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1 气田水转输
6.1.1 气田水输送方式应根据气田水量、水质、区域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综合分析后确定,宜采取管道输送或罐车拉运方式。
6.1.2 气田水输送管道、气田水转输站、气田水罐车输送路线宜避开人口稠密区。
6.1.3 气田水输送管道线路走向应符合气田(区块)总体规划的要求,与气、电、水、路协调确定。
6.1.4 气田水输送管道宜采用埋地敷设。金属管道穿越三级及以上公路、非金属管道穿越公路时,应设保护套管。
6.1.5 长距离气田水输送管道应进行水锤分析计算,并应根据分析计算结果设置安全防护措施。
6.1.6 气田水转输站宜与天然气集输站场合建。气田水转输泵宜设备用泵。
6.1.7 气田水输送应根据输送介质、温度、距离等情况,按现行行业标准《油田水结垢趋势预测》SY/T 0600的方法进行结垢趋势预测,并应采取防垢措施;在进入管道输送前,应清除机械杂质。
6.1.8 气田水输送管道宜采用非金属管。当采用钢管时,管道的材质及设计壁厚应根据输送压力、介质的腐蚀性计算确定。
6.1.9 罐车拉运时,气田水罐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道路运输液体危险货物罐式车辆》GB 18564的有关规定。
6.1.4 一般情况下,气田水管道宜采用埋地敷设,施工简便快捷,完工后占地少、美观且能隔热防冻。但当管道位于沼泽、季节性积水地区、沙漠和戈壁荒原地区以及山地丘陵和黄土高原沟壑地区等特殊地段时,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采用埋地、管堤、地面敷设或架空敷设的方式。
管线穿越公路的保护套管一般距路面不应小于0.7m,套管两端伸出路基坡脚不应小于2m,管线与公路之间的夹角不宜小于60°。
6.1.5 长距离输水管道由于开(关)泵、开(关)阀和运行中的流量调节引起流速变化产生水锤,危害大,往往是爆管的主要因素。气田水泄漏时往往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应进行水锤分析计算,研究消减水锤的方法,并对管路系统采取水锤的综合防护措施。应根据管道的纵向布置、管径、设计水量、功能要求等,进行管路系统水锤综合防护设计。一方面应控制管道内压力波动的峰值小于管道的试验压力,另一方面应防止管道隆起处和水压较低处的水柱被拉断而产生断流弥合水锤。
6.1.7 结垢会堵塞气田水输送管道,降低输水效率;输水管道和设备表面结垢,会造成垢下腐蚀,甚至穿孔,造成管道泄漏,危害环境。目前有多种防垢措施,如:控制水的流动状态、管线形状及其他环境等条件;去除水中成垢物质;避免不相溶的水混合;加除垢剂控制等。因此,工程中应根据输送介质、温度、输送距离情况,经经济对比设置气田水输送的防垢设施,并满足低耗、环保要求。
6.1.8 长距离气田水管道一般宜采用非金属管(见现行行业标准《钢丝网骨架塑料复合管》CJ/T 189、《石油天然气工业用柔性复合高压输送管》SY/T 6716的规定)或普通钢管。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6 气田水转输与处理
- 下一节:6.2 气田水处理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集气工艺
- 4.1 一般规定
- 4.2 集气流程
- 4.3 气液分离
- 4.4 气井产量及天然气输量计量
- 4.5 水合物防止
- 4.6 天然气增压
- 4.7 安全截断与泄放
- 5 处理工艺
- 5.1 天然气净化
- 5.2 天然气凝液回收
- 5.3 天然气凝液储存
- 5.4 天然气凝液装卸
- 6 气田水转输与处理
- 6.1 气田水转输
- 6.2 气田水处理
- 6.3 气田水回注
- 7 集输管道
- 7.1 一般规定
- 7.2 天然气集输管道
- 7.3 天然气凝液和液化石油气输送管道
- 7.4 管道敷设及线路附属物
- 7.5 管道材料
- 7.6 管道组成件
- 8 防腐与绝热
- 8.1 内腐蚀控制
- 8.2 外腐蚀控制
- 8.3 绝热及伴热
- 9 仪表与自动控制
- 9.1 一般规定
- 9.2 仪表选型及检测控制点设置
- 9.3 计算机控制系统
- 10 站场总图
- 10.1 站址选择
- 10.2 站场防洪及排涝
- 10.3 站场总平面及竖向布置
- 10.4 站场管道综合布置
- 11 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
- 11.1 通信
- 11.2 供配电
- 11.3 给排水
- 11.4 消防
- 11.5 供热
- 11.6 暖通空调
- 11.7 建筑与结构
- 11.8 道路
- 附录A 气体空间占有的空间面积分率K2和高度分率K3的关系
- 附录B 液滴在气体中的阻力系数计算列线图
- 附录C 埋地沥青绝缘天然气集输管道总传热系数K选用表
- 附录D 油气混输的压降计算公式
- 附录D 油气混输的压降计算公式
- 附录E 埋地沥青绝缘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凝液管道总传热系数K选用表
- 附录F 埋地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保温天然气凝液管道总传热系数K选用表
- 附录G 站内架空油气管道与建(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
- 附录H 站内埋地管道与电缆、建(构)筑物平行的最小间距
- 附录J 通信电缆管道和直埋电缆与地下管道或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 附录K 通信架空线路与其他设备或建(构)筑物的最小间距
- 附录L 站场内建筑物的通风方式及换气次数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