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7 飞灰收集、输送与处理系统
7.7.1 飞灰收集、输送与处理系统应包括飞灰收集、输送、储存、排料、受料、处理等设施。
7.7.2 飞灰收集、储存与处理系统各装置应保持密闭状态。
7.7.3 飞灰的生成量,应根据垃圾物理成分、烟气净化系统物料投入量和焚烧垃圾量核定。
7.7.4 烟气净化系统采用干法或半干法方式脱除酸性污染物时,飞灰处理系统应采取机械除灰或气力除灰方式;采用湿法时,应将飞灰从污水中有效分离出来。
7.7.5 气力除灰系统应采取防止空气进入与防止灰分结块的措施。
7.7.6 收集飞灰用的储灰罐容量,以不少于3d飞灰额定产生量确定。储灰罐应设有料位指示、除尘、防止灰分板结的设施,并宜在排灰口附近设置增湿设施。
7.7.7 飞灰储存装置宜采取保温、加热措施。
7.7.8 飞灰应按危险废物处理,处理方式应选择下列两种方式之一:
1 危险废物处理厂处理;
2 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规定的条件下,进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
7.7.9 飞灰收集和输送系统宜采用中央控制室控制方式,飞灰储存、外运或厂内预处理系统宜采用现场控制方式。
7.7.2 飞灰收集、储存与处理系统各装置应保持密闭状态。
7.7.3 飞灰的生成量,应根据垃圾物理成分、烟气净化系统物料投入量和焚烧垃圾量核定。
7.7.4 烟气净化系统采用干法或半干法方式脱除酸性污染物时,飞灰处理系统应采取机械除灰或气力除灰方式;采用湿法时,应将飞灰从污水中有效分离出来。
7.7.5 气力除灰系统应采取防止空气进入与防止灰分结块的措施。
7.7.6 收集飞灰用的储灰罐容量,以不少于3d飞灰额定产生量确定。储灰罐应设有料位指示、除尘、防止灰分板结的设施,并宜在排灰口附近设置增湿设施。
7.7.7 飞灰储存装置宜采取保温、加热措施。
7.7.8 飞灰应按危险废物处理,处理方式应选择下列两种方式之一:
1 危险废物处理厂处理;
2 在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6889规定的条件下,进入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
7.7.9 飞灰收集和输送系统宜采用中央控制室控制方式,飞灰储存、外运或厂内预处理系统宜采用现场控制方式。
条文说明
7.7.1 本条是对飞灰处理系统的一般规定。
7.7.2 由于飞灰粒度小,并含有有害物质,因此收集、储存与处理系统的密闭性非常重要。
7.7.3 飞灰由烟尘、烟气净化喷入的中和剂颗粒物和活性炭颗粒组成。烟尘的多少与垃圾的灰分以及焚烧炉型有关系,流化床炉远高于炉排炉。一般情况下炉排炉的飞灰量是垃圾量的2%~5%,流化床炉的飞灰量是垃圾量的8%~12%
7.7.4 干式飞灰输送方式主要有机械输送与气力输送等方式,一般不宜用湿法除灰方式。不同输送方式受到环境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制约,需经过综合比较确定。
7.7.5 当采用气力除灰系统时,应注意采取防止飞灰结块的措施。
7.7.6 飞灰极易向环境扩散,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需要采取密闭收集、储存系统。飞灰储存装置的大小需要根据飞灰产量、运输条件等因素确定。
7.7.2 由于飞灰粒度小,并含有有害物质,因此收集、储存与处理系统的密闭性非常重要。
7.7.3 飞灰由烟尘、烟气净化喷入的中和剂颗粒物和活性炭颗粒组成。烟尘的多少与垃圾的灰分以及焚烧炉型有关系,流化床炉远高于炉排炉。一般情况下炉排炉的飞灰量是垃圾量的2%~5%,流化床炉的飞灰量是垃圾量的8%~12%
7.7.4 干式飞灰输送方式主要有机械输送与气力输送等方式,一般不宜用湿法除灰方式。不同输送方式受到环境条件、技术条件、经济条件制约,需经过综合比较确定。
7.7.5 当采用气力除灰系统时,应注意采取防止飞灰结块的措施。
7.7.6 飞灰极易向环境扩散,造成环境污染,因此需要采取密闭收集、储存系统。飞灰储存装置的大小需要根据飞灰产量、运输条件等因素确定。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7.5 氮氧化物的去除
- 下一节:8 垃圾热能利用系统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垃圾处理量与特性分析
- 3.1 垃圾处理量
- 3.2 垃圾特性分析
- 4 垃圾焚烧厂总体设计
- 4.1 垃圾焚烧厂规模
- 4.2 厂址选择
- 4.3 全厂总图实际
- 4.4 总平面布置
- 4.5 厂区道路
- 4.6 绿化
- 5 垃圾接收、储存与输送
- 5.1 一般规定
- 5.2 垃圾接收
- 5.3 垃圾储存与输送
- 6 焚烧系统
- 6.1 一般规定
- 6.2 垃圾焚烧炉
- 6.3 余热锅炉
- 6.4 燃烧空气系统与装置
- 6.5 辅助燃烧系统
- 6.6 炉渣输送处理装置
- 7 烟气净化与排烟系统
- 7.1 一般规定
- 7.2 酸性污染物的去除
- 7.3 除尘
- 7.4 二噁英类和重金属的去除
- 7.5 氮氧化物的去除
- 7.6 排烟系统设计
- 7.7 飞灰收集、输送与处理系统
- 8 垃圾热能利用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利用垃圾热能发电及热电联产
- 8.3 利用垃圾热能供热
- 9 电气系统
- 9.1 一般规定
- 9.2 电气主接线
- 9.3 厂用电系统
- 9.4 二次接线及电测量仪表装置
- 9.5 照明系统
- 9.6 电缆选择与敷设
- 9.7 通信
- 10 仪表与自动化控制
- 10.1 一般规定
- 10.2 自动化水平
- 10.3 分散控制系统
- 10.4 检测与报警
- 10.5 保护和连锁
- 10.6 自动控制
- 10.7 电源、气源与防雷接地
- 10.8 中央控制室
- 11 给水排水
- 11.1 给水
- 11.2 循环冷却水系统
- 11.3 排水及废水处理
- 12 消防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消防水炮
- 12.3 建筑防火
- 13 采暖通风与空调
- 13.1 一般规定
- 13.2 采暖
- 13.3 通风
- 13.4 空调
- 14 建筑与结构
- 14.1 建筑
- 14.2 结构
- 15 其他辅助设施
- 15.1 化验
- 15.2 维修及库房
- 15.3 电气设备与自动化试验室
- 16 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
- 16.1 一般规定
- 16.2 环境保护
- 16.3 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
- 17 工程施工及验收
- 17.1 一般规定
- 17.2 工程施工及验收
- 17.3 竣工验收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