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5 原油加热及换热
4.5.1 当原油温度不能满足原油集输条件或处理工艺要求时,应对原油进行加热;在油气收集过程中,需要进行掺液集输和热洗清蜡时,应对回掺介质和热洗液进行加热。
4.5.2 原油加热的热源,在有条件的地方应首先采用热电结合或热动结合的余热。当没有余热可利用时,可采用直燃加热炉供热、直燃锅炉产生的蒸汽和热水供热、热媒炉供热或电加热。
4.5.3 原油加热炉的选型应满足热负荷和工艺要求,并应通过技术经济对比确定。井场宜采用水套炉,计量站、接转站宜采用水套炉或火筒炉。其他站(库)的加热炉形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4.5.4 原油加热炉的台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井井场加热炉应为1台,丛式井场加热炉台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2 计量站加热炉可为1台;
3 油井热洗清蜡用加热炉可为1台;
4 当不属于本条第1~3款的其他不同用处的加热炉,设2台或2台以上时,可不设备用炉,但在低负荷下有1台加热炉检修时,其余加热炉应能维持生产。
4.5.5 配置加热炉时,其负荷率宜为80%~100%。
4.5.6 在多功能合一设备中,火筒加热部分应根据介质特性采取防垢、防砂和防结焦措施。
4.5.7 管式加热炉的工艺管道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炉管的进出口应装温度计和截断阀;
2 应设炉管事故紧急放空和吹扫管道;
3 进出油汇管宜设连通;
4 进口汇管应与进站油管道连通;
5 当多台并联安装时,进口管路设计宜使介质流量对每台加热炉均匀分配。
4.5.8 加热炉型式与参数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型式与基本参数》SY/T 0540的有关规定。
4.5.9 加热炉综合热效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油田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SY/T 6420的有关规定。
4.5.10 除单井井场外,具备电力供应条件的站场加热炉应配备自动点火和断电、熄火时自动切断燃料供给的熄火保护控制系统。
4.5.11 加热炉采用自动点火时,自动燃气燃烧装置防爆等级的确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的有关规定。
4.5.12 输出功率大于1200kW的加热炉自动燃气燃烧装置,应具备漏气检测功能。
4.5.13 火筒式加热炉的炉型选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火筒式加热炉规范》SY/T 5262的有关规定。管式加热炉的炉型选择,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管式加热炉规范》SY/T 0538的有关规定。相变加热炉的炉型选择,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相变加热炉》GB/T 21435的有关规定。
4.5.14 换热器的形式应根据工艺条件选定,可选用管壳式换热器或套管式换热器。当需要强化传热时,也可选用螺旋板式换热器。稠油换热不宜选用螺旋板式换热器。
4.5.15 在满足工艺过程要求的条件下,宜选用传热面积较大的换热器,总数量不应少于2台。
4.5.16 当多台换热器并联安装时,其进、出口管路设计宜使介质流量对每台换热器均匀分配。
4.5.17 浮头式换热器管程、壳程中流体的选择,应能满足提高总传热系数、合理利用允许压力降、便于维护检修等要求。原油及高压流体宜走管程。
4.5.18 管壳式换热器介质温差及温差校正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单台换热器的冷热端介质温差,应通过换热量和换热面积的技术经济对比后确定;
2 初选的原则是冷热端介质温差均不宜小于20℃。当热流需进一步冷却,冷流需进一步加热时,热端介质温差不宜小于20℃,冷端介质温差不宜小于15℃;
3 温差校正系数不宜小于0.8。
4.5.19 管壳式换热器管程内液相介质的流速不宜大于3m/s。
4.5.20 管壳式换热器应采用逆流换热流程,冷流自下而上,热流自上而下地进入换热器。
4.5.21 采用螺旋板式换热器时,通道内的流体流速不宜小于1m/s。
4.5.3 火筒炉或水套炉具有如下优越性:
(1)适合“三化”(预制化、撬装化、组装化)施工,节省现场施工工程量。
(2)结构紧凑,体积小,便于同分离、沉降、缓冲等构成组合设备,简化工艺流程。
(3)抗爆能力强,使用寿命较长。
所以在计量站、接转站中采用火筒炉或水套炉更为适宜。
油气集中处理站、管输油库等站库,由于热负荷大、输油压力高、用热点多,可视具体情况采用火筒炉、水套炉、真空相变炉或热媒炉。
火筒炉是火筒式直接加热炉的简称,是被加热介质在壳体内由火筒直接加热的火筒式加热炉。若精心操作,火筒式直接加热炉有很高的热效率。火筒式直接加热炉的缺点是:
(1)传热面受热不均匀,易出现局部过热区,加剧这些区域的腐蚀和结垢;
(2)易在受热面上结垢,影响传热,甚至堵塞流道;
(3)液体流量很小或停流时,将使液体汽化、烧毁受热面而导致事故。因而,直接式加热炉适用于低压、液体流量稳定、腐蚀性小、不易结垢的场合,并需定期检查和清理受热部件。
被加热介质在壳体内的盘管(由钢管和附件组焊制成的传热元件)中,由中间载热体加热,而中间载热体由火筒直接加热的火筒式加热炉,称为火筒式间接加热炉。中间载热介质为水的火筒式间接加热炉,简称水套炉。壳体在常压下工作的水套炉,简称常压水套炉。水套炉、真空相变炉和热媒炉属于火筒式间接加热炉,其适用范围要比火筒式直接加热炉更为宽泛些。
4.5.4 加热炉台数的确定应考虑:
原油集输中的热负荷冬季与夏季有显著差别,按冬季最大热负荷确定加热设备,到夏季由于负荷减少,可以轮流检修。这样既满足生产要求,又节省了加热设备。多年来各油田基本上均是按这个原则确定加热设备。稠油因其特殊的原油物性,在接转站、脱水站或矿场油库可设备用炉。
计量站加热炉可为1台,但应有在夏季停炉检修时维持生产的技术措施。稠油计量站加热炉一般选2台。
4.5.5 目前,油气集输系统加热炉的负荷率较低,有些加热炉的运行负荷率低于50%,使得运行效率很低。为了提高加热炉的运行负荷率,必须在油气集输工艺设计配置加热炉时,提高加热炉的设计负荷率。配置加热炉时负荷率不低于80%的要求,是根据《油田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SY/T 6420-2016制定的。
4.5.6 多功能合一设备火筒上结垢、积砂和结焦,不仅影响设备的热效率,还可能由于容器火筒受热不均匀变形烧坏而造成着火事故。而且,多功能合一装置的功能较多,属于多个工艺环节的集成,当火筒烧坏以后会对整个工艺过程产生较大影响。
4.5.7 本条对管式加热炉的工艺管道安装作了规定。
1 当多台加热炉并联或一台炉子有多组炉管时,运行过程中可能产生偏流。严重的偏流会引起管内壁结焦,炉管变形,甚至引起炉管破裂、加热炉爆炸。炉管发生偏流会引起每组炉管出口油温的明显差异。发现这种情况后,可利用阀门进行调节,以防止偏流恶化。因此,要求每组炉管出口单独装温度计和截断阀。
2 当炉管破裂时,采取事故紧急放空和扫线措施,迅速将炉管内存油排除,以减少原油漏失量,降低炉管温度,避免炉管结焦,减轻炉管遭受破坏的程度。
4 在以往的生产实践中,由于突然停电,使炉管内原油停止流动,即使将炉火关掉,由于炉膛的高温会造成炉管结焦。为保护炉管免遭损坏,一般是把站场来油改进外输加热炉,靠自压走油,但当站场来油为含气原油时,进外输加热炉油管道应与站内第一级油气分离器后出油管道连通。
4.5.10、4.5.11 这两条是参照《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SY 0031-2012制定的。
4.5.12 本条是参照《石油工业用加热炉安全规程》SY 0031-2012制定的。如果燃烧器自动停止工作时,燃气阀不能及时有效地关闭,燃气将直接进入炉膛,燃烧器停止工作时间越长,进入炉膛内的燃气越多,待加热炉重新点火时,若炉膛及烟道吹扫不彻底,将有可能发生爆炸,造成安全事故。本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4.5.14 换热器的种类很多,有管壳式、套管式、板式、板翅式换热器等。
在各种换热器中,适应性最大,使用最广泛的是管壳式换热器。在中等压力(4.0MPa左右)情况下,采用管壳式换热器最为合适。
管壳式换热器常用的有浮头式和固定管板式两种。两者相比,浮头式的优点是壳体与管束的温差不受限制,管束便于更换,同时壳程可以用机械方法进行清扫。
螺旋板换热器具有传热效率高、结构紧凑、制造简便、价格便宜、不易结垢等优点。由于两种传热介质可进行全逆流流动,传热效率高,且适用于小温差传热,国内可达最小温差为3℃,这有利于回收低温热源并可准确地控制出口温度。又由于长径比较管壳式换热器小,使层流区的传热系数变大,适用于高黏度流体的加热或冷却。但存在容易堵塞、检修及机械清洗困难、操作压力受限制的缺点。
稠油换热不宜选用平板式或螺旋板式换热器。
4.5.15 原油集输系统的站场为一年365天生产,无计划检修期,且工况不稳定,故提出换热器至少应选2台。选2台时,备用率可取50%,当1台检修时,另1台可承担75%负荷。当多台换热器并联安装时,其进、出口管路设计应考虑防偏流问题。
4.5.17 两股流体换热,哪一股走管程哪一股走壳程,应根据流体性质,从有利于传热,减少设备腐蚀,减少污垢积累,减少压力降和便于清洗等方面去选择。一般原则如下:
(1)流量小的或黏度大的走管程,因可采用多管程获得较大的流速,有利于传热。
(2)有腐蚀性的流体走管程,以免走壳程时换热器的管程和壳程同时受腐蚀。
(3)不清洁的易于结垢的流体走管程,便于清洗。壳程不便于清洗。
(4)压力高的流体走管程,以免壳体受压而增加厚度,多耗钢材,造价增大。
(5)两股流体温差较大时,宜将膜传热系数高的流体走壳程。壳程雷诺数>100即为湍流状态,以提高传热效率。
4.5.19 流速增大时,给热系数增大,同时也减小了污垢在管子表面沉积的可能,从而提高总传热系数,减小传热面积,降低工程投资。但流速增大后,产生的压力降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地增加,动力消耗、操作费用相应增加。从介质输送能耗最小来考虑,必须有最适宜的流速。液体常用流速范围:管程为0.3m/s~3m/s,壳程为管程流速的一半。《炼油装置工艺设计规范》SH/T 3121-2000中规定为不宜大于3m/s。故提出管内液相介质流速不宜大于3m/s。
4.5.21 为使设备通道内的流体达到湍流状态,增加换热效果,流速不宜太低,为此规定流速大于或等于1m/s。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油气收集
- 4.1 一般规定
- 4.2 采油井场
- 4.3 原油泵输
- 4.4 天然气增压
- 4.5 原油加热及换热
- 5 原油处理
- 5.1 油气分离
- 5.2 原油除砂
- 5.3 原油脱水
- 5.4 原油稳定
- 5.5 油罐烃蒸气回收
- 6 天然气处理
- 7 原油及天然气凝液储运
- 7.1 原油储存
- 7.2 原油装卸
- 7.3 天然气凝液储存
- 7.4 天然气凝液装卸
- 8 油气集输管道
- 8.1 一般规定
- 8.2 原油集输管道
- 8.3 天然气集输管道
- 8.4 天然气凝液和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
- 8.5 管道敷设及防腐保温
- 8.6 材料及管道组成件
- 9 自动控制及油气计量
- 9.1 一般规定
- 9.2 仪表选择及检测控制点设置
- 9.3 油气计量
- 9.4 计算机控制系统
- 10 站场总图
- 10.1 站场址选择
- 10.2 站场防洪及排涝
- 10.3 站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 10.4 站场管道综合布置
- 11 配套设施及公用工程
- 11.1 供配电
- 11.2 通信
- 11.3 给排水及消防
- 11.4 建筑与结构
- 11.5 供热
- 11.6 燃料供应
- 11.7 暖通空调
- 11.8 站场道路
- 附录A 重力分离器的计算公式
- 附录B 液滴在气体中的阻力系数计算列线图
- 附录C 油气混输的压降计算公式
- 附录D 埋地沥青绝缘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K选用表
- 附录E 埋地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K选用表
- 附录F 集油管道伴热输送双管管组[(D2/D1)≤3]热力近似计算公式
- 附录H 站内架空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
- 附录H 站内架空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
- 附录J 站内埋地管道与电缆、建(构)筑物平行的最小间距
- 附录K 通信电缆管道和直埋电缆与地下管道或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 附录L 通信架空线路与其他设备或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 附录M 站场内建筑物的通风方式及换气次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