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L.1 倒虹吸管水力计算
L.1.1 有压管流挟沙流速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vnp——有压管流挟沙流速(不淤极限流速,m/s);
ω0——泥沙沉降速度(mm/s);
ρ——挟沙水流中含沙量(以重量百分比计算);
Qnp——出现vnp时管内通过的流量(m³/s);
d75——小于该粒径的泥沙重量占75%的泥沙粒径(mm),可由渠道泥沙级配曲线上查得;管道通过设计流量时流速v应能满足v>vnp的要求,而通过小流量时若v<vnp,仍会产生淤积。此时应采用双管或者多管布置,以提高单管过水流速v来满足不淤要求。
L.1.2 倒虹吸管进口渐变段(图L.1.2-1),其局部水头损失按公式(L.1.2-1)计算:
忽略渐变段起始断面与末端断面间的沿程损失,两断面间的水面落差△Z1(图L.1.2-2)应按式(L.1.2-2)计算:
式中:hj1——进口渐变段的局部水头损失(m);
△Z1——进口渐变段的水面落差(m);
v1、v2——分别为渠道进口渐变段始、末断面的平均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m/s2);
ξ1——进口渐变段的局部损失系数,与渐变段的形式有关,按表L.1.2选取。
L.1.3 倒虹吸管出口渐变段(图L.1.3),其局部水头损失按公式(L.1.3-1)计算:
忽略渐变段起始断面与末端断面间的沿程损失,两断面间的水面恢复值△Z3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Hj2——出口渐变段的局部水头损失(m);
△Z3——出口渐变段的水面恢复值(m);
v、v3——分别为管道出口和出口渐变段末断面的平均流速(m/s);
ξ2——出口渐变段的局部损失系数,与渐变段的形式有关,按表L.1.2选取。
L.1.4 倒虹吸管的水头损失包括局部水头损失和沿程水头损失两大类。倒虹吸管的水头损失按下列公式计算:
1 倒虹吸管的局部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hj——倒虹吸管的局部水头总损失(m);
ψ、ψi一一分别表示管道出口断面面积和局部阻力损失处的相应断面面积(m²);
ξi——为某一局部水头损失系数,如拦污栅、闸门槽、进水口、弯管、出水口等的局部水头损失系数(不包括ξ1和ξ2)。
各类水头损失系数的计算方法如下:
1)拦污栅水头损失系数ξs。
当拦污栅无独立支墩时(图L.1.4-1),应按下式计算:
当拦污栅有独立支墩时,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ξs——包-拦污栅水头损失系数;
β1、β2一一分别为拦污栅栅片及拦污栅支墩形状系数,可按表L.1.4-1 取值;
s1、b1——分别为拦污栅栅片厚度及栅片间距(mm);
s2、b2——分别为拦污栅支墩厚度及支墩间净距(mm);
a——拦污栅栅面的倾角(度)。
2)进水口水头损失系数ξj。
进水口水头损失系数与进口形状是否圆顺有关,可按表L.1.4-2取值。竖井式倒虹吸管进口损失系数可取1.0,缓坡式无修圆进口,可取0.5。
3)闸门槽水头损失系数上,平板门门槽水头损失系数ξm为0.05 ~0.15。
4)压力管道渐变段水头损失系数ξjb。
当压力管道由方变圆或收缩时,ξjb=0.05;当压力管道由圆变方或扩大时,ξjb=0.10(扩散角不宜大于10°)。
5)压力管道的弯道水头损失系数ξw。
压力管道的弯道水头损失系数与拐角θ、拐弯半径R及管道内径D0有关,可先由表L.1.4-3查出ξ90°值(图L.1.4-2),再从表L.1.4-4 查出γ,则ξw=γξ90°。
6)旁通管的水头损失系数ξp:
倒虹吸管的冲沙、放空、进人孔等旁通管的损失系数,一般采用0.10。
7)管道出口水头损失系数ξc:
倒出口吸管出口入明渠的损失系数可按表L.1.4-5选取。
2 倒虹吸管的沿程阻力水头损失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hf一一倒虹吸管沿程阻力总水头损失(m);
Ci——管身计算段水流的谢才系数(/s),谢才系数C与糙率有关;
Ri——管身计算段水流的水力半径;
Li——管身计算段的管长(m);
ω——管道出口横断面积(m²);
ωi——管身计算段横断面积(m²);
n——边壁糙率,与边壁材料有关。
3 倒虹吸管的总水头损失hw应按下式计算:
4 进口渐变段末端至管道出口的总水面降落△Z2的计算。进口渐变段末端至管道出口水面降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进口渐变段至倒虹吸进口间的连接段的水面降落;二是管道进口至出口的总水头损失(hω)。由此,进口渐变段末端至管道出口的总水面降落△Z2应按下式计算:
L.1.5 倒虹吸管过流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Q——管道的泄流量(m³/s);
ω——管道出口的横断面积(m²);
V——管道的断面平均流速(m/s);
△Z2——进口渐变段末端断面至管道出口断面的水面落差(m);
g——重力加速度(m/s2);
μ——流量系数;
ω2——进口渐变段末端的过水面积(m²)。
L.1.6 倒虹吸管进口渐变段起始断面至出口渐变段末端断面之间的水面总落差应按下式计算:
L.1.7 倒虹吸管出口消力池计算:
倒虹吸管出口与下游渠道之间,常以渐扩式扭曲面联结,并根据需要在该联结段内设置消力池,边界条件比较复杂。初步估算时,可取池长L≥(3~4)h(h为渠道设计水深,单位为m),池深T≥(0.5D+δ+0.3m)(D为管内径或管高,δ为管壁厚度,单位均为m)。
消力池的尺寸(图L.1.7-1)可采用计及铅直边墙阻力在内的理论公式进行近似估算。
1 扩散式消力池的共轭水深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Fr——跃前断面弗劳德数;
v1,h'——跃前断面平均流速和水深(m);
β——共轭断面底宽比;
b1、b2——跃前与跃后断面的宽度(m);
η——共轭断面水深比;
h"——跃后断面第二共轭水深(m)。
为方便设计,η=f(Fr,β)的关系可由图L.1.7-2查算。
2 消力池池深T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σ——安全系数,可取σ=1.05~1.10;
△Z——消力池出口水面落差(m);
Q——倒虹吸管过流量(m³/s);
b2——消力池出口宽度(m);
ψ——水流自消力池出流的流速系数,一般取ψ=0.95;
ht——消力池出口渠底以上水深(m)。
3 水跃长度L'可按下列公式计算:
池长可取
顶部
- 上一节:附录L 倒虹吸管设计计算
- 下一节:L.2 倒虹吸管进口沉沙池的设置及尺寸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工程等级与设计标准
- 3.1 工程等级划分
- 3.2 灌溉标准
- 3.3 排水标准
- 3.4 灌排水质标准
- 4 总体设计
- 4.1 一般规定
- 4.2 总体布置
- 5 水源工程
- 5.1 一般规定
- 5.2 蓄水枢纽
- 5.3 引水枢纽
- 5.4 泵 站
- 5.5 机井
- 6 灌溉渠(管)道
- 6.1 一般规定
- 6.2 渠系总体布置
- 6.3 渠道水力计算
- 6.4 渠道纵横断面设计
- 6.5 渠道衬砌及抗冻胀设计
- 6.6 渠道地基处理
- 6.7 灌溉输水管道
- 7 排水沟(管)道
- 7.1 一般规定
- 7.2 明沟排水
- 7.3 暗管排水
- 7.4 井排水
- 8 渠系建筑物基本规定
- 8.1 一般规定
- 8.2 总体布置原则
- 8.3 结构设计计算基本规定
- 8.4 地基处理原则
- 9 渡槽
- 9.1 一般规定
- 9.2 总体布置
- 9.3 结构形式和构造
- 9.4 水力设计
- 9.5 结构设计
- 9.6 地基与基础
- 10 倒虹吸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总体布置
- 10.3 水力设计
- 10.4 结构设计
- 10.5 细部结构设计
- 11 涵洞
- 11.1 一般规定
- 11.2 总体布置
- 11.3 水力设计
- 11.4 结构设计
- 12 跌水与陡坡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总体布置
- 12.3 水力设计
- 12.4 结构设计
- 13 排洪建筑物
- 13.1 —般规定
- 13.2 总体布置
- 13.3 水力设计
- 14 水闸
- 14.1 一般规定
- 14.2 总体布置
- 15 隧洞
- 15.1 一般规定
- 15.2 总体布置
- 16 农桥
- 16.1 一般规定
- 16.2 总体布置
- 16.3 农桥荷载标准
- 17 田间工程
- 17.1 一般规定
- 17.2 典型设计
- 17.3 灌水沟畦与格田
- 17.4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
- 17.5 喷灌
- 17.6 微灌
- 17.7 田间渠道与排水沟
- 17.8 田间道路与林带
- 18 监测
- 18.1 一般规定
- 18.2 工程安全监测
- 18.3 水量、水质监测
- 18.4 环境监测
- 18.5 水土保持监测
- 19 灌区信息化
- 19.1 一般规定
- 19.2 监测及控制
- 19.3 通信通道
- 19.4 信息平台建设
- 19.5 办公自动化及语音通信
- 19.6 设备用房及功能房间设置
- 20 管理设施
- 20.1 一般规定
- 20.2 交通设施
- 20.3 维护设施
- 20.4 安全设施
- 20.5 试验站设施
- 20.6 生产管理设施
- 附录A 排涝模数计算
- 附录B 渠床糙率
- 附录C 渠道允许不冲流速
- 附录D 黄河流域浑水渠道水流挟沙能力计算
- 附录E 梯形渠道实用经济断面的计算方法
- 附录F 渠道防渗衬砌结构适用条件
- 附录G 末级固定排水沟和吸水管间距计算
- 附录H 地下水排水强度计算
- 附录J 荷载计算
- 附录K 渡槽设计计算
- K.1 渡槽水力设计计算
- K.2 拱圈横向稳定性验算
- 附录L 倒虹吸管设计计算
- L.1 倒虹吸管水力计算
- L.2 倒虹吸管进口沉沙池的设置及尺寸
- 附录M 涵洞流态判别及过流能力计算
- 附录N 跌水与陡坡设计计算
- N.1 单级跌水与陡坡的过流能力和掺气水深
- N.2 跌水与陡坡消力池计算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