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上一节 下一节 查 找 检 索 手机阅读 总目录 问题反馈
18.6 外部除灰渣系统及贮灰场
18.6.1 厂区内外灰渣管的敷设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厂区外压力灰渣管宜沿地面或管架敷设,应注意不占或少占耕地,避免通过居民区及民房。
2 厂区内压力灰渣管宜敷设于地沟内,有条件时,可沿地面或厂区管架敷设。
3 当具有可靠依据证明灰管结垢或磨损不严重时,也可直埋于地下。
4 灰渣管的坡度不宜小于0.1%,在最低处应有放空措施,在最高处应有排气措施。
18.6.2 厂区外压力灰渣管宜沿路边敷设,并充分利用原有道路供检修使用。当需要修建局部或全部检修道路时,应按简易道路修筑,并注意节约用地和不影响农田耕作。
18.6.3 水灰场排水根据环保、节水等要求必须处理后重复使用,不得排放。回收水系统应根据地形、地质、水量、水质和贮灰场排水建筑物等条件确定。回收水管道宜与灰渣管一起敷设,结垢严重时应采取防结垢措施,并宜采用直埋式布置。
18.6.4 灰渣管道宜采用钢管或复合管材。灰水回收管宜采用钢管、复合管或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对于磨损严重的灰渣管段,宜采用钢管内衬铸石管或其他耐磨复合管。在灰水结垢、磨损不严重时灰渣管宜采用钢管或防结垢复合管。
18.6.5 水灰场澄清水应设置灰水回收系统。灰场回收水应重复用于冲灰系统。对于用海水输灰的滩涂灰场,灰场灰水回收应根据环保要求和工程情况确定。
18.6.6 灰水回收水泵台数不宜少于3台,其中1台备用;灰水回收管道可敷设1条,不设备用。
18.6.7 灰场应按电厂规划容量统一规划,分期分块建设。初期堤坝形成的有效容积不应少于3年按设计煤种计算的灰渣量。热电联产项目的事故灰场有效容积满足不大于6个月按设计煤种计算的灰渣量。灰场附近宜设置值班室,并有生活、通信、照明等必要的运行管理设施。
18.6.8 山谷水灰场堤坝的设计标准应按表18.6.8执行。
表18.6.8 山谷灰场灰坝设计标准
注:1 用灰渣筑坝时,灰坝的坝顶安全加高和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火力发电厂灰渣筑坝设计规范》DL/T5045的规定执行;
2 当灰场下游有重要工矿企业和居民集中区时,通过论证可提高一级设计标准;
3 当坝高与总容积不相应时,以高者为准,当级差大于一个级别时,按高者降低一个级别确定;
4 坝顶应高于堆灰标高至少1.0m~1.5m。
18.6.9 江、河、湖、海滩(涂)灰场围堤建设标准应与当地堤防工程一致。围堤设计应按现行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的规定执行,其级别与当地堤防工程的级别相同。此外尚应符合表18.6.9规定。
表18.6.9 江、河、湖、海滩(涂)灰场围堤设计标准
注:堤顶(或防浪墙顶)应高于堆灰标高至少1m。
18.6.10 设计山谷型水灰场的坝和排洪设施时,应考虑灰场的调洪作用。设计山谷型干灰场时,应考虑截洪和排洪的导流设施。
18.6.11 当采用干式除灰时,干灰场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整个干灰场应进行合理规划,分期、分块使用,并以此作为场内运灰道路设计、施工机具选型的依据。当填至设计标高时,应及时覆土或植被绿化。
2 当干灰场四周有汇水流域时,宜将汇水截流并引至灰场外。当山谷干灰场下游设初期坝并采取由下游向上游堆灰方式时,灰场内宜设排水设施。防洪设计标准可参照水灰场确定。
1 整个干灰场应进行合理规划,分期、分块使用,并以此作为场内运灰道路设计、施工机具选型的依据。当填至设计标高时,应及时覆土或植被绿化。
2 当干灰场四周有汇水流域时,宜将汇水截流并引至灰场外。当山谷干灰场下游设初期坝并采取由下游向上游堆灰方式时,灰场内宜设排水设施。防洪设计标准可参照水灰场确定。
3 干灰场应配备正常运行的施工机具,并可根据情况考虑少量的备用机具。
4 干灰场内宜设喷洒水池,应有完善的供水设施。场内应配备喷洒机具,其中应至少有1辆洒水车。
5 平原干灰场周围应设不少于10m宽的绿化隔离带。山谷干灰场可利用山体及原有林木作为防风掩体,必要时可设不少于10m竞的绿化隔离带。
条文说明
18.6.1 系原规范第9.4.1条的修改。
目前发电厂厂区外的灰渣管大部分沿地面敷设,检修方便,运行情况良好。但有可靠依据证明灰管结垢或磨损不严重时,可以将灰管浅埋于地下,其优点是不占农田,施工简单,节省投资。
18.6.2 本条为新增条文。
关于检修道路的标准,应以简易道路为宜。
18.6.3 系原规范第9.4.3条和第9.4.4条的修改。
近年来,由于环保、节水等要求贮灰场澄清水不能直接外放,灰水考虑回收,故对原条文作局部修改。
18.6.4 本条为新增条文。
灰渣管道的选择应根据灰水性质(灰、渣、灰渣)确定。近十几年来,针对发电厂的除灰管道出现了许多复合管材,如薄壁管内衬铸石管道、衬胶管道、衬塑管道、衬塑胶管道和衬陶瓷管道等,这些管材均已通过权威机构鉴定并推广使用。
18.6.5 本条为新增条文。
18.6.6 本条为新增条文。
由于灰水回收管道发生事故时对电厂生产影响甚微,因而规定了灰水回收管道可以不设备用。
18.6.7 系原规范第9.6.11条的修改。
灰渣综合利用途径越来越广,排入贮灰场的灰渣量越来越少,因此贮灰场的初期容量不宜太大,且应分期、分块建设,以节省工程投资,同时减少土地的占用。
18.6.8 本条为新增条文。
本条系引用了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DL/T5339的内容,强调了山谷水灰场堤坝的设计标准。
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并参考现行行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将坝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工况分为“正常运行条件”和“非常运行条件”。抗滑稳定计算组合工况按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DL/T5339执行。
贮灰场堤坝的安全稳定是贮灰场安全运行的关键,一旦失事,其危害较大。
18.6.9 本条为新增条文。
本条系引用现行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水工设计规范》DL/T5339的内容,强调了江、河、湖、海滩(涂)灰场围堤的设计标准。
18.6.10 系原规范第9.4.2条的修改。本条增加了山谷型干灰场截洪、排洪导流的要求。
18.6.11 系原规范第9.6.15条的修改。
1 系第9.6.15.1款的修改。
2 系第9.6.15.2款的修改。
3 系第9.6.15.3款的修改。干灰场运行时,考虑到工作条件较为恶劣,机具零件容易磨损,故障较频繁,为此要求施工机具要有备用。
4 系第9.6.15.4款的修改。
5 系新增条款,由于贮灰场附近一般均有居民和农作物田地,运行机具的噪声及飞灰对其影响较大,因此要求干贮灰场四周应设绿化隔离带,减少灰场运行时噪声及飞灰对周围的影响。
查找
上节
下节
条文
说明 返回
顶部
说明 返回
顶部
目录导航
- 前言
- 1 总则
- 2 术语
- 3 基本规定
- 4 热(冷)电负荷
- 4.1 热(冷)负荷和热(冷)介质
- 4.2 电负荷
- 5 厂址选择
- 6 总体规划
- 6.1 一般规定
- 6.2 厂区内部规划
- 6.3 厂区外部规划
- 7 主厂房布置
- 7.1 一般规定
- 7.2 主厂房布置
- 7.3 检修设施
- 7.4 综合设施
- 8 运煤系统
- 8.1 一般规定
- 8.2 卸煤设施及厂外运输
- 8.3 带式输送机系统
- 8.4 贮煤场及其设备
- 8.5 筛、碎煤设备
- 8.6 石灰石贮与制备
- 8.7 控制方式
- 8.8 运煤辅助设施及附属建筑
- 9 锅炉设备及系统
- 9.1 锅炉设备
- 9.2 煤粉制备
- 9.3 烟风系统
- 9.4 点火及助燃油系统
- 9.5 锅炉辅助系统及其设备
- 9.6 启动锅炉
- 10 除灰渣系统
- 10.1 一般规定
- 10.2 水力除灰渣系统
- 10.3 机械除渣系统
- 10.4 干式除灰系统
- 10.5 灰渣外运系统
- 10.6 控制及检修设施
- 10.7 循环流化床锅炉除灰渣系统
- 11 脱硫系统
- 12 脱硝系统
- 13 汽轮机设备及系统
- 13.1 汽轮机设备
- 13.2 主蒸汽及供热蒸汽系统
- 13.3 给水系统及给水泵
- 13.4 除氧器及给水箱
- 13.5 凝结水系统及凝结水泵
- 13.6 低压加热器疏水泵
- 13.7 疏水扩容器、疏水箱、疏水泵与低位水箱、低位水泵
- 13.8 工业水系统
- 13.9 热网加热器及其系统
- 13.10 减温减压装置
- 13.11 蒸汽热力网的凝结水回收设备
- 13.12 凝汽器及其辅助设施
- 14 水处理设备及系统
- 14.1 水的预处理
- 14.2 水的预除盐
- 14.3 锅炉补给水处理
- 14.4 热力系统的化学加药和水汽取样
- 14.5 冷却水处理
- 14.6 热网补给水及生产回水处理
- 14.7 药品贮存和溶液箱
- 14.8 箱、槽、管道、阀门设计及其防腐
- 14.9 化验室及仪器
- 15 信息系统
- 15.1 一般规定
- 15.2 全厂信息系统的总体规划
- 15.3 管理信息系统(MIS)
- 15.4 报价系统
- 15.5 视频监视系统
- 15.6 门禁管理系统
- 15.7 布线
- 15.8 信息安全
- 16 仪表与控制
- 16.1 一般规定
- 16.2 控制方式及自动化水平
- 16.3 控制室和电子设备间布置
- 16.4 测量与仪表
- 16.5 模拟量控制
- 16.6 开关量控制及连锁
- 16.7 报警
- 16.8 保护
- 16.9 控制系统
- 16.10 控制电源
- 16.11 电缆、仪表导管和就地设备布置
- 16.12 仪表与控制试验室
- 17 电气设备及系统
- 17.1 发电机与主变压器
- 17.2 电气主接线
- 17.3 交流厂用电系统
- 17.4 高压配电装置
- 17.5 直流电源系统及交流不间断电源
- 17.6 电气监测与控制
- 17.7 电气测量仪表
- 17.8 元件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
- 17.9 照明系统
- 17.10 电缆选择与敷设
- 17.11 过电压保护与接地
- 17.12 电气试验室
- 17.13 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
- 17.14 厂内通信
- 17.15 系统保护
- 17.16 系统通信
- 17.17 系统远动
- 17.18 电能量计量
- 18 水工设施及系统
- 18.1 水源和水务管理
- 18.2 供水系统
- 18.3 取水构筑物和水泵房
- 18.4 输配水管道及沟渠
- 18.5 冷却设施
- 18.6 外部除灰渣系统及贮灰场
- 18.7 给水排水
- 18.8 水工建(构)筑物
- 19 辅助及附属设施
- 20 建筑与结构
- 20.1 一般规定
- 20.2 抗震设计
- 20.3 主厂房结构
- 20.4 地基与基础
- 20.5 采光和自然通风
- 20.6 建筑热工及噪声控制
- 20.7 防排水
- 20.8 室内外装修
- 20.9 门和窗
- 20.10 生活设施
- 20.11 烟囱
- 20.12 运煤构筑物
- 20.13 空冷凝汽器支承结构
- 20.14 活荷载
- 21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
- 21.1 一般规定
- 21.2 主厂房
- 21.3 电气建筑与电气设备
- 21.4 运煤建筑
- 21.5 化学建筑
- 21.6 其他辅助及附属建筑
- 21.7 厂区制冷、加热站及管网
- 22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
- 22.1 一般规定
- 22.2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设计要求
- 22.3 各类污染源治理原则
- 22.4 环境管理和监测
- 22.5 水土保持
- 23 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
- 23.1 一般规定
- 23.2 劳动安全
- 23.3 职业卫生
- 24 消防
- 附录A 水质全分析报告
- 本规范用词说明
- 引用标准名录
-
笔记需登录后才能查看哦~