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7 循环管道


4.7.1 池水循环系统的供水和回收管道、阀门和附件的材质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管道、阀门和附件的材质应卫生无毒、不滋生细菌、耐腐蚀、抗老化、内壁光滑、不易结垢、不二次污染水质、强度高、耐久性好;
    2 管材应与管件应相匹配,连接应采用管材专用胶粘剂;
    3 当管径大于150mm时,宜选用带齿轮操作的蝶形阀门;
    4 循环给水管、循环回水管和阀门、附件等的公称压力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宜小于1.0MPa;
    5 管材、管件、阀门、附件等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生活饮用水输配水设备及防护材料的安全性评价标准》GB/T 17219的规定。
4.7.2 循环水管道内的水流速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循环给水管道内的水流速度应为1.5m/s~2.5m/s;
    2 循环回水管道内的水流速度应为1.0m/s~1.5m/s;
    3 循环水泵吸水管内的水流速度应为0.7m/s~1.2m/s。
4.7.3 循环水管道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室内的游泳池应沿池体周边设置专用的管廊或管沟,并应设置下列设施:
        1)吊装运输管道、阀门及附件的吊装孔或通道、人孔或检修门;
        2)检修用的低压照明和排水装置;
        3)通风换气装置。
    2 当室外游泳池设管廊或管沟有困难时,循环管道宜埋地敷设,并应采取下列措施:
        1)应采取防止管道受重压损坏、防止产生不均匀沉降损坏及防冰冻的措施;
        2)金属管道应采取防腐蚀措施;
        3)阀门处应设置套筒。
4.7.4 当采用池底给水时,池底配水管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配水管敷设在架空池底板下面时,池底板与所在层建筑地面应预留有效高度不小于1.20m的管道安装空间。
    2 配水管埋设在池底垫层内或沟槽内时,其垫层厚度或沟槽尺寸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池长度不大于25m时,垫层厚度不宜小于300mm;沟槽不宜小于300mm×300mm。
        2) 池长度大于25m时,垫层厚度不宜小于500mm;沟槽不宜小于500mm×500mm。
        3) 应采取措施保证配水管在浇筑垫层时不移位、不被损坏。
4.7.5 逆流式和混合流式的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溢流回水槽、回水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溢流回水槽设有多个回水口时,应采用分路等流程布管方式设置溢流回水管;连接溢流回水口的管道应以不小于0.5%的坡度坡向均衡水池。
    2 溢流回水槽的回水管管径应经计算确定。
    3 接入均衡水池的溢流回水管管底应预留高出均衡水池最高水位不小于300mm的空间。


条文说明

4.7.1 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及文艺演出池等池水均含一定的消毒剂,如氯或氰尿酸、溴、臭氧等余量,以及水质平衡所用的酸、碱、二氧化碳中的亚氯酸盐等化学药品余量。这些都对管道具有一定的腐蚀作用。故本条推荐了循环水管道采用给水用埋料管道和管件及附件,给水用塑料管的品种较多,如硬聚氯乙烯管(PVC-U)、氯化聚氯乙烯(PVC-C)、聚乙烯(PE)、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ABS)管等。本规程不一一列出,具体由设计人员视工程实际选用。同时本条还对其耐压等级作出了具体规定。
    根据一些工程运行实践证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ABS)塑料管耐臭氧性能较差,池水如采用臭氧消毒时,不宜采用此种材质的管道。
    本条推荐管径大于150mm的阀门采用齿轮操纵,目的是防止阀门的开启和关闭时的速度过快,减少水锤现象的产生。
4.7.2 本条规定循环管道水流速度的限值。目的是:①减少管道摩擦引起的水头损失,延长管道阀门、附件的寿命;②降低循环水泵的能耗;③特别是减少循环水泵吸水管的水头损失,保证循环水泵的正常运行。
4.7.3 本条规定了池水循环管道敷设的要求。
    1 常年开放的大型室内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文艺演出池等设置管廊或管沟,目的是为施工安装、系统调试和建成后的管理和维修提供方便。并对管廊、管沟内应设置的配套设施作出了具体规定。
    2 露天室外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文艺演出池,因其为季节性对公众开放使用,而且池子类型种类多、分布面积较大、使用功能不同,为节省投资,本规程允许循环水管道埋地敷设,并对埋地管道敷设提出了具体要求。
4.7.4 本条是针对游泳池采用逆流式和混合流池水循环方式时对池底两种配水方式作出的规定:
    1 游泳池架空建造(详见国家标准图《游泳池设计及附件安装》10S605中第79页所示):配水管在池底外敷设,为保证施工安装方便和工程质量,架空游泳池的地面距架空游泳池底外表面的有效空间高度不宜小于1.2m,因为池底给水口的连接管要穿池底板,防水要求高,施工难度大,建造方式工程投资大,游泳池底至地面之间的大面积空间不能有效利用。
    2 游泳池内垫层敷设,有两种形式:
    预留垫层式(详见国家标准图《游泳池设计及附件安装》10S605中第78页所示):将池子的设计深度按标准短游泳池和标准长游泳池分别加深0.3m或0.5m,池子配水管就敷设在这个加深的空间内。池底给水口连接管不穿游泳底板,不仅施工方便,而且不会出现池底漏水的危险,并减少结构专业的基础深度,降低了工程造价。
    预留沟槽式:在设有池底配水管的位置处将池底设计成多条敷设配水管的沟槽,配水管敷设在该配水沟槽内。池底配水口从该管接出,如图1所示。待安装完成后用轻质混凝土填实。这种管道敷设方式池底不需要架空,但与本条第一款所述敷设方法相比较,其结构工程设计和施工难度较大,在国内尚无此类工程案例。
4.7.5 逆流式池水循环系统的回水口设在溢流回水槽内,该回水口与大气相通。其回水管会因游泳负荷不同,槽内回水口因距回水干管的末端距离短会出现不均匀的汽水混合流。当回水管低于均衡水池水面以下时,回水管内的气体不能及时释放,实际工

图1 沟槽配水口
图1 沟槽配水口

程中出现靠近回水总管末端的溢流回水口出现向外喷水及较大排气声响,给游泳者造成惊吓感。为防止此种现象的发生,本条对逆流式池水循环系统的回水管道的坡度及与均衡水池水面的连接方式作了具体规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
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 CJJ122-2017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