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7 区间防护门
7.7.1 设置于车站端部的人防门和防淹门,其净空面积应按阻塞比不大于0.5设计。设置于区间中部的防淹门,门框内净空面积应与区间阻塞比保持一致,其阻塞比不应大于0.4。
7.7.2 区间联络通道防火门正常运营时应保持常闭状态,在紧急情况时,乘客可通过推杆手动解锁打开防火门进行疏散,并可远程监视其开闭状态。
7.7.3 区间隧道内的防火门门体、门框、配件及锁闭装置等应满足±3.5kPa的空气压力作用下结构安全及抗疲劳强度。
条文说明
7.7.1 设置于车站端部的区间人防门或防淹门,由于门框四周设置穿墙套管,导致其开启后的净空面积小于正常隧道断面,此处的截面突变对压力波有一定的影响。本条提出区间人防门净空面积按列车阻塞比不大于0.5设计,既考虑了对压力波的减缓,又兼顾工程实际情况。
防淹门与人防门宜尽可能结合,设置于车站端部。对于设置于区间中部的防淹门,则应通过空气压力影响综合分析确定门洞阻塞比,以满足空气压力变化的要求,并与区间隧道阻基比保持一致。
7.7.2 联络通道处的防火门是隧道空气压力变化引起受力变形的薄弱环节,国内多个城市地铁已发生运营过程中防火门损坏无法关闭,其至门框整体脱落的情况,对运营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为此,部分运营公司拆除了联络通道防火门,来避免防火门对列车安全运行的影响,但却给区间火灾时的安全疏散及防排烟埋下了严重隐患。
鉴于此,区间防火门在工程设计和选型设计时应充分考虑门体长期处于正、负压交织运行的情况,在设计及采购时,应提出对门体、门框、配件及锁闭装置的强度要求,并设置远程监视设施。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7.6 站台屏蔽门
- 下一节:8 隧道通风与空气压力控制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运营组织与信号控制
- 4.1 运营组织
- 4.2 信号控制
- 5 车辆与限界
- 5.1 车辆
- 5.2 限界
- 6 线路与轨道
- 6.1 线路
- 6.2 轨道
- 7 土建工程
- 7.1 越行站
- 7.2 区间隧道
- 7.3 区间桥梁
- 7.4 区间设施
- 7.5 设备安装
- 7.6 站台屏蔽门
- 7.7 区间防护门
- 8 隧道通风与空气压力控制
- 8.1 隧道通风
- 8.2 空气压力控制
- 9 牵引供电
- 9.1一般规定
- 9.2 牵引变电所
- 9.3 接触网
- 10 车辆基地
- 10.1 分布与选址
- 10.2 功能与规模
- 10.3 总图
- 10.4 车辆运用、检修工艺及设施
- 11 防灾
- 11.1 一般规定
- 11.2 车站防灾
- 11.3 区间救援疏散
- 11.4 隧道事故通风
- 11.5 区间防灾报警与疏散照明
- 12 环境保护
- 12.1 一般规定
- 12.2 减振降噪
- 附录A A1型车限界
- 附录B A2型车限界
- 附录C B1型车限界
- 附录D B2型车限界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