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9.4 点火启动、助燃及水煤浆雾化
9.4.1 锅炉点火启动用燃料,应根据锅炉容量、台数、燃料来源及运输条件等因素,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锅炉的点火启动可采用轻柴油;当有可燃气供应条件时,锅炉可采用可燃气点火启动;
2 当重油的油品质量和供应有保障时,220t/h及以上锅炉也可采用重油点火启动和低负荷稳燃;
3 改、扩建工程设计,可根据原有条件,采用已有的点火启动用燃料。
9.4.2 点火启动及助燃用燃料的系统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单一燃料的系统能力不宜小于1台锅炉最大的点火启动燃料量与另一台最大容量锅炉助燃用燃料量之和;
2 当点火启动与助燃为两种燃料时,全厂点火启动系统的燃料供给量不宜小于最大1台锅炉的点火启动用燃料量;助燃系统的燃料供给量不宜小于最大1台锅炉的最大助燃用量。
3 锅炉点火启动燃料供应量应根据锅炉所配点火枪容量、数量以及同时使用的最大燃用量确定。可取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工况下输入热量的20%~30%。
4 锅炉低负荷稳燃用燃料量应根据水煤浆品质、锅炉不投油(气)最低稳燃负荷水平及锅炉运行方式确定。当需要投入助燃用燃料时,宜按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工况下输入热量的5%选取。
5 系统回输燃料量应根据点火枪喷嘴的设计特点、燃烧安全保护要求和主要参数确定,且不应小于系统设计出力的10%。
6 全厂点火启动及助燃系统能力应为燃料使用量与最小回输量之和,其裕量宜为10%。
9.4.3 锅炉点火启动及助燃用油可采用公路、铁路或水路运输,就近有油源时,宜采用管道输送。
9.4.4 点火启动及助燃油系统卸油泵,应根据油质特性、输送方式和油罐容量等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卸油泵型式应根据油质黏度、卸油方式及消防要求确定;
2 卸油泵台数不宜少于2台,当最大一台泵停用时,其余泵的总流量应满足在规定的卸油时间内卸完车、船的装载量;
3 卸油泵的选型应按输送油品预计最大黏度指标选用,扬程裕量宜为30%。
9.4.5 点火启动和助燃油油罐的个数和容量,应根据单台锅炉容量、油种、燃油耗量,以及来油方式和周期等因素综合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采用35t/h级容量的水煤浆锅炉时,全厂应设置1个不小于20m³油罐;
2 采用65t/h及以上,220t/h以下容量水煤浆锅炉时,全厂宜设置1个~2个50m³~100m³油罐;
3 采用220t/h~410t/h级容量的水煤浆锅炉时,全厂宜设置2个200m³~500m³油罐;
4 采用670t/h及以上容量的水煤浆锅炉时,全厂油罐的设置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设计规范》GB 50660的相关规定执行。
9.4.6 点火启动油系统供油泵型式、出力和台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供油泵型式应根据油质和供油参数要求确定,宜选用离心泵或螺杆泵;
2 130t/h及以下锅炉,供油泵宜为2台,其中1台备用;供油泵的出力,宜按容量最大的一台锅炉在100%负荷时所需燃料的20%~30%选择;
3 220t/h及以上锅炉,供油泵宜为3台,其中2台泵应分别满足锅炉在100%负荷时所需燃料量,1台泵应满足锅炉在30%负荷时所需燃料量,或3台泵应分别满足锅炉在50%负荷时所需燃料量;当其中最大一台泵停用时,其余油泵的总流量不应小于全厂燃油系统耗油量及回油量之和的110%;
4 供油泵的流量裕量不宜小于10%;扬程裕量不宜小于5%;扬程计算中的燃油管道系统总阻力(不含油枪雾化油压及高差)裕量不宜小于30%。
9.4.7 输油泵房宜靠近油库区,供油泵房内应设置通风、起吊设施和必要的检修场地及值班室。
9.4.8 锅炉房的供油、回油管道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采用同一油种时,至锅炉房的点火启动及助燃油宜采用1条供油管。当锅炉台数较多,且从油库存区向锅炉房直接供油时,也可采用2条供油管;
2 点火启动和助燃为不同油种时宜各设置1条回油管;
3 锅炉房油系统宜采用单环管;
4 每台锅炉的供油和回油管道上应装设油量计量装置,供油总管上可装设油量计量装置;
5 锅炉供油管道应装设快速切断阀,并应装设供检修或试验用的旁路阀。回油管道上,宜装设快速切断阀,也可装设止回阀。
9.4.9 对黏度大、易凝结的燃油,其卸油、储油及供油系统应有加热、吹扫设施。燃油管道可设置蒸汽伴热管、蒸汽或压缩空气吹扫管。蒸汽吹扫系统应有防止燃油倒灌的措施。
9.4.10 燃油系统中应设污油、污水收集及有关的含油污水处理设施。
9.4.11 油系统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GB 50074的相关规定。燃油罐和油管道设计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 50058和《火力发电厂与变电站设计防火规范》GB 50229等关于防爆、防火、防静电和防雷击的规定。
9.4.12 水煤浆雾化系统应单独设置,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雾化介质选择应根据锅炉容量、台数和运行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
2 单台容量在35t/h及以上锅炉,宜采用蒸汽雾化;35t/h以下锅炉,可采用蒸汽或者压缩空气雾化;
3 雾化介质的压力、温度指标应与所选择的喷嘴相匹配;
4 雾化介质的炉前管道宜与水煤浆管道并列布置,且宜采取隔热措施。
9.4.1 锅炉点火启动及助燃用燃料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市场供应条件,需要经综合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国内多数锅炉的点火及助燃采用品种单一的轻油,具有采购和储运方便,环境卫生好,生产管理简单等优点。当水煤浆应用工程附近有可燃气(如煤矿瓦斯气、钢铁厂高炉煤气、焦炉煤气,炼油厂、化工厂的排气等)供应时,也可采用可燃气点火启动和助燃,不必另设点火油系统。
重油虽然比轻油节省运行费用,但油品种类和质量不稳定,差别较大,给锅炉运行带来一定影响。当重油供应和油品的品质有保证时,可用重油点火或助燃。
9.4.3 点火启动及助燃油的运输方式,主要由油源的远近、燃油量及运输条件决定。当所建工程就近有油源时,采用管道输送方式设施简单,投资省,机动灵活,便于管理。
9.4.5 点火启动和助燃油油罐的个数、容量,取决于油种、锅炉燃油耗量和来油周期,而锅炉燃油耗量又与锅炉点火、调试、运行等情况有关。220t/h以下锅炉,由于燃油量比较少,1个~2个相应容量的油罐可满足最大1台容量的锅炉点火用油要求。220t/h~410t/h锅炉,宜设2个200m³~500m³油罐。670t/h及以上锅炉,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设计规范》GB 50660的相关规定执行。
9.4.6 对于130t/h及以下锅炉,供油泵的出力按容量最大的一台锅炉在额定蒸发量时所需燃料的20%~30%选择,也是基于锅炉的燃烧稳定性及锅炉内水动力特性决定的。按此计算,供油泵设2台,一用一备为宜。对于220t/h及以上锅炉,供油泵宜为3台。
9.4.8 本条规定每台锅炉的供、回油管道上,应装设油量计量装置;在供油总管上,可根据需要决定是否装设油量计量装置。
在锅炉供油管道上装设快速切断阀是现行电力行业标准《电力工业锅炉压力容器监察规程》DL 612的规定。事故状况下,当供油快速切断阀关闭时,为防止回油总管上的压力燃油倒回入锅炉油喷嘴,要求同时切换回油管路,故宜在回油管道上装设快速切断阀或止回阀。
9.4.9 为保证燃油的输送和雾化条件,对黏度大、凝结点高于冬季最低平均环境温度的燃油,其卸油、储油及供油系统应设置加热、吹扫设施。设置的蒸汽吹扫系统应有防止燃油倒灌蒸汽系统的措施,如在蒸汽管上加装止回阀、监测阀等。
9.4.11 油料与钢铁、空气的摩擦以及油流的相互冲击,都可能产生高的静电压及由此引起的火花,这往往是引起油罐燃烧和爆炸的一个原因,故要求在燃油罐和输油管道设计中不仅考虑防爆、防火,还要采取防静电和防雷击措施。
9.4.12 水煤浆的雾化需要选择来源可靠、技术经济合理的汽(气)源。目前采用的雾化介质主要为蒸汽和压缩空气。一般电厂都有1.2MPa以上的汽源,可直接引来或由较高压力汽源减温减压后获得,这样可降低投资且运行可靠。容量小的锅炉可采用压缩空气。当采用压缩空气雾化时,应结合现场条件尽量提高雾化介质的入炉温度。
说明 返回
顶部
- 上一节:9.3 燃烧系统设备
- 下一节:9.5 锅炉房布置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基本规定
- 3 厂址选择
- 4 原料煤系统
- 4.1 一般规定
- 4.2 卸煤、储煤设施
- 4.3 原料煤筛分、破碎及输送
- 5 制浆系统
- 5.1 一般规定
- 5.2 制浆工艺及设备
- 5.3 制浆系统及布置
- 5.4 添加剂配供系统
- 5.5 辅助设施
- 6 水煤浆储存与运输
- 6.1 水煤浆储存
- 6.2 水煤浆运输
- 7 计量与质量检测
- 8 水煤浆供应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卸浆、输浆
- 8.3 炉前供浆
- 9 水煤浆燃烧系统
- 9.1 一般规定
- 9.2 锅炉设备
- 9.3 燃烧系统设备
- 9.4 点火启动、助燃及水煤浆雾化
- 9.5 锅炉房布置
- 10 总平面布置及地面运输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总平面布置
- 10.3 地面运输
- 11 电气
- 11.1 供电系统
- 11.2 配电系统和负荷计算
- 11.3 主要电气设备
- 11.4 无功功率补偿
- 11.5 机组启动
- 11.6 主要设备布置及电缆敷设
- 11.7 照明
- 11.8 过电压保护、防雷及接地
- 11.9 通信
- 12 控制及自动化
- 12.1 控制及自动化水平
- 12.2 控制方式及控制室
- 12.3 检测
- 12.4 信号报警
- 12.5 保护及联锁
- 12.6 模拟量控制
- 12.7 电源
- 12.8 电缆敷设
- 13 给水与排水
- 13.1 水源
- 13.2 室外给水排水
- 13.3 室内给水排水
- 14 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14.1 供暖
- 14.2 通风除尘与空调
- 14.3 室外供热管网
- 14.4 保温
- 15 建筑与结构
- 15.1 一般规定
- 15.2 建筑物与构筑物
- 16 环境保护
- 16.1 一般规定
- 16.2 大气污染防治
- 16.3 废水治理
- 16.4 固体废弃物处理
- 16.5 噪声防治
- 17 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
- 17.1 一般规定
- 17.2 劳动安全
- 17.3 工业卫生
- 18 消防
- 18.1 一般规定
- 18.2 消防给水
- 18.3 专用灭火装置
- 18.4 消防水泵房
- 18.5 电气设备防火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