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8.3 燃烧空气系统与装置
8.3.1 垃圾焚烧炉的燃烧空气系统应由一次风和二次风系统及其他辅助系统组成。一次风应从炉排(料床)下部供入,一次风流量应可调节;二次风应从主控温度区前部(下部)供人,二次风喷出速度和喷嘴的布置应使焚烧烟气在主控温度区形成湍流。
8.3.2 垃圾焚烧所需一次风应从垃圾池上方抽取;进风口处应设置过滤装置。二次风可从锅炉顶部、渣池间、出渣机附近、推料器附近、垃圾池等处抽取。
8.3.3 当入炉垃圾含水率较大、热值较低时,应对焚烧一次风进行加热,加热温度可根据入炉垃圾热值的变化进行调节。炉膛主控温度区不易维持要求温度时,也可对二次风进行加热。空气加热可选择蒸汽空气预热器,当需要较高风温时,可采用二级加热或烟气空气预热器。
8.3.4 垃圾焚烧所需空气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总空气量应包含垃圾成分和热值变化所引起的焚烧所需空气量的增加量;
2 计算焚烧所需空气量时,应根据实际空气湿度和大气压进行修正;
3 垃圾焚烧过剩空气系数宜取1.4~2.0。
8.3.5 燃烧供风风机的选择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一、二次风机的台数应根据焚烧炉对燃烧空气的供给和调节要求确定。
2 一、二次风风量比例分配应根据焚烧炉特点确定。
3 一、二次风机宜采用变频调速电机,便于根据垃圾的燃烧工况进行风量调节。对于机械炉排焚烧炉,一次风风量可根据每段炉排的需求分段独立调节。
4 一、二次风机的设计总风量应包括垃圾可燃成分逐年提高造成的焚烧所需空气量的增加量,确保垃圾热值达到和超过设计热值时一、二次风机风量满足垃圾的充分燃烧要求。
5 一次风机风压应满足向垃圾层输送一次风的需要。二次风的风速应符合本标准第8.3.1条的规定。
8.3.6 一、二次风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一、二次风管道及其连接设备的布置应有利于减小管路阻力;
2 应设置空气过滤设施及其检修平台,空气过滤设施前后宜设置压差传感器以便及时维护;
3 管材应具有耐腐蚀、气密和耐老化等性能;
4 空气预热器后的热风管道和管件应采取防热膨胀和保温的措施。
8.3.7 焚烧锅炉烟道出口应配置氧浓度监测设备,氧浓度监测设备应与二次风风量调节设备联锁控制。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 上一节:8.2 垃圾焚烧炉
- 下一节:8.4 点火与辅助燃烧系统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厂址选择
- 5 焚烧厂规模
- 5.1 生活垃圾产生量及特性分析
- 5.2 焚烧规模确定
- 6 总体设计与总图运输
- 6.1 焚烧综合主厂房布置
- 6.2 总图规划与设计
- 6.3 总图布置
- 6.4 厂区运输与道路
- 6.5 绿化
- 7 垃圾接收、输送、储存及预处理
- 7.1 一般规定
- 7.2 垃圾接收
- 7.3 垃圾储存
- 7.4 垃圾输送
- 7.5 垃圾预处理
- 8 焚烧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垃圾焚烧炉
- 8.3 燃烧空气系统与装置
- 8.4 点火与辅助燃烧系统
- 8.5 炉渣输送、处理与检测
- 9 热能利用系统
- 9.1 一般规定
- 9.2 余热锅炉
- 9.3 锅炉辅助系统
- 9.4 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
- 9.5 主蒸汽系统
- 9.6 热能利用
- 10 烟气净化与排烟系统
- 10.1 一般规定
- 10.2 酸性污染物去除
- 10.3 除尘
- 10.4 二噁英类和重金属去除
- 10.5 NOx去除
- 10.6 排烟系统设计
- 10.7 烟气监测系统设计
- 10.8 飞灰收集、输送与处理系统
- 11 电气设备及系统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发电机与主变压器
- 11.3 电气主接线
- 11.4 交流厂用电系统
- 11.5 直流及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
- 11.6 高压配电装置
- 11.7 电气监测及控制
- 11.8 元件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 11.9 照明系统
- 11.10 电缆选择与敷设
- 11.11 过电压保护与接地
- 11.12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
- 11.13 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 11.14 调度自动化
- 11.15 电能量计量
- 11.16 系统通信
- 11.17 厂内通信
- 12 仪表与控制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控制方式及自动化水平
- 12.3 主要控制系统
- 12.4 中央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
- 12.5 检测与报警
- 12.6 保护
- 12.7 开关量控制及联锁
- 12.8 模拟量控制
- 12.9 电源和气源
- 12.10 就地设备安装、管道及电缆
- 12.11 信息系统
- 12.12 工业电视系统
- 12.13 安全防范系统
- 12.14 仪表与控制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 13 给水排水
- 13.1 水源
- 13.2 水处理系统
- 13.3 供水系统
- 13.4 排水及废水处理
- 13.5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 14 建筑
- 14.1 一般规定
- 14.2 门和窗
- 14.3 楼梯和电梯
- 14.4 建筑节能
- 14.5 噪声控制
- 14.6 防水、防渗、防腐蚀与防护
- 14.7 围护结构的密封与防护栏杆
- 14.8 生活设施
- 14.9 烟囱
- 15 结构
- 15.1 一般规定
- 15.2 荷载
- 15.3 结构设计
- 15.4 抗震设计
- 16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6.1 一般规定
- 16.2 供暖
- 16.3 通风
- 16.4 空气调节
- 17 消防
- 17.1 总图消防
- 17.2 建筑消防
- 17.3 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
- 17.4 电气消防
- 17.5 暖通消防
- 17.6 其他消防
- 18 其他辅助设施
- 18.1 检测与化验
- 18.2 维修及仓储设施
- 18.3 电气设备与自动化实验室
- 19 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
- 19.1 一般规定
- 19.2 环境保护
- 19.3 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
- 20 工程施工及验收
- 20.1 一般规定
- 20.2 施工及验收
- 20.3 竣工验收
- 附录A 检修配电箱装设地点和数量
- 附录B 焚烧厂常用厂用电负荷分类和特性
- 附录C 焚烧厂设计厂用电率估算方法
- 附录D 主要检测与报警项目
- 附录E 焚烧厂主要房间设计室内空气参数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