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防火研究所--消防规范网

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7.6 斗栱


7.6.1 对能整攒卸下的斗栱,应先在原位捆绑牢固,整攒轻卸,标出部位,堆放整齐。

7.6.2 当维修斗栱时,不得增加杆件。但对清代中晚期个别斗栱有结构不平衡的,可在斗栱后尾的隐蔽部位增加杆件补强;当角科大斗有严重压陷外倾时,可在平板枋的搭角上加抹角枕垫。

7.6.3 斗栱中受弯构件的相对挠度,如未超过1/120时,可不更换。当有变形引起的尺寸偏差时,可在小斗的腰上粘贴硬木垫,但不得放置活木片或楔块。

7.6.4 修缮斗栱时,应将小斗与栱间的暗销补齐。暗销的榫卯应严实。

7.6.5 对斗栱的残损构件,可采用结构胶粘剂粘接而不影响受力者,均不得更换。


条文说明
7.6.1 斗栱中的杆件多为十字搭交,上下扣合榫卯,各攒(朶)斗栱之上横贯长枋,形成闭合的环锁。拆卸时应从上端逐层平行掀起,以免损伤榫卯。当落架修缮时,需先注明各杆的方向、部位,并在图纸与实物中相应编号。凡能成攒拆卸的斗栱,应在原位捆绑牢固,成攒卸下,堆放整齐。不得散乱堆放,以免由于变形造成重新安装困难。
7.6.2 有些清代中晚期的平身科斗栱,由于两端负荷不平衡,易产生倾覆力矩,造成斗栱外倾,挑檐枋弯垂甚至断裂。同时,由于多跨连续梁转变为简支梁,还导致了弯矩增大的后果,故应进行有效的加固。但在制订加固方案时应注意:既不能增加枋的截面,也不能改变斗栱的形制。根据故宫的经验,可在平身科斗栱的后尾(即撑头木的上端)加压科枋再拉结牢固;也可将撑头木直接与额枋拉结牢固,以使斗栱中各力矩重新得到平衡。
    当平板枋受大斗栱挤压角科斗栱而严重外倾时,可在平板枋的搭角上增加抹角枕垫与斜头昂或斜头翘十字叠搭,以增加平板枋的承压面,使承压变形减小到允许程度。
    以上这两种加固措施,虽然给斗栱增加了新部件,但不影响其外观,因而是切实可行的。但应注意的是,凡能满足设计验算要求的斗栱,均不应进行干预。
7.6.3 斗栱中的翘昂、栱、枋等受弯构件,在年久失修的情况下,会产生较大的挠度,但由于斗栱是用多层纵横叠搭的杆件组成,具有类似弹弓的传递荷载作用,且所用的木料均无木节等缺陷,因而在挠度不大于1/120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为了弥补挠度过大造成的尺寸偏差,修缮时可在斗腰(宋代称平)的上端粘贴硬木垫,以使斗栱与檩枋贴紧,有利于原构件的保护。
7.6.4 在斗栱中,榫卯的做法很重要,除在杆件交叉处采用刻半、带袖的榫卯,以减少截面削弱外,还应在小斗底部及杆件叠搭处施以暗销。由于暗销易被疏忽,而造成杆件移位的隐患,因此,提出修缮时应补齐暗销的要求。另外,暗销作为防止杆件移位的受剪连接件,其截面尺寸的偏差应控制在1mm以内,以保证安装紧密。与此同时,考虑到剔挖工艺与受力的关系,其长度的偏差也应控制在3mm以内。
7.6.5 对斗栱中残损劈裂构件的维修,应根据其损伤程度与受力情况进行分析,有些构件的端部(如昂嘴、菊花头、麻叶头等)只起装修作用而无受力问题,均可用胶粘剂粘补,以尽量多保留历史原物。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古建筑木结构维护与加固技术标准 GB/T50165-2020
微信、QQ、手机浏览器等软件扫一扫 即可阅读
手机APP下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