火筒式间接加热炉。中间载热介质为水的火筒式间接加热炉,简称水套炉。壳体在常压下工作的水套炉,简称常压水套炉。水套炉、真空相变炉和热媒炉属于火筒式间接加热炉,其适用范围要比火筒式直接加热炉更为宽泛些。

4.5.4  加热炉台数的确定应考虑:

    原油集输中的热负荷冬季与夏季有显著差别,按冬季最大热负荷确定加热设备,到夏季由于负荷减少,可以轮流检修。这样既满足生产要求,又节省了加热设备。多年来各油田基本上均是按这个原则确定加热设备。稠油因其特殊的原油物性,在接转站、脱水站或矿场油库可设备用炉。

    计量站加热炉可为1台,但应有在夏季停炉检修时维持生产的技术措施。稠油计量站加热炉一般选2台。

4.5.5  目前,油气集输系统加热炉的负荷率较低,有些加热炉的运行负荷率低于50%,使得运行效率很低。为了提高加热炉的运行负荷率,必须在油气集输工艺设计配置加热炉时,提高加热炉的设计负荷率。配置加热炉时负荷率不低于80%的要求,是根据《油田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SY/T 6420-2016制定的。

4.5.6  多功能合一设备火筒上结垢、积砂和结焦,不仅影响设备的热效率,还可能由于容器火筒受热不均匀变形烧坏而造成着火事故。而且,多功能合一装置的功能较多,属于多个工艺环节的集成,当火筒烧坏以后会对整个工艺过程产生较大影响。

4.5.7  本条对管式加热炉的工艺管道安装作了规定。

    1  当多台加热炉并联或一台炉子有多组炉管时,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偏流。严重的偏流会引起管内壁结焦,炉管变形,甚至引起炉管破裂、加热炉爆炸。炉管发生偏流会引起每组炉管出口油温的明显差异。发现这种情况后,可利用阀门进行调节,以防止偏流恶化。因此,要求每组炉管出口单独装温度计和截断阀。

    2  当炉管破裂时,采取事故紧急放空和扫线措施,迅速将炉管内存油排除,以减少原油漏失量,降低炉管温度,避免炉管结焦,减轻炉管遭受破坏的程度。

    4  在以往的生产实践中,由于突然停电,使炉管内原油停止流动,即使将炉火关掉,由于炉膛的高温会造成炉管结焦。为保护炉管免遭损坏,一般是把站场来油改进外输加热炉,靠自压走油,但当站场来油为含气原油时,进外输加热炉油管道应与站内第一级油气分离器后出油管道连通。

4.5.10、4.5.11  这两条是参照《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SY 0031-2012制定的。

4.5.12  本条是参照《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SY 0031-2012制定的。如果燃烧器自动停止工作时,燃气阀不能及时有效地关闭,燃气将直接进入炉膛,燃烧器停止工作时间越长,进入炉膛内的燃气越多,待加热炉重新点火时,若炉膛及烟道吹扫不彻底,将有可能发生爆炸,造成安全事故。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4.5.14  换热器的种类很多,有管壳式、套管式、板式、板翅式换热器等。

    在各种换热器中,适应性最大,使用最广泛的是管壳式换热器。在中等压力(4.0MPa左右)情况下,采用管壳式换热器最为合适。

    管壳式换热器常用的有浮头式和固定管板式两种。两者相比,浮头式的优点是壳体与管束的温差不受限制,管束便于更换,同时壳程可以用机械方法进行清扫。

    螺旋板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制造简便、价格便宜、不易结垢等优点。由于两种传热介质可进行全逆流流动,传热效率高,且适用于小温差传热,国内可达最小温差为3℃,这有利于回收低温热源并可准确地控制出口温度。又由于长径比较管壳式换热器小,使层流区的传热系数变大,适用于高黏度流体的加热或冷却。但存在容易堵塞、检修及机械清洗困难、操作压力受限制的缺点。

    稠油换热不宜选用平板式或螺旋板式换热器。

4.5.15  原油集输系统的站场为一年365天生产,无计划检修期,且工况不稳定,故提出换热器至少应选2台。选2台时,备用率可取50%,当1台检修时,另1台可承担75%负荷。当多台换热器并联安装时,其进、出口管路设计应考虑防偏流问题。

4.5.17  两股流体换热,哪一股走管程哪一股走壳程,应根据流体性质,从有利于传热,减少设备腐蚀,减少污垢积累,减少压力降和便于清洗等方面去选择。一般原则如下:

    (1)流量小的或黏度大的走管程,因可采用多管程获得较大的流速,有利于传热。

    (2)有腐蚀性的流体走管程,以免走壳程时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同时受腐蚀。

    (3)不清洁的易于结垢的流体走管程,便于清洗。壳程不便于清洗。

    (4)压力高的流体走管程,以免壳体受压而增加厚度,多耗钢材,造价增大。

    (5)两股流体温差较大时,宜将膜传热系数高的流体走壳程。壳程雷诺数>100即为湍流状态,以提高传热效率。

4.5.19  流速增大时,给热系数增大,同时也减小了污垢在管子表面沉积的可能,从而提高总传热系数,减小传热面积,降低工程投资。但流速增大后,产生的压力降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地增加,动力消耗、操作费用相应增加。从介质输送能耗最小来考虑,必须有最适宜的流速。液体常用流速范围:管程为0.3m/s~3m/s,壳程为管程流速的一半。《炼油装置工艺设计规范》SH/T 3121-2000中规定为不宜大于3m/s。故提出管内液相介质流速不宜大于3m/s。

4.5.21  为使设备通道内的流体达到湍流状态,增加换热效果,流速不宜太低,为此规定流速大于或等于1m/s。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油田油气集输设计规范 GB50350-2015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