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5.4 原油稳定
5.4.1 油田内部原油应通过技术经济评价确定是否进行稳定处理。当油田内部原油蒸发损耗低于0.2%时,可不进行原油稳定。
5.4.2 原油稳定装置前的原油集输工艺流程应密闭。
5.4.3 原油稳定宜与原油脱水、原油外输统筹设计,合理利用能量。
5.4.4 原油稳定的深度应根据原油中轻组分含量、稳定原油的储存和外输条件确定。稳定原油在最高储存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的设计值不宜高于当地大气压的0.7倍。
5.4.5 原油稳定采用负压闪蒸、正压闪蒸或分馏工艺,应根据原油组成、油品物性、稳定深度、产品要求及其相关的集输工艺流程,经技术经济对比后确定。
5.4.6 进行原油组分分析的油样应具有代表性。原油稳定的设计进料组成应由原油中的轻组分含量和原油蒸馏标准试验数据拟合而成。原油蒸馏标准试验的最重馏分的沸点宜高于500℃。
5.4.7 原油稳定装置的设计能力应与所辖油田或区块的产油量相适应,允许波动范围宜取80%~120%,装置的年运行时数宜取8000h。在工程适应期内,装置负荷率不应低于60%。
5.4.8 原油稳定装置应有进油总管自动关断和事故越装置旁路流程,旁路的原油不应直接进入浮顶罐。
5.4.9 原油稳定装置生产的轻烃应密闭储运或处理,生产的不凝气应就近输入天然气凝液回收系统回收利用。
5.4.10 原油稳定装置产生的污水应密闭收集,与原油集输系统产生的污水统一处理。
5.4.11 原油稳定装置的设计,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原油稳定设计规范》SY/T 0069的有关规定。
5.4.1 原油稳定的目的在于降低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蒸发损耗、合理利用油气资源、保护环境、提高原油在储运过程中的安全性。原油蒸发损耗低于0.2%时,已经达到现行行业标准《油田地面工程设计节能技术规范》SY/T 6420-2008的控制指标,此时原油中C1~C4的轻组分含量通常小于0.5%,进行稳定处理经济效益差。如果没有蒸发损耗的实测数据,可以根据原油中C1~C4组分的潜含量确定是否进行原油稳定,当潜含量低于0.5%时,可不进行稳定处理。
5.4.2 稳定前的原油集输和处理工艺过程必须密闭是对井口至联合站的集输和处理流程而言。这段流程严禁中间开口,否则轻组分损耗很大,以至失去原油稳定的意义。
5.4.3 原油稳定装置与原油脱水净化和外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些装置应统一规划,集中设置,不但可以共用水、电、热及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而且可以减少物流、热流往来过程中间环节,合理利用能量,降低综合能耗。
5.4.4 原油稳定的深度是指对未稳定原油中C1~C5的提取程度。提取的越多,则稳定程度越高。由于原油饱和蒸气压主要取决于原油易挥发组分的含量,所以用最高储存温度下的原油饱和蒸气压来衡量原油稳定的深度。
从降低原油储运过程中蒸发损耗的角度考虑,稳定原油的饱和蒸气压越低越好。但追求过低的饱和蒸气压,不仅会使投资增大,成本升高,经济效益下降,而且会使稳定原油数量减少,还会使原油中C6及C6以上重组分携带率增大,减少原油中汽油馏分的潜含量,造成原油的品质下降。
本规范要求,稳定原油在最高储存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的设计值不宜高于当地大气压的0.7倍。从理论上分析,当稳定原油的饱和蒸气压等于当地大气压时,用浮顶罐储存,并实现全密闭输送,是可以把原油的蒸发损耗降到最小。考虑到国内油田集输站场生产作业、事故储存的需要,原油储罐多采用拱顶罐,并且原油储运过程中有相当数量的原油通过铁路运输,同时考虑到原油稳定装置实际运行会有波动,饱和蒸气压设计值比保证值要低一些,因此,稳定原油在最高储存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设计值不宜高于当地大气压的0.7倍。
5.4.5 在达到规定的原油稳定深度的前提下,采用合理的稳定方法,对降低能耗、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非常重要的。究竟采用何种方法,应根据原油的组分、物性数据、原油稳定的深度及产品要求,对产品收率、能量消耗、操作费用、基建投资、经济效益诸方面进行综合对比分析后,选择最佳方案。
(1)负压闪蒸工艺和正压闪蒸工艺(有压缩机)的投资相差不大,但单位原油处理能耗负压闪蒸比正压闪蒸低。同时,负压闪蒸的组分切割精度高,提取的轻烃中原油重组分携带少,产出轻烃量少。但原油轻组分含量较高时,负压压缩机的排量增加,会增大投资和能耗。因此,原油轻组分含量不高时,优先选择负压闪蒸工艺。
(2)正压闪蒸工艺需要提高原油的温度才能使稳后原油蒸气压指标达到要求,单位原油处理能耗较高。同时,由于组分切割精度不如负压闪蒸,提取的轻烃中原油重组分携带量大,相应产出轻烃量大。在原油中C1~C4的轻组分含量大于2.5%(质量分数)时,宜选择正压闪蒸。在原油中C1~C4的轻组分含量不大于2.5%(质量分数)时,若对轻烃产品收率有一定要求,或原油稳定气可不经压缩机升压直接进入与其相邻的天然气处理系统,也可考虑采用正压闪蒸。
(3)分馏工艺的组分切割精度高,可达到较高稳定深度,投资和单位原油处理能耗也是最高的,在凝析油处理中普遍采用。对于轻组分含量高的原油,当对原油组分分离的精度要求较高、稳定深度较深时,可考虑选择分馏工艺。
5.4.6 原油的组分很复杂,很难用纯组分把它分析清楚,应由原油中轻组分含量和原油蒸馏标准实验数据拟合而成。采用虚拟组分法来描述原油的组成是目前国内外的习惯做法。蒸馏标准实验数据的每一馏分可以认为是一个虚拟组分,每一馏分的物性(相对分子质量、密度等)就是这一虚拟组分的性质。这样就把原油处理成由若干个与纯组分相似的虚拟组分组成的混合物。原油中的轻组分含量可采用气相色谱法分析。
5.4.7 原油稳定装置的设计能力宜根据油田开发预测资料合理确定。装置处理量的波动范围设计过宽有很多弊病,各种设备在低效率下工作,能耗高。尤其是加热炉,炉管里的流速很低,会使油在炉管里结焦,以至于堵塞炉管。因此推荐波动范围为80%~120%。在工程适应期内,装置负荷率不应低于60%。
5.4.8 原油稳定装置设进油总管自动关断阀和事故越装置旁路是为了停产或装置发生事故时,停止进料,未稳定原油转往下游的事故油罐。旁路的未稳定原油不应进浮顶罐。
5.4.9 原油稳定装置生产的气相富含C3、C4,不应直接作为燃料,应就近输入天然气处理系统。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5.3 原油脱水
- 下一节:5.5 油罐烃蒸气回收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油气收集
- 4.1 一般规定
- 4.2 采油井场
- 4.3 原油泵输
- 4.4 天然气增压
- 4.5 原油加热及换热
- 5 原油处理
- 5.1 油气分离
- 5.2 原油除砂
- 5.3 原油脱水
- 5.4 原油稳定
- 5.5 油罐烃蒸气回收
- 6 天然气处理
- 7 原油及天然气凝液储运
- 7.1 原油储存
- 7.2 原油装卸
- 7.3 天然气凝液储存
- 7.4 天然气凝液装卸
- 8 油气集输管道
- 8.1 一般规定
- 8.2 原油集输管道
- 8.3 天然气集输管道
- 8.4 天然气凝液和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
- 8.5 管道敷设及防腐保温
- 8.6 材料及管道组成件
- 9 自动控制及油气计量
- 9.1 一般规定
- 9.2 仪表选择及检测控制点设置
- 9.3 油气计量
- 9.4 计算机控制系统
- 10 站场总图
- 10.1 站场址选择
- 10.2 站场防洪及排涝
- 10.3 站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 10.4 站场管道综合布置
- 11 配套设施及公用工程
- 11.1 供配电
- 11.2 通信
- 11.3 给排水及消防
- 11.4 建筑与结构
- 11.5 供热
- 11.6 燃料供应
- 11.7 暖通空调
- 11.8 站场道路
- 附录A 重力分离器的计算公式
- 附录B 液滴在气体中的阻力系数计算列线图
- 附录C 油气混输的压降计算公式
- 附录D 埋地沥青绝缘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K选用表
- 附录E 埋地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集输油管道总传热系数K选用表
- 附录F 集油管道伴热输送双管管组[(D2/D1)≤3]热力近似计算公式
- 附录H 站内架空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
- 附录H 站内架空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
- 附录J 站内埋地管道与电缆、建(构)筑物平行的最小间距
- 附录K 通信电缆管道和直埋电缆与地下管道或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 附录L 通信架空线路与其他设备或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 附录M 站场内建筑物的通风方式及换气次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