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0.2 酸性污染物去除
10.2.1 酸性气体脱除应根据原始浓度和排放限值确定的脱除效率,选择半干法加干法或湿法加干法以及适宜的组合脱酸工艺。
10.2.2 半干法脱酸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脱酸反应器烟气进口处应合理设置烟气导流装置;
2 在最大烟气量下,反应器内的设计烟气停留时间应使酸性气体达到排放限值要求,且应使喷出的水分完全蒸发;
3 后接布袋除尘器时,脱酸反应器出口的设计烟气温度应低于布袋除尘器的布袋最高耐受温度,并应保证在后续管路和设备中的烟气不结露;
4 采用石灰浆或碱液雾化设备时,所选雾化器的雾化效果应满足脱酸效率要求;采用石灰浆时应避免出现固体物粘壁现象,并应设置备用雾化器;
5 应在现场配备石灰浆浆液或碱液制备、储存和供给系统,并应设置备用;
6 应设置石灰浆或碱液计量与喷射量控制装置,并可根据酸性气体排放浓度自动控制石灰浆或碱液喷射量。
10.2.3 石灰(碱)储罐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石灰(碱)储罐的有效容积宜满足3d~7d的用量;
2 储存粉状物料时储罐应设有破拱装置和扬尘收集系统;
3 应有料位检测和计量装置。
10.2.4 石灰浆液输送系统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石灰浆液输送泵泵体应易拆卸清洗,泵入口端应设置过滤装置,且该装置不得妨碍管路系统的正常工作;
2 石灰浆液输送泉不应少于2台,并应设置备用泵;
3 浆液输送管路中的阀门宜选择颗粒物不易沉积的直通式球阀、隔膜阀,不宜选择闸阀、截止阀;
4 管道应有坡敷设,水平管段上不得出现两边不同坡向的管道最低点,也不得出现类似存水弯的管段;
5 管道内石灰浆液设计流速不应低于1.0m/s;
6 石灰浆液输送管道应设置便于定期清洗的管道和设备冲洗口;
7 经常拆装和易堵的管段,应采用法兰连接;易堵、易磨的设备和部件宜设置旁通管路。
10.2.5 干法脱酸工艺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干粉药剂喷入口的上游,应根据所选药剂适宜的反应温度,配置烟气温度调节设备。采用氢氧化钙作为脱酸药剂时,降温设施设计出口烟气温度宜为140℃~160℃;采用碳酸氢钠作为脱酸药剂时,降温设施设计出口烟气不宜高于180℃。
2 粉料输送应连续、均匀。
3 粉料的喷嘴设计和喷入口位置应保证粉料与烟气的充分混合。
4 应设置粉料计量与喷射量控制装置,并可根据酸性气体排放浓度自动控制粉料喷射量。
5 中和剂粉料喷射系统应采用单元制,且应具有备用性。
10.2.6 采用湿法工艺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湿法脱酸设备应设置于布袋除尘器之后。
2 湿法脱酸塔内宜设置填料,保证设计脱酸效率所需的烟气与碱液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
3 应能根据塔内循环液的pH值控制循环液池的排液和新碱液的补充。
4 湿法脱酸设备应具有防腐蚀性能。
5 应对湿法脱酸处理后的烟气进行再加热,加热后的烟气温度应高于烟气露点温度20℃~30℃。
6 应配备废水处理处置设施,防止废水的二次污染。
查找
上节
下节
返回
顶部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厂址选择
- 5 焚烧厂规模
- 5.1 生活垃圾产生量及特性分析
- 5.2 焚烧规模确定
- 6 总体设计与总图运输
- 6.1 焚烧综合主厂房布置
- 6.2 总图规划与设计
- 6.3 总图布置
- 6.4 厂区运输与道路
- 6.5 绿化
- 7 垃圾接收、输送、储存及预处理
- 7.1 一般规定
- 7.2 垃圾接收
- 7.3 垃圾储存
- 7.4 垃圾输送
- 7.5 垃圾预处理
- 8 焚烧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垃圾焚烧炉
- 8.3 燃烧空气系统与装置
- 8.4 点火与辅助燃烧系统
- 8.5 炉渣输送、处理与检测
- 9 热能利用系统
- 9.1 一般规定
- 9.2 余热锅炉
- 9.3 锅炉辅助系统
- 9.4 汽轮发电机组及其辅助设备
- 9.5 主蒸汽系统
- 9.6 热能利用
- 10 烟气净化与排烟系统
- 10.1 一般规定
- 10.2 酸性污染物去除
- 10.3 除尘
- 10.4 二噁英类和重金属去除
- 10.5 NOx去除
- 10.6 排烟系统设计
- 10.7 烟气监测系统设计
- 10.8 飞灰收集、输送与处理系统
- 11 电气设备及系统
- 11.1 一般规定
- 11.2 发电机与主变压器
- 11.3 电气主接线
- 11.4 交流厂用电系统
- 11.5 直流及交流不间断电源系统(UPS)
- 11.6 高压配电装置
- 11.7 电气监测及控制
- 11.8 元件继电保护和自动装置
- 11.9 照明系统
- 11.10 电缆选择与敷设
- 11.11 过电压保护与接地
- 11.12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
- 11.13 系统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 11.14 调度自动化
- 11.15 电能量计量
- 11.16 系统通信
- 11.17 厂内通信
- 12 仪表与控制
- 12.1 一般规定
- 12.2 控制方式及自动化水平
- 12.3 主要控制系统
- 12.4 中央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
- 12.5 检测与报警
- 12.6 保护
- 12.7 开关量控制及联锁
- 12.8 模拟量控制
- 12.9 电源和气源
- 12.10 就地设备安装、管道及电缆
- 12.11 信息系统
- 12.12 工业电视系统
- 12.13 安全防范系统
- 12.14 仪表与控制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 13 给水排水
- 13.1 水源
- 13.2 水处理系统
- 13.3 供水系统
- 13.4 排水及废水处理
- 13.5 建筑给水排水工程
- 14 建筑
- 14.1 一般规定
- 14.2 门和窗
- 14.3 楼梯和电梯
- 14.4 建筑节能
- 14.5 噪声控制
- 14.6 防水、防渗、防腐蚀与防护
- 14.7 围护结构的密封与防护栏杆
- 14.8 生活设施
- 14.9 烟囱
- 15 结构
- 15.1 一般规定
- 15.2 荷载
- 15.3 结构设计
- 15.4 抗震设计
- 16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6.1 一般规定
- 16.2 供暖
- 16.3 通风
- 16.4 空气调节
- 17 消防
- 17.1 总图消防
- 17.2 建筑消防
- 17.3 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
- 17.4 电气消防
- 17.5 暖通消防
- 17.6 其他消防
- 18 其他辅助设施
- 18.1 检测与化验
- 18.2 维修及仓储设施
- 18.3 电气设备与自动化实验室
- 19 环境保护与劳动卫生
- 19.1 一般规定
- 19.2 环境保护
- 19.3 职业卫生与劳动安全
- 20 工程施工及验收
- 20.1 一般规定
- 20.2 施工及验收
- 20.3 竣工验收
- 附录A 检修配电箱装设地点和数量
- 附录B 焚烧厂常用厂用电负荷分类和特性
- 附录C 焚烧厂设计厂用电率估算方法
- 附录D 主要检测与报警项目
- 附录E 焚烧厂主要房间设计室内空气参数
- 本标准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