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6.3 氯消毒
6.3.2 氯消毒剂应投加在过滤器过滤后的循环水中,其氯消毒剂的消耗量应按下列规定计算确定:
1 当以臭氧消毒为主时,池水中余氯量应按0.3mg/L~0.5mg/L(有效氯计)计算;
2 当以氯消毒为主时,池水中余氯量应按0.5mg/L~1.0mg/L(有效氯计)计算;
3 池水中的余氯含量应符合本规程第3.2.1条的规定。
6.3.3 严禁采用将氯消毒剂直接注入游泳池内的投加方式。
6.3.4 采用氯制品消毒剂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液体及粒状氯制品消毒剂应将其稀释或溶解配制成有效氯含量为5%的氯消毒液,采用计量泵连续投加到水加热器后的循环给水管内,并应在循环水进入水池之前应完全混合;
2 缓释型片状氯制品消毒剂应置于专用的投加器内自动投加;
3 不同的氯制品消毒剂投加系统应分开设置;
4 消毒剂投加设备应与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的循环水泵联锁。
6.3.1 氯消毒剂是国内外目前广泛用于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杀菌效果好,且经济的池水消毒方法。因为臭氧和紫外线这一类消毒剂虽然可以快速有效杀死病原微生物,但无持续消毒能力和作用,应用时还应辅以氯消毒剂,向池水中提供“游离性余氯”来保持其持续消毒的作用。
氯消毒剂的品种较多,如氯气、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粉精、漂粉精、二氧化氯以及氯化异氰尿酸盐等。它们分别以气态、液态、固态(含粉状)形式出现,而且不同形态的有效成分均不相同,但其消毒杀菌机理基本相似。所以,将它们通称为“氯”消毒剂。
设计选用除了应注意有效氯含量高、杂质少因素之外,还应考虑其带来的副产物,如氯胺带来的氯臭气味和三卤甲烷(THMs)致癌物质对人们健康的影响,以及不同氯消毒剂品种最佳适用环境等。
6.3.2 氯消毒剂投加量由下列四个因素构成:①杀死细菌和藻类所需要的量;②与池水中氨氮发生反应形成氯胺所需要的量;③分解氯胺所需要的量;④防止新的交叉感染需要在池水中存在的量,即余氯(游离性氯)。
本条中对氯消毒剂投加量的数值是作为设计人员计算加氯消毒设备容量之用。真正投加量需要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池水水质变化和监测的池水中的余氯量是否满足《游泳池水质标准》CJ/T 244的规定进行调整。
6.3.3 本条为强制性条文。
游泳池、水上游乐池、文艺演出池等池内的水与人体紧密接触,池内剩余氯的量仅能防止池内活动的人们不发生交叉感染,对人体不会造成健康危害。氯消毒剂制品直接倒入池内,会造成消毒剂局部浓度偏高,以及部分氯消毒剂遇湿热气体后急速扩散,严重时发生爆炸。国内曾发生将“强氯精(粉状)”,在游泳者尚未撤完的情况下,管理人员将“强氯精”容器打开后向池内倒入,药剂与湿空气和水急速接触氧化,致使尚未撤离的游泳者不停地咳嗽、呼吸困难,发生呼吸道焦灼和恶心呕吐、眼睛刺痛、四肢无力及窒息等中毒症状,被送医院急救。故本条规定不允许氯消毒剂直接倒入池内的消毒方式。
实施与检查控制。
1 实施:
1)游泳池、水上游乐池和文艺演出池的池水中采用氯制品消毒剂时,应采用湿式投加方式:即将片状、粉状消毒剂先溶解成液体,再用计量泵抽吸将其送入池水净化设备加热工艺工序后的循环水管道内与水充分混合后送入游泳池内;
2)氯制品消毒剂的投加应采用全自动投加,加氯所用管道、阀门和附件均应为耐氯腐蚀材质;
3)氯制品消毒剂的投加房间应有良好的通风、照明及急救防护装置。
2 检查:
1)检查在游泳池、水上游乐池等池水采用氯消毒剂的品种及投加方法是否为湿式自动投加,以及不同品种氯消毒剂的投加方式是否满足本规程第6.3.4条的规定;
2)检查设计图纸中所选加氯设备及配套装置(含溶药桶,加药泵,探测器等)是否齐全;
3)检查设计图纸中所示加氯是否设有消毒剂投加间,以及设备、装置的布置是否安全、合理。
6.3.4 氯制品消毒剂指氯气之外的氯基(系)消毒剂,如次氯酸钠、次氯酸钙、氯化异氰尿酸盐等,而且它们的形式也不尽相同。如次氯酸钠可分成品型(即化工厂的副产品)和现场制备型,但均为液体形状,有效含氯量较低,约8%~12%,属碱性消毒剂;次氯酸钙为片状或粒状形式,有效氯含量较高,约为65%~70%,也是碱性消毒剂。
1 为了与水充分混合,延长投加系统维修周期,保证连续投加,防止结晶出现,方便计量等,使用时应将其稀释或溶解成有效氯含量为3mg/L的氯消毒剂溶液。
任何消毒剂溶液应均匀投加到池水循环净化系统中过滤器之后(或加热器)之后的循环水管道内,投加点应采取有效混合措施,使进入池子之前消毒剂液与循环水完全混合均匀。
2 片状消毒剂(氯片)分缓释型和速溶性。缓释型氯片应置于专用的投加器内,该设备能根据水量变化按比例自动将片剂水解后送入到循环水管道内。由于该装置的容量有限,故适宜中小型游泳池休闲池应用。
3 由于不同品种的氯制品消毒的成分不完全一致,对环境要求不同,其安全要求也不同,为不发生事故,本款规定不同消毒剂的投加系统应分开设置。
4 为了防止池水循环净化处理系统之循环水因故障停止运行,消毒剂继续向系统投加,造成池内消毒剂含量超过规定,给游泳者造成伤害。故本款规定消毒剂投加泵与池水循环水泵联锁,做到两者能同时停止和同时运转。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和符号
- 2.1 术语
- 2.2 符号
- 3 池水特性
- 3.1 原水水质
- 3.2 池水水质
- 3.3 池水水温
- 3.4 充水和补水
- 4 池水循环
- 4.1 一般规定
- 4.2 设计负荷
- 4.3 循环方式
- 4.4 循环周期
- 4.5 循环流量
- 4.6 循环水泵
- 4.7 循环管道
- 4.8 均衡水池和平衡水池
- 4.9 给水口
- 4.10 回水口和泄水口
- 4.11 溢流回水沟和溢水沟
- 4.12 补水水箱
- 5 池水净化
- 5.1 净化工艺
- 5.2 池水过滤
- 5.3 毛发聚集器
- 5.4 压力颗粒过滤设备
- 5.5 压力颗粒过滤器辅助装置
- 5.6 硅藻土过滤器
- 5.7 负压颗粒过滤器
- 5.8 有机物降解器
- 6 池水消毒
- 6.1 一般规定
- 6.2 臭氧消毒
- 6.3 氯消毒
- 6.4 紫外线消毒
- 6.5 氰尿酸消毒剂
- 6.6 无氯消毒剂
- 6.7 盐氯发生器
- 6.8 次氯酸钠发生器
- 7 池水加热
- 7.1 一般规定
- 7.2 耗热量计算
- 7.3 加热设备
- 8 水质平衡
- 8.1 一般规定
- 8.2 化学药品的选用和配置
- 8.3 化学药品投加设备
- 9 节能技术
- 9.1 一般规定
- 9.2 太阳能加热系统
- 9.3 空气源热泵加热系统
- 9.4 水(地)源热泵加热系统
- 9.5 除湿热泵余热利用系统
- 10 监控和检测
- 10.1 一般规定
- 10.2 监测、检测项目
- 10.3 监控功能
- 11 特殊设施
- 11.1 一般规定
- 11.2 跳水池水面制波
- 11.3 安全保护气浪
- 11.4 跳水池配套设施
- 11.5 吸污接口和撇沫器
- 11.6 移动分隔池岸和可升降池底
- 11.7 拆装型游泳池
- 11.8 游泳池池盖
- 11.9 水上游乐设施
- 12 洗净设施
- 12.1 浸脚消毒池
- 12.2 强制淋浴
- 12.3 池岸清洗
- 12.4 池底清洗
- 13 排水及回收利用
- 13.1 一般规定
- 13.2 池岸清洗排水
- 13.3 水池泄水
- 13.4 其他排水
- 14 水处理设备机房
- 14.1 一般规定
- 14.2 循环水泵、均衡水池及平衡水池
- 14.3 过滤设备
- 14.4 消毒设备与加药间
- 14.5 化学药品储存间
- 14.6 加热换热设备区
- 14.7 特殊设施间
- 14.8 配电、控制间
- 14.9 热泵机房
- 14.10 游乐设施设备机房
- 15 施工安装和质量控制
- 15.1 质量管理
- 15.2 设备材料管理
- 15.3 水泵安装
- 15.4 过滤设备及相关设备
- 15.5 消毒剂制取设备
- 15.6 池水加热设备
- 15.7 太阳能设备和设施
- 15.8 管道安装
- 15.9 阀门和附配件安装
- 15.10 专用附配件安装
- 15.11 施工安全
- 16 系统检测和调试
- 16.1 管道安装检测
- 16.2 设备和电气检测
- 16.3 系统调试
- 17 工程验收
- 17.1 一般规定
- 17.2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
- 17.3 竣工验收
- 17.4 工程质量评定
- 18 运行、维护和管理
- 18.1 一般规定
- 18.2 卫生管理
- 18.3 水质监测
- 18.4 水质异常处理
- 18.5 化学药品溶液配制
- 18.6 设备运行
- 18.7 系统维护管理
- 18.8 专用附配件
- 附录A 游泳池池水净化处理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划分
- 附录B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检查记录
- 附录C 分部(检验批子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格式
- 附录D 游泳池池水净化处理系统施工安装过程质量检测记录
- 附录E 池水净化处理系统工程质量及竣工质量验收交接记录
- 附录F 游泳池池水净化处理系统运行及维护管理记录内容及格式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