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附录J 荷载计算
J.0.1 作用在墩(架)上的河(渠)道水流动水压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Pp——作用于一个墩(架)上的动水压力(kN);
γ——水的容重(kN/m³);
νd一一河(渠)道水流的设计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
Ap——墩(架)阻水面积,即河(渠)道水面以下至一般冲刷线处墩(架)在水流正交面上的投影面积(m²);
kp——墩(架)形状系数,可按表J.0.1选用。
J.0.2 位于河(渠)道中的墩(台)承受的漂浮物或船只撞击力可按下式估算:
式中:pd——漂浮物或船只的撞击力(kN);
Wd——漂浮物或船只的重力(kN),应根据实际情况或调查确定;
Vc——水流速度(m/s);
td——撞击时间(s),如无实际资料时,可取td=1.0s。
J.0.3 槽身支座产生的摩阻力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F——支座摩阻力(kN),其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V——作用于活动支座的竖向反力(kN);
fb——支座的摩擦系数,可按表J.0.3选用。
J.0.4 温度荷载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简支或双悬臂梁式渡槽槽身等静定结构因温度变化影响,槽身长度产生的伸长或缩短值AL可按下式;
式中:a——线膨胀系数,各种结构的线膨胀系数见表J.0.4;
△t——温度变幅值,温度上升时△t=T1-T2,温度下降时△t=T3-T2 。其中T1、T3为当地最高和最低月平均气温(℃),T2为槽身浇筑或安装时的气温(℃);
lt——构件的长度(m)。
2 拱、桁架等超静定结构在均匀的温度升高或降低作用下将在结构内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随温度变幅和结构刚度的增大而加大,可用结构力学等方法求得。温度变幅值△t为当地最高和最低月平均气温与封拱温度的差值。封拱温度应取封拱时的当地实际温度,或者选择低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的预估温度进行估算。
3 重要的大型渡槽,必要时还应考虑日照辐射、槽内水温等引起的温度应力。可通过试验确定其边界条件,采用数学模型计算其温度场与温度应力。
4 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倒虹吸管在管内外壁温差作用下,将产生温度应力,温度应力大小与温度变幅、浇筑温度、管壁厚度、弹性模量等有关,可由结构力学方法求得。管内外壁温差及其分布可按下列情况分别计算;
1)对地下埋管,管外壁混凝土表面温度Te和管内壁混凝土表面温度Ti,沿环向可近似看作均匀分布,沿环向各点内外壁温差Td=Te-Ti,为一常数,无实测资料时,可近似取Td=±3℃~5℃。
2)施工中未覆盖土的露天管和架空梁式管,管内壁表面温度厂接近水温,可按日平均气温考虑,并视为均匀分布。管外壁温度视不同部位而异:管顶Te较日最高气温约高12℃~16℃;管脚Te接近日最高气温;管底Te可近似取日平均气温,由管顶到管脚一段中,管外壁表面混凝土温度按沿环向直线变化规律计算。
3)管壁环向温度分布曲线,对称于管的垂直轴线。
4)管壁内温度沿管的径向为曲线分布,可用下式表示:
式中:y——计算点至管中心的距离(m);
y0——管的内半径(m);
y1——管的外半径(m);
Td(ψ)——管内外温差(℃);
n——指数,随管壁厚度δ而变;当100mm<δ≤200mm时,n=2;当200mm<δ≤400mm时,n=3;当δ>400mm时,n=4。
5)计算管道纵向应力的温差为管道浇筑温度与运行期最低温度之差。
J.0.5 渡槽风压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对于较高的排架、梁式渡槽,基本自振周期T(s)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H——槽身重心至地面的高度(m);
M——搁置于排架顶部的槽身质量(空槽情况)或槽身及槽中水体的总质量(kg);
E——排架材料的弹性模量(N/m²);
J—一排架横截面的惯性矩(m²);
A——为排架的横截面面积(m²);
P——排架材料的密度(kg/m³)。
2 横槽方向垂直作用于渡槽表面的风压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Wk——风压力(kPa);
W0——基本风压(kPa),当有可靠风速资料时,按公式(J.0.5-3)计算,其中V0(m/s)为当地比较空旷平坦地面离地10m高处统一所得的30年一遇10min平均最大风速;如无风速资料,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中全国基本风压分布图采用,但不应小于0.25kPa;
μt——地形、地理条件系数,对于与大风方向一致的谷口、山口,可取μt=1.2~1.5;对于山间盆地、谷地等闭塞地形,则取μt=0.75~0.85;
βZ——Z高度处的风振系数,对于高度较大的排架、梁式渡槽,当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大于0.25s时,应计入风振影响,βZ值可按表J.0.5-1采用。不属于上述情况者可不考虑风振影响,取βZ=1.0;
μz——风压高度变化系数,按表J.0.5-2选用。表中离地面高度一栏,对于槽身,指风力在槽身上的着力点(即迎风面的形心)距地面的高度;对于排架或槽墩,指排架顶或墩顶距地面的高度。若槽墩(架)很高,可沿高度方向分成若干段,各段选用相应的风压高度变化系数值;
μs——风载体型系数,可按表J.0.5-3所列数值选用。对于重要的具有特殊结构形式的渡槽,风载体型系数应由风洞试验确定。
顶部
- 上一节:附录H 地下水排水强度计算
- 下一节:附录K 渡槽设计计算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
- 3.1 工程等级划分
- 3.2 灌溉标准
- 3.3 排水标准
- 3.4 灌排水质标准
- 4 总体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总体布置
- 5 水源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蓄水枢纽
- 5.3 引水枢纽
- 5.4 泵 站
- 5.5 机井
- 6 灌溉渠(管)道
- 6.1 一般规定
- 6.2 渠系总体布置
- 6.3 渠道水力计算
- 6.4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 6.5 渠道衬砌及抗冻胀设计
- 6.6 渠道地基处理
- 6.7 灌溉输水管道
- 7 排水沟(管)道
- 7.1 一般规定
- 7.2 明沟排水
- 7.3 暗管排水
- 7.4 井排水
- 8 渠系建筑物基本规定
- 8.1 一般规定
- 8.2 总体布置原则
- 8.3 结构设计计算基本规定
- 8.4 地基处理原则
- 9 渡槽
- 9.1 一般规定
- 9.2 总体布置
- 9.3 结构形式和构造
- 9.4 水力设计
- 9.5 结构设计
- 9.6 地基与基础
- 10 倒虹吸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总体布置
- 10.3 水力设计
- 10.4 结构设计
- 10.5 细部结构设计
- 11 涵洞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总体布置
- 11.3 水力设计
- 11.4 结构设计
- 12 跌水与陡坡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总体布置
- 12.3 水力设计
- 12.4 结构设计
- 13 排洪建筑物
- 13.1 —般规定
- 13.2 总体布置
- 13.3 水力设计
- 14 水闸
- 14.1 一般规定
- 14.2 总体布置
- 15 隧洞
- 15.1 一般规定
- 15.2 总体布置
- 16 农桥
- 16.1 一般规定
- 16.2 总体布置
- 16.3 农桥荷载标准
- 17 田间工程
- 17.1 一般规定
- 17.2 典型设计
- 17.3 灌水沟畦与格田
- 17.4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 17.5 喷灌
- 17.6 微灌
- 17.7 田间渠道与排水沟
- 17.8 田间道路与林带
- 18 监测
- 18.1 一般规定
- 18.2 工程安全监测
- 18.3 水量、水质监测
- 18.4 环境监测
- 18.5 水土保持监测
- 19 灌区信息化
- 19.1 一般规定
- 19.2 监测及控制
- 19.3 通信通道
- 19.4 信息平台建设
- 19.5 办公自动化及语音通信
- 19.6 设备用房及功能房间设置
- 20 管理设施
- 20.1 一般规定
- 20.2 交通设施
- 20.3 维护设施
- 20.4 安全设施
- 20.5 试验站设施
- 20.6 生产管理设施
- 附录A 排涝模数计算
- 附录B 渠床糙率
- 附录C 渠道允许不冲流速
- 附录D 黄河流域浑水渠道水流挟沙能力计算
- 附录E 梯形渠道实用经济断面的计算方法
- 附录F 渠道防渗衬砌结构适用条件
- 附录G 末级固定排水沟和吸水管间距计算
- 附录H 地下水排水强度计算
- 附录J 荷载计算
- 附录K 渡槽设计计算
- K.1 渡槽水力设计计算
- K.2 拱圈横向稳定性验算
- 附录L 倒虹吸管设计计算
- L.1 倒虹吸管水力计算
- L.2 倒虹吸管进口沉沙池的设置及尺寸
- 附录M 涵洞流态判别及过流能力计算
- 附录N 跌水与陡坡设计计算
- N.1 单级跌水与陡坡的过流能力和掺气水深
- N.2 跌水与陡坡消力池计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