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4.8 普通滤池
4.8.1 普通快滤池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冲洗滤池前,在水位降至距滤料层200mm左右时,应关闭出水阀,缓慢开启冲洗阀,待气泡全部释放完毕,方可将冲洗阀逐渐开至最大。
2 砂滤池单水冲洗强度宜为(12~15)L/(s·m2)。当采用双层滤料时,单水冲洗强度宜为(14~16)L/(s·m2)。
3 有表层冲洗的滤池表层冲洗和反冲洗间隔应一致。
4 冲洗滤池时,排水槽、排水管道应畅通,不应有壅水现象。
5 冲洗滤池时,冲洗水阀门应逐渐开大,高位水箱不得放空。
6 滤池冲洗时的滤料膨胀率宜为30%~40%。
7 用泵直接冲洗滤池时,水泵填料不得漏气。
8 冲洗结束时,排水的浑浊度不宜大于10NTU。
9 滤池进水浑浊度宜控制在3NTU以下。
10 滤池运行中,滤床的淹没水深不得小于1.5m。
11 正常滤速宜控制在9m/h以下;当采用双层滤料时,正常滤速宜控制在12m/h以下。滤速应保持稳定,不宜产生较大波动。
12 滤池应在过滤后设置质量控制点,滤后水浑浊度应小于设定目标值。设有初滤水排放设施的滤池,在滤池冲洗结束重新进入过滤后,应先进行初滤水排放,待滤池初滤水浑浊度符合企业标准时,方可结束初滤水排放和开启清水阀。
13 滤池反冲洗周期应根据水头损失、滤后水浑浊度、运行时间确定。
14 滤池新装滤料后,应在含氯量30mg/L以上的水中浸泡24h消毒,并应经检验滤后水合格后,冲洗两次以上方能投入使用。
15 滤池初用或冲洗后上水时,池中的水位不得低于排水槽,严禁暴露砂层。
16 应每年对每格滤池做滤层抽样检查,含泥量不应大于3%,并应记录归档。采用双层滤料时,砂层含泥量不应大于1%,煤层含泥量不应大于3%。
17 应定期观察反冲洗时是否有气泡,全年滤料跑失率不应大于10%。
18 当滤池停用一周以上时,应将滤池放空;恢复时必须进行反冲洗后才能重新启用。
4.8.2 V型滤池(气水冲洗滤池)的运行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滤速宜为10m/h以下。
2 反冲洗周期应根据水头损失、滤后水浑浊度、运行时间确定。
3 反冲洗时应将水位降到排水槽顶后进行。滤池应采用气-气水-水冲洗方式进行反冲洗,同时用滤前水进行表面扫洗。气冲强度宜为(13~17)L/(s·m2),历时(2~4)min;气水冲时,气冲强度宜为(13~17)L/(s·m2),水冲强度宜为(2~3)L/(s·m2),历时(3~4)min;单独水冲时,冲洗强度宜为(4~6)L/(s·m2),历时(3~4)min,表面扫洗强度宜为(2~3)L/(s·m2)。
4 运行时滤层上水深应大于1.2m。
5 滤池进水浑浊度宜控制在3NTU以下,应设置质量控制点,滤后水浑浊度应小于设定目标值。设有初滤水排放设施的滤池,在滤池冲洗结束重新进入过滤后,不得先开启清水阀,应先进行初滤水排放,待滤池初滤水浑浊度符合企业标准时,方可结束初滤水排放和开启清水阀。
6 当滤池停用一周以上恢复时,必须进行有效的消毒、反冲洗后方可重新启用。
7 滤池新装滤料后,应在含氯量30mg/L以上的溶液中浸泡24h消毒,并经检验滤后水合格后,冲洗两次以上方可投入使用。
8 滤池初用或冲洗后上水时,严禁暴露砂层。
9 每年对每格滤池做滤层抽样检查,含泥量不应大于3%,并应记录归档。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水质监测
- 2.1 一般规定
- 2.2 原水
- 2.3 净化工序水
- 2.4 水质检验项目和频率
- 2.5 检验方法
- 2.6 在线监测
- 2.7 净水药剂及材料
- 2.8 质量控制
- 3 制水生产工艺
- 3.1 一般规定
- 3.2 质量控制
- 4 供水设施运行
- 4.1 取水口
- 4.2 原水输水管线
- 4.3 预处理
- 4.4 加药和消毒
- 4.5 混合、絮凝
- 4.6 沉淀
- 4.7 澄清池
- 4.8 普通滤池
- 4.9 臭氧接触池
- 4.10 活性炭滤池
- 4.11 臭氧系统
- 4.12 臭氧发生器气源系统
- 4.13 清水池
- 4.14 污泥处理系统
- 4.15 地下水处理系统
- 4.16 厂级调度
- 5 供水设备运行
- 5.1 水泵
- 5.2 电动机
- 5.3 变压器
- 5.4 配电装置
- 5.5 低压配电装置
- 5.6 防雷保护装置
- 5.7 电力电缆
- 5.8 10kV及其以下架空电力线路
- 5.9 室内配电线路、电气及照明设备
- 5.10 配电线路的异常运行与事故处理
- 5.11 直流电源
- 5.12 变频器
- 5.13 继电综合保护装置
- 6 供水设施维护
- 6.1 一般规定
- 6.2 取水口设施
- 6.3 原水输水管线
- 6.4 预处理设施
- 6.5 投药设施
- 6.6 混合絮凝设施
- 6.7 沉淀、澄清设施
- 6.8 普通滤池
- 6.9 臭氧接触池
- 6.10 活性炭滤池
- 6.11 臭氧发生器
- 6.12 臭氧发生器气源系统
- 6.13 清水池
- 6.14 消毒设施
- 6.15 污泥处理系统
- 6.16 地下水处理设施
- 6.17 排水设施
- 7 供水设备维护
- 7.1 一般规定
- 7.2 水泵
- 7.3 电动机
- 7.4 变压器
- 7.5 高压配电装置
- 7.6 高压断路器
- 7.7 高压隔离开关、负荷开关
- 7.8 高压熔断器
- 7.9 高压电流、电压互感器
- 7.10 电力电容器
- 7.10 电力电容器
- 7.11 低压配电装置
- 7.12 二次回路系统
- 7.13 防雷与过电压保护装置
- 7.14 接地装置
- 7.15 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
- 7.16 10kV及以下电力电缆线路
- 7.17 变频器
- 8 自动化系统的运行与维护
- 8.1 一般规定
- 8.2 控制室
- 8.3 现场监控站
- 8.4 不间断电源及蓄电池
- 8.5 在线仪器仪表
- 8.6 执行器和驱动器
- 8.7 防雷与防电磁涌流
- 8.8 视频系统
- 9 安全
- 9.1 水质安全保障
- 9.2 制水生产工艺安全
- 9.3 氯气、氨气、氧气及臭氧使用安全
- 9.4 二氧化氯及次氯酸钠使用安全
- 9.5 电气安全
- 本规程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